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诗词中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5:05: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诗词中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2019-01-13 09:43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八节,也就意味着年关将近。腊八之后,就开启了过年模式,正所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自古至今,腊八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跟祭祀和祈求丰收有关的传统习俗。我们今天过腊八,多是喝腊八粥,也知道喝粥,而对于古人,过腊八则有许多讲究,可以说丰富多样,非常热闹。我们从古人留下的关于腊八的诗词和典籍记录中,就能一窥究竟。

腊八节由来已久,据悉,自上古起,腊八就是专门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吉祥,夏朝称为“嘉平”,商朝称为“清祀”,周朝称为“大蜡”,因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所以该月又被称为“腊月”,此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说文》也记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而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正是腊八日,可见腊八祭祀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魏晋时期的名臣裴秀,曾写过一首关于腊八的《大腊诗》,其中有: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这首诗提到了腊八节日的一个习俗:祭祀拜神。诗人记述了腊八这天举国祭祀的盛况,记录了腊祭时向神明汇报这一年物阜民丰的盛世图景。

唐代诗人杜甫也曾写过一首《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从诗句中可知,往年到了腊八这个时节,天还还冷,离冰消瓦解的暖春还很遥远,而今年的腊日已冰冻全消。雪也化了,露出了青草的绿色,柳条也开始发芽,已然春光乍泄。诗人心情大好,想着这个时候要好好地喝一杯,但因得圣恩,又心系朝堂,不能擅自离开。

同时代的边塞诗人岑参,也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写到: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驻守边疆的岑参,写除了盖将军在军中无事时,寻欢作乐的日常。诗句中说这个盖将军不仅打仗勇猛,在腊日打猎日一天,也表现不俗,射杀了一只千年狐。

这首诗里提到了唐宋时期另一个腊八习俗:腊日射猎。古代腊日,古人有出城游猎的习俗,而射猎所得的野兽,就被用来祭祀祖先(有专家认为古代的腊日并非腊月初八,而是腊月二十三)。另一位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中就完整地腊日射猎的情形: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北宋文学家苏轼也在腊八日写过一首缅怀先人的词《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里写到: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的腊月初八,张怀民即将结束被贬谪的生活,要回京授命。临行前苏轼前去张怀民的草庐开怀痛饮,有感于斯,就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里写到了又一个腊八节的习俗:浴佛会。浴佛会是佛教寺庙在腊月初八举行的宗教活动,每逢这一日,佛教信徒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谓"浴佛",亦称"灌佛"。

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其笔记散文著作《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可见腊八日,除了世俗中人会过节,佛家也会过节。且孟元老的笔记中提到的佛家腊八节,除了浴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腊八习俗:施粥。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也写到了佛家施粥的情节: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中写到虽然现在还是腊月,但诗人已感受到风和日丽大地春回的气息。这天闲着没事,诗人拄着拐杖到邻家拜访,看到柴门里冒着烟,河畔已能看到牛踩过的痕迹,说明冰封的大地已经解冻。自己年老多病,常年所依赖的也只有药物了,差役还没来收税,今天是佛家施粥互相馈赠的腊八,忽然间觉得村子有了春之勃发的新气象。

这些资料中都提到了腊八节许多寺庙都有免费施粥的传统。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杭州的灵隐寺,每年的腊八节灵隐寺都会施粥约30万份,还成功入选文化遗产名录。

为什么佛家腊八会施粥呢?据说跟释迦牟尼有关,传说他在尼连河畔因劳累饥饿过度,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恰好村中一牧羊女发现了他,便将身边携带的杂粮、野果,用清泉水熬煮成乳糜状的粥,慢慢喂他。他深感这“粥”如美味甘蜜,顿觉精神振奋,慢慢恢复了体力,后来于菩提树下涅槃成佛。

另外,在古代,收成不好的年份,往往很多穷苦之人,尤其每到寒冬时节,常“路有冻死骨”,秉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佛家,自然有好生之德,于是在腊八这一天施粥,以暂解万民之苦。

施粥对于修行之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功德,体现了佛家慈悲为怀,因果福报的精神,甚至帝王将相也会在国家贫困时期,广泛施粥,以救济苍生黎民。我们从一些古装剧中也能看到这样的情节。

佛家偈子中也有不少佛家过腊八的情节,如宋代释智朋《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四三》:雪山中,夜半子。眼见星,丑恶露。四十九年分疏不去,儿孙千古遭涂污,腊八年年是一度。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腊八是今朝,如来成道日。夜半见明星,从此生荆棘。荆棘生人间,天上错流传。

释师观的偈语中就说到了释迦牟尼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的典故,因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 ”,每逢腊八,就诵经纪念,浴佛施粥,因此成为习俗。

自古诗人多悲秋,而冬季就更是倍感寂寥凄清的季节,因此诗词中也多有把酒言欢(借酒浇愁)感怀身世之作。如明代文学家杨慎《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散步谪仙桥,严寒酒易消。云容将变朔,风信巳鸣条。只为朋从好,浑忘旅寓遥。清吟迟月渚,剪烛永今宵。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一人旅居异乡,腊八日与好友喝完大酒去桥上散步的情形,如果这首还算是洒脱惬意,至少有友人陪伴,那么晚清诗人陈曾寿的《腊八日煮粥感赋 其一》就有点凄清了: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诗人腊八日煮粥时,忽然想起了年少时的许多往事,他的双亲都已不在,一切都如过云烟一样,转眼自己也已年过花甲,不免有些感慨,而他在《腊八日煮粥感赋 其二》中,明显放下了许多,因为他早已皈依佛门: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醲。迷离烟水藏幽梦,魂返南屏夜半钟。

除了民间的各种传统,其实古代帝王对腊八也是非常推崇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写过一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当皇帝后,在腊八这天游园,看到满园中只有腊梅盛开,百花皆不开,于是写了这首《催花诗》,命令百花一齐开放,果然第二日百花都奉旨盛开。

武则天看了就非常高兴,但只有一种花没开,就是牡丹,武则天就很生气,就下旨用炭火烧牡丹枝梗,这样牡丹花才开,武则天余怒未消,又令人将牡丹尽数贬出长安,移植到洛阳,因此洛阳成为牡丹之乡。

号称一生写诗四万余首的清代皇帝乾隆,也写过跟腊八有关的诗《腊八日雪》:一夜同云布,凌晨散玉花。最宜逢腊日,顿觉助年华。麦垄从添润,梅村欲放葩。所欣占岁稔,不为藉烹茶。

作为帝王,乾隆盼雪自然跟凡人不同,他心系的是整个天下苍生。腊八这日的雪,让他觉得分外精神,并非因为可以扫雪烹茶,而是祈望来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另一位清代帝王道光皇帝,也写过关于腊八的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清代,腊八这天朝廷有赐粥习俗,道光帝就记述了朝廷祭祀祈福,通过佛门赐粥施粥的热闹场面。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05:56 , Processed in 0.0082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