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作用被夸大 非营利养老服务应是主流——访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
记者:您怎么看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
唐钧: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是14.9%,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是9.7%。可以说,我国是在从轻度老龄化走向中度老龄化的过程中,今后5至10年将是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所谓的国际经验,来客观地评价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及其影响,科学合理地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老龄化应对策略和规划。就目前而言,老年服务产业的建设要有紧迫感,但工作部署要从容不迫。
记者:我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如何?
唐钧:我国2亿老年人口是以中低收入的劳动者为主的社会群体。首先,约有1亿老人生活在农村;其次,城镇职工中,约有5000万领取月均2000元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其三,是1000多万领取月均4000元养老金的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其四,只参加了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没有养老金的贫困老人。这四类人加起来,有1.8亿人属于中低收入,占老年人总数的90%。对这些人,我国社会不得不以非营利的老年服务产业来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营利性或市场化老年服务产业的老年人,如果单靠自己的养老金,不超过10%;如果得到子女的支持,可扩展到15%至20%。
记者:说到营利,近年来,以“养老地产”为号召的营利性或市场化老年服务产业,似乎更为“红火”。
唐钧:的确如此。我认为,“养老地产”的作用被夸大了。如有媒体称,2013年为养老地产的元年,2014年为养老地产的沸腾年,并测算出目前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而这些高消费的养老地产最便宜的服务费用是每年10万元。那么,我国有多少老人能支付每年10万元养老服务费用呢?所以,当前的养老地产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难觅消费能力与高收费相当的客户,二是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养老服务业准确的表达是:养老服务是一项“初期高投入,长期有回报”的产业。所以,不该把亏损的原因归咎于“建设初期”的高投入,低回报。
记者:您认为怎样改变这个现状?
唐钧:我认为,对营利性的养老服务产业来说,转变经营思路是必须的,有两条可选择的路径:一条是彻底转型,真正地投身养老服务业,从玩房地产转变为养老服务运营商。赢利点是真心做好服务,靠服务赢得老人踊跃入住。二是转包转租。把经营权让渡给专业的养老服务运营商,坐收分红或租金。其实第二条操作起来并不难,将来养老服务产业可能会形成这样的格局:产权拥有者做养老的地产房产,养老服务则由养老服务运营者提供。在此过程中需注意,对于老年人而言,对健康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嵌入养老产业。
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产业要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服务体系。简言之,就是以家庭照护为基础,以非营利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贯通上下的经线,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遍布基层的纬线,最终整合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养老服务体系。
不管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都必须注意,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一个200个床位的养老院,如果满员,年利润可以达到3%至5%,最高预计能达到8%。提醒一下,养老机构以200张床位最为适当,最多400张,再大就不好管理了。(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