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乞丐成“贵妃”,从低俗到高雅,李玉刚的十年成名路太心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03:4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紫蝶 于 2022-2-23 03:45 编辑

从乞丐成“贵妃”,从低俗到高雅,李玉刚的十年成名路太心酸
娱圈瓜瓜乐
2022年02月22日 19:48:04
2006年。
《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出现这样一个人。
他穿着戏服,画着戏妆。
曲调蜿蜒动听。
一抬眼一蹙眉间,将那一曲《霸王别姬》演绎得荡气回肠。
从此。
李玉刚,一个红妆扮相下的男儿彻底地走进了观众的视线。

他是央视晚会的常客。
是继宋祖英后,第二个登上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悉尼歌剧院开个唱的中国人。
悉尼政府为他颁布“南十字星”文化金奖。
是中国歌舞剧院的演员。
被国家认可,授予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
他的一首新歌《万疆》发布。
在公众平台上点击量破200亿。
这样一个国民艺人。
其实也是百炼成钢。
对于李玉刚,为何在国外是满堂喝彩,在国内却是毁誉参半?
他都做了些什么?以至于让京剧大师梅葆玖痛批低俗?
他真的错了吗?

一、
别看现在的李玉刚是各种头衔加身,风光无限。
换到43年前。
谁都不会想到会有今日。
李玉刚出生于东北吉林公主岭。
别看这地名取得好听。
实际上还是个山咔咔。
他出生那一年,是1978年。
正好赶的是改革开放的时候。
高考政策也刚刚恢复不久。
说来算是赶上了个好时候吧。
不过可惜,这运气是对了。
但没有那个命。
他的家庭是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
从祖上,到父母这一代,一辈子又一辈子的。
都搭在了那黑土地里头。

没有意外的。
在这样的家里。
他的童年生活,所面对的,就是重复着祖辈和父母以前的经历。
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开始学会下地干活。
繁重的农活里。
听广播就是他唯一的娱乐活动。
有的人,天生就是要走这个路子的。
哪怕出身泥沼,也不会掩盖掉他拥有的天分。
5岁。
不过是个会跳会闹,还没有接触学校,读书识字的年纪。
他就能够跟着广播哼唱歌曲了。
但是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
没有人会说,哎呀这孩子真不错,在这一方面有天赋,不如送他去学一学音乐吧?
没有!

比起关心孩子的天分,他们会更关心今天地里的庄稼如何了。
所以即使有天赋,在幼年时,他也没有地方去学习。
李玉刚家里穷。
作为在地里干了一辈子活计的父母。
他们对于孩子的爱,是有,但表现的形式不同。
至少不能像那些富裕的家庭那般。
孩子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便都能满足他们。
他的童年,只是在重复父母的生活。
甚至他都不能有一个正式的学名。
直到上学,才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就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
并不会影响到这个孩子的学习天赋和音乐天赋。

上学时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高考时。
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被心仪的大学所录取。
然而这时候。
家里的兄长到了结婚的年纪,要结婚。
姐姐也在上学。
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无法支持两个人上大学。
面对这种艰难的境地。
懂事的李玉刚放弃了走进大学学习的机会。
步入了社会。

二、
高中毕业。
他口袋里揣着200块钱。
来到了他们的省会,吉林长春。
这点钱。
是做不了什么的。
最开始的时候。
他没有工作,又不能租房子住。
便只能睡在医院的长椅上,在医院度日。
最穷的时候。
身上没有钱。
只能够饿肚子。
是医院卖饭的老大爷看他可怜,才送他一点吃的。
就是这样。
他也没有放弃。

说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算了。
反正父母那么过,一辈子也过来了。
他没有。
依然坚持留在省会。
为了能够在那里待下去。
他必须尽快找到工作。
这是决定的一个关键性的东西。
他没有选择的机会。
所以也不能挑选工作。
李玉刚的第一个工作是做汽车销售的。
对于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
他根本没有条件接触到汽车,更别提对它们的了解。
销售这一行看似没有门槛。
其实要求也挺高的。

他头一回做,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没有多久就被辞退了。
辞退后他还是得要继续生活。
于是又得找工作。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个服务员。
工作地点是在音乐餐吧。
这个工作,没有工资,只管吃住而已。
就是这样。
他还是留了下来。
这大概是他长这么大以来。
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同音乐有交集。
但是这也注定了他这个工作是干不长的。
毕竟一心不能二用。
他喜欢音乐。
在那个工作环境呢,常常会借故摸点鱼,去听那些驻唱歌手唱歌。

有一次,因为听得入神。
将茶水倒在了客人身上,被扇了一耳光。
然后就被开除了。
或许是因为受到驻唱歌手那种氛围的感召。
后来的他也组了个小乐队。
到处演出拉活。
只是可惜。
并未唱出什么大出息来。
钱没挣到,本金也无了。
不过李玉刚并不信这个邪,还是抱着音乐梦想再赌一把。
几个人便来到了沈阳。
他们去歌厅驻唱。
尽管老板只给80块的劳务费,但到底也是靠自己的付出挣的,人没有嫌弃,应下了这个活。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演完了。
钱没有拿到。
还进了局子。
因为他们没有演出证。
老板拒绝了支付工钱。
还报警将人抓了起来。
经此一遭后。
那个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小团体,也就这么解散了。
大家各奔东西。
这样的生活过着到底有什么意思?
不到二十岁的他却是经历了社会的无数心酸。
他不禁怀疑自己。
对生活也充满了绝望。
死了吧?
死了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
他一头扎进了河水中。

可惜老天却并不如他的愿。
想死却没有死成。
被一群乞丐给救了。
生活的苦难让这些苦命人相遇。
乞丐带着他一块乞讨。
可是李玉刚才刚入这一行,并不能全然放开,去接受这样的自己。
太丢人了!
“命都不要了,要脸有什么用?”
面对李玉刚别别扭扭的心理,乞丐只回了他这么一句话。
是啊,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丢人?
于是李玉刚就正式跟着乞丐,开始了乞讨的生活。

他有一副好嗓子。
在乞讨过程中会唱唱歌什么的,吸引了不少的路人。
有些好心人也会给他“打赏”。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
在你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它就越会用苦难来折磨你。
当你看开了。
新的机遇也就跟着来了。
在唱歌乞讨的过程中。
有人发现了他的天赋。
并且给他介绍了新的工作。
去酒吧唱歌。
李玉刚的生活,也由此出现了新的转机。

三、
从乞丐摇身一变。
成为了酒吧的歌手。
虽然还是籍籍无名。
不过到底是能养活自己了。
那时候的他,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他的愿望,也仅仅只是能够养活自己而已。
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李玉刚非常的努力。
除了在晚上给人唱歌以外。
也在想办法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的歌唱技巧。
没有钱邀请专业的老师。
也没有钱买上一个收音机,像小时候那样听着广播里的歌来学。

该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
去音像店打工吧。
还可以免费试听学习。
就这样,他开始了白天夜晚,一个人打两份工的日子。
梅派,京剧唱腔,也是在这个地方给模仿学习的。
1998年春晚。
歌唱家佟铁鑫和祖海合唱的一首《为了谁》红遍全国。
酒吧老板紧跟潮流。
将这首歌重新编曲改动一下,然后交给他和另一个女歌手来表演。
可是临上场时。
女搭档却不见了踪影。

节目眼看着就要开天窗。
在所有人都着急上火的时候。
李玉刚自告奋勇,表示他可以试试。
一个人,又唱男声,又唱女声。
没有办法的办法。
无奈之下。
酒吧老板硬着头皮,也应了。
也就是这一次。
让他在歌唱事业上小红了一把。
毕竟物以稀为贵。
谁见过这样的表演呢。
一时之间。
他在西安的风头大盛。
还有人专门为了他的反串表演,特地而来。
不可否认。
他是火了。

然而人红是非多。
火了之后,另一个危机也随之而来。
那就是针对他唱法的质疑。
他是以在音像店听到自学的那种梅派京剧唱腔反串出名的。
属于野路子出家。
获得大众喜爱却不正宗。
梅派京剧表演艺术家马洪才直接表示:
“你的反串,从根本上来说,算不了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哗众取宠,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要有身后的艺术功底和造诣。”
李玉刚大概也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
并不否认马洪才的话。
还因为他的这一番指点,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这个梅派京剧唱腔。
然而。
唱腔是精进了。
客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他又陷入了事业危机。

为了挽救自己的事业。
他努力的研究唱腔和妆容等等。
还为此特意去请教了著名的化妆师,毛戈平。
日夜练声。
矫正身段。
优化戏妆。
因为他表演的独特性。
2005年。
他被央视破格纳入欧洲巡演的表演团。
以一曲《贵妃醉酒》轰动法国巴黎。
2006年。
参加草根舞台《星光大道》的他。
凭借着《霸王别姬》在国内大红。

四、
红,随之而来的也有黑。
一个男人,却是扮作女人的模样,掐着嗓子唱着调。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他的这种反串买单。
那些不买单的人骂他是中国近代娘·炮始祖。

铺天盖地的谩骂还不仅仅局限于他自己。
还有他的家人。
从父母到姐姐。
生活上都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
走红后的李玉刚在大众口碑中两极分化。
不喜欢的人骂他。
喜欢的人将他同梅派创始人梅兰芳相提并论到一起。
还编了这么一句顺口溜。

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
不过是观众对于偶像的喜爱而已。
然而这犯的,却是传统艺术的大忌。
那些传统技艺的东西,最为讲究的,就是传承。
李玉刚野路子出来的。
没有正儿八经的拜过师学过艺,却是同京剧大家并列而论。
这首先惹恼的就是梅兰芳的梅派艺术的继承人。
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
不过一开始的两人并没有太剑拔弩张。
梅葆玖虽然心里不高兴,也没有说什么。
直到一次的晚会。
两个人共同被邀请出席。

李玉刚站在台上,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才使得矛盾彻底激发。
他说:“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表示衷心的问候。”
继承人就在台下坐着。
一个没有正式拜师入门的人说他自己代表梅派艺术?
站在梅葆玖的立场上。
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心情。
拂袖离去已经是他给人留下的最后体面了。
从此。
二人就结了仇怨。
后来的李玉刚有明白过来,知晓自己说错了话,想给人道歉。
然而那封道歉信,却是迟迟未送到过梅葆玖的手中。

因为这个事情。
李玉刚同戏剧圈的关系彻底交恶。
没有一个真正的京剧艺术家与他多有往来。
他的事业,也又一次陷入了危机。
直到2011年。
他用一曲《新贵妃醉酒》再次征服观众。
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可。
事业才又有了起色。
不过和梅派继承人梅葆玖的恩怨却一直到人的离世,都未能和解。
后来的他。
也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代表什么了。
对于他所表演的东西。
他只说自己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希望将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宽更广而已。

五、
他这么说着。
也确实做到了。
2017年。
“中澳旅游年”开幕式,李玉刚用一首《化蝶》重登悉尼歌剧院舞台,赢得外国观众的全场喝彩。
2018年。
中法国际电影周启动。
李玉刚成为为中法文化推广大使,再为传统文化的外国输出添砖加瓦。
2019年。
他花了六年的时间去打磨出的新作《昭君出塞》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
国内场次一共44场。
座无虚席。

在国内演出的大获成功。
国外的场次也不差。
《昭君出塞》的国外首场在泰国曼谷演出。
戏票开售一小时便一抢而光。
泰国公主亲临舞台现场,观看表演献花。
加拿大温哥华演出。
时任总理还特意致信问候,认可他的表演。
表示李玉刚的节目为加拿大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内的李玉刚或许是毁誉参半。
然而国外的李玉刚。
却是满堂喝彩。

无人反驳他对中外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努力。
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他对于传统文化输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每一个草根出身的人。
他的成名之路,都是一部心酸史。
李玉刚未成名的那十年,过得是非常的苦。
不过或许也是因为如此。
他才会对帮助自己走红的传统艺术尤为执着。
即使忍受无数的污言秽语,也未曾放弃过。
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李玉刚的成名还有同戏剧圈的交恶,似乎都很鲜明的将这个矛盾选择给表现了出来。

作为国粹的戏剧。
很多人都会表示尊重传统艺术。
可是很多人却听不懂,也不会刻意去研究,更别说是专注认真的学习。
以至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国粹的各种戏剧表演却变得越来越边缘化。
李玉刚野路子出家。
却是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将这个东西再次带到大众跟前。
获得国内外舞台的认可。
让国人,甚至是外国人,都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都说坚守艺术初心的人很可贵。
但是改变创新,顺应潮流发展,用新的形式展现,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的交流大使。
也很可贵。
这似乎不过就是一个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选择而已。
艺术没有国界,也没有高低之分。
李玉刚没有拜师就学,真的错了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17:47 , Processed in 0.0106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