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承认,西安事变是由杨虎城策划,自己只是名气更大而已 2020-07-23 07:49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在这场“犯上作乱”的军事行动中,张学良由于名气更大,职位更高,一直承担着主要责任。
![]() 1991年,已经90高龄的张学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安事变’他(杨虎城)是主角,不过名义上是我,当然由我负责任。”
1935年,曾经是中国最强军事力量的东北军处境却无比落魄,热河战败,东北军丢掉了东北和河北的地盘,十几万大军只能靠蒋介石提供军饷,一举一动都受到蒋介石的控制。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学良一直背负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他一心想要抗击日本侵略者,为自己正名,并不希望一直陷入内战之中。
然而,拿着蒋介石的军饷,张学良也只能听从命令,他只能接受蒋介石的委派,前往西北“剿共”,这与他内心的愿望大相径庭。
![]() 张学良来到西安以后,结识了陕西省主席、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一开始,张学良并不太看得起杨虎城,认为对方只是一个出身草莽的大老粗。杨虎城对张学良却十分热情,认为他是一个可以联合抗日的对象。
1935年10月,杨虎城曾经向张学良抱怨,大意是“剿共”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以中央军和东北军几十万精锐部队都没能消灭红军,自己目前手上这点兵力,又怎么能完成这项任务呢?
11月,东北军109师被毛主席指挥的红军一举歼灭,张学良十分颓丧,他向杨虎城袒露心迹,并不想一直陷于内战泥潭。杨虎城趁机向张学良提出,一同向蒋介石进言,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 1936年12月2日,张学良只身赶到洛阳,向蒋介石当面进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张学良怒气冲冲地对蒋介石说:“你如此专制,摧残爱国人士,跟袁世凯、张宗昌等人有什么分别?”
蒋介石严厉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匪不剿完,决不抗日。
蒋介石的顽固态度让张学良犹如被凉水浇头,心如死灰。
![]() 张学良绝望地回到了西安,他问杨虎城:“你有何良策能够停止内战,敦促蒋公领导抗日?”
杨虎城眼神坚定地望着张学良说:“你是否真有抗日之决心?”
张学良立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杨虎城接着说:“趁蒋公来西安,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
张学良听完这话,大惊失色,沉默良久不语。
后来,张学良接受了杨虎城的计划,后来的“西安事变”,基本是按照杨虎城的思路发展的。
![]() 发动这场“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张学良自1936年开始,一直被关押到1990年才被释放,度过了54年漫长的幽禁岁月,重获自由之时已经是耄耋老人。
杨虎城则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被毛人凤派人在重庆戴公祠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