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隘被遗弃千年,却因一首诗撩拨游人都想站这儿看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00:3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隘被遗弃千年,却因一首诗撩拨游人都想站这儿看看                                    

            

        2019-06-04 22:32                    

                  黄昏,风冷呼啸,站在阳关一个土包上等待日落。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向西眺望,眼前是一片单调乏味的荒原。如果是晴天,本应望见阿尔金山,可是今天的沙尘让地平线消失,呈现出的迷离,让摄影人心寒。我想这才是阳关真实的那一面。在古代,从这里走出去意味着不再回来。西出阳关何止没有故人,茫茫戈壁,连鸟兽也很少见。


来阳关,一定要带酒,不为御寒,为祭奠 从流线型土坡和已经失去棱角的烽燧来判断,阳关的大风是常态,然而我们站在这儿的目的却在等风停,为了用小飞机捕捉配得上那首意境深远的名句镜头。两个小时过去了,光线逐渐变暗,落日隐入沙雾,大风渐渐转成阵风。

来阳关,一定要带酒,不为御寒,为祭奠。王维在关中渭城为好友送行,却想象了1700公里外的荒凉。绝句的意境渲染千百年,萦绕中国文人心头,而真正到过这里的诗人却是凤毛麟角。此时站在阳关回首向东,举杯浅酌,又想起宋代那些连西安都没有到过的诗人,还要动辄提剑来这儿斩楼兰,不禁失笑。

王维对阳关的认识是凄凉与孤独,其实阳关之外还有更多未知与惊悚。阳关标志着古代中国最西端,但这并不意味停止拓展了国土的野心。由此往西400公里,汉朝曾经在人们谈之变色的罗布泊荒原腹地设立楼兰重镇。

高僧法显和玄奘都曾穿越罗布泊,从西边来的马可波罗也研究了此地,他们三人都认为罗布泊诡异神秘。马可波罗写道:“路人必须结队成行以互相保护”。这里地貌瞬息变化,因此游人在晚上睡觉前必须插个牌子,指好要去的方向,以免醒来后走错。

两关分叉南北丝绸之路 汉代的边关中还有一座关和阳关同样有名,那就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当初设玉门关、阳关的目的是扼守丝绸之路要道,两关和敦煌的位置关系呈等腰三角型,均隔75公里。

张骞
丝绸之路在敦煌分叉,北边的玉门关往北丝绸之路,经哈密、库车,沿着天山山脉向西。南丝绸之路出阳关,经若羌、且末、和田,沿着喀喇昆仑山脉向西。两条路之后又会在新疆喀什汇合。

如果陆上丝绸之路是庞大东亚帝国贸易的唯一出入口,就很容易想象敦煌曾经的繁荣。所有东西方的潮货,激进思想,以及使臣、商人经由这里登陆东方大国,即有发财的机会,又是各种文艺思想的集合之处。

唐以后,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背景更惨。因海路开通,丝绸之路日益衰落,阳关被风沙侵袭,到了宋元以后不见记载。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古琴、胡笳和羌笛 到了明朝,依然没有重视阳关。而且洪武帝觉得管理西部的成本太高,遂将瓜州敦煌一带的居民迁到嘉峪关附近,敦煌彻底荒废。于是,阳关更加孤独。到了清朝,左宗棠和林则徐前往新疆时仍然没有提及过阳关,阳关好像随西风消失了。然而,神奇的是,来往于西部的旅人虽然没有直观的看到阳关,并没有忘记阳关。它以另一种形式根植于文人雅士的心里。


阳关的日落在晚上九点半结束,在这之前不得不赶回景区门口,这时风中传来古琴声,仔细分辨,是《阳关三叠》。这仍然是千古名曲,根据王维的那首诗改编。流传至当代,已列入中国十大古琴曲,成了向世界文化炫耀的国粹。

阳关在中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至于来敦煌的文人都会来这里站在土包上向向西遥望,寻找那一声叹息。余秋雨先生说,这里应该还有自然浑合、夺人心魂的胡笳和羌笛。这两样再配今天带的这一壶酒,便是人生的壮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20:23 , Processed in 0.0080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