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喝好几坛都不醉?原来古人的酒另有玄机 2021-01-12 10:52
一直以来古人在我们的印象里特别能喝酒,而且喝个十来碗都不碍事儿。例如《水浒传》中的武松,他的酒量在梁山泊上堪称第一。他曾经喝了15碗酒后,还能赤手空拳地把老虎打死。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出了名的爱喝酒,他在《将进酒》中高吟:“将进酒,杯莫停。”就连他的好友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里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这些古人的酒量乍听起来确实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人的酒另有玄机! ![]() 宋代以及宋代以前,酒精的度数并不高,有的人说像啤酒一样,其实比啤酒的度数更低,因为古代的酒大多是米酒。米酒是以粮食谷物为原料发酵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纯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一些粮食残渣在里面。但是这种粮食酒确实对身体比较好的,不像现在有些酒掺杂了其他物质,喝多了十分伤害身体。 ![]()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辽国、金国、大元等游牧民族大举南侵,在带来战争灾害的同时,也带来了蒸馏技术,这使得酒精的度数得以提高很多。到了清朝的时候,酒精的提纯技术已经非常高了,蒸馏酒基本上取代了发酵酒,生于东北的满族也更喜欢蒸馏酒这种烈度酒,这个时候再成坛喝就很不现实了。 ![]() 当然,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一样。古代16两为一斤,而现在10两为一斤,这个计量单位上古代比现在同样是一两,但实际比现在要少了。韩国的烧酒和日本的清酒都是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传承,还有广东和浙江地区的米酒和黄酒,但现今中国主要还是以高度白酒为主,所以古人喝酒可以喝一坛都没醉,现代人可能喝几杯就醉了。 ![]() 总而言之,在古装电视剧中,古代人大碗喝酒的“豪饮”镜头虽然豪爽而不醉,不是因为酒量大,而是因为度数低,质量不行数量上,才会动辄喝几坛。但小编提醒大家:小酒怡情,大酒误事,在喝酒的道路上,要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