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并非迷信,这些都有科学依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5:17: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并非迷信,这些都有科学依据                                                         2023-12-09 11:46                                            发布于:天津市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人有生老病死,每个人都会有离去的那一天,而中国讲究入土为安,人们心中有信仰,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也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老去。
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在封建时期流传下来很多文化习俗,每一件事都有它不通过表现的形式,比如丧葬文化就是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一种体现。

中国历经千年历史,丧葬制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步,因此而诞生出:“殡,死者入殓后停灵待葬;葬,掩埋尸体”的说法。
丧葬制度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当时条件艰苦,再加上各方面发展都不稳定,所以限制了人们的思维,他们不懂人本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对生老病死也并不了解。
后来人们对生死有了觉悟,又知道了灵魂的存在,在古代人们会相信鬼神论,他们认为灵魂是不会死的,因此安葬死者时总要举行一些仪式,后来后人随着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丧葬礼仪这类习俗早就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封建时期人们思想比较落后封闭,所以鬼神总是在古人身边围绕着,他们根深蒂固的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甚至觉得灵魂是不会死的,是永生的,所以大多数都是土葬,而火葬在他们眼里是一种酷刑,是让死者永世不得超生的意思。
为了让灵魂能够得以安息,古人在丧葬文化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头七”,意思人死后的第七天会回家,家人要提前准备好晚饭,不要让死者看到家人,让他能安心的转世投胎做人。
南北朝时期还有这样的记载:“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后人认为“做七”的习俗应当起源于“生缘说”,在佛教流入东汉到南北朝这段时期成型后,开始有了人死后都要停尸七天的说法。
在秦始皇之后人们又将七天改成了三天,秦始皇一生追求的事,没想到这么早就结束了。
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正逢夏季,而且他并没有死在宫中,而是在出巡时病发而亡的,因此士兵带回来的是他的尸体,在古代并不能及时做冷处理,所以到了第七天秦始皇的尸体早已发烂发臭,因此停尸七天的讲究又改成了三天。

古人之所以不立马将死者安葬,除了他们认为人在头七那天会回来以外,还有一种说法并非迷信,反而有科学依据。
这样的事扁鹊经历过,他在一次游历虢国时听闻太子已经在半天前驾崩了,正准备入殓工作。
扁鹊听闻此事后马上来到宫门口,称自己可以救活太子,当时人们也别无选择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想到在扁鹊一顿操作之下,太子真的活了过来,甚至身上的病偶读痊愈了,因此民间有传闻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起死回生,这是“尸厥”,人在气脉纷乱的时候身体会失去知觉,这感觉就像死了一样,也可以称之为是假死,扁鹊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因此才治好了太子。
封建时期人们常常会出现这种假死现象,由于过去的医疗技术太差,人们根本无法判断这究竟是假死还是真死,为避免出现错误判断,才有了停尸三天的习俗。
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假死”就是人的生命到达了极限,各方面都比较微弱,就像死了一样,其实此时的大脑和呼吸都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说白了就是人还活着,为了避免误埋了活人,而酿成大错,才有了这样的习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9 18:24 , Processed in 0.0081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