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真实的唐伯虎吗? 2018年10月22日 16:52:42
来源:古琴雅集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别号桃花庵主,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唐寅“文采风流,照耀江左”,被誉为“江南奇士”;他曾中南京乡试第一,世称“唐解元”;他风流倜傥,狂放不羁,又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民间流传有“三笑”、“唐伯虎点秋香”等故事,妇孺皆知,唐伯虎的名头大得很。
但是,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故事中唐伯虎化名华安投靠的华太师,就是《明史》所载的华察,曾任兵部郎中、翰林修撰等职。华察的年纪比唐寅小27岁,他中进士时,唐寅已经去世3年了。从年龄上说,华察倒过来去投靠唐伯虎,还差不多。
历史上的唐寅,真正出名的雅事,是喝酒。先看看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首短短的诗歌中,五次提到酒,唐寅对酒可说是情有独钟。唐寅嗜酒,原因是复杂的。中解元后,唐寅踌躇满志,以为功名富贵唾手可得。谁料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唐寅进京参加会试,因为主考官程敏道到弹劾,唐寅也莫名其妙地卷入科场舞弊案,株连入狱,后被罢黜,贬为浙江小吏。这场意外打击对唐寅的后半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甘心当一名小吏,使然还乡。还乡后,科场蒙冤的唐寅又受到乡人的白眼、亲人的冷眼,他的原配妻子也弃夫而去。
回忆起昔日中解元时的荣耀,今日的凄惨,唐伯虎深感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写下这样的诗句:
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
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
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
于是,唐伯虎开始了一条崭新的生活道路。他云游天下,东观沧海,西访九江,南涉洞庭,两年间,游历了浙闽湘赣四省,踏遍天台、武夷、匡声、衡岳等名山大川,绘制出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唐寅的绘画,有了质的飞跃。
唐伯虎的整个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读书为官,走向市场化、平民化的生活道路,以卖书画为生,以出售自己的艺术品为经济来源。他认为,这个钱来得理直气壮、光明磊落,远胜于官场的肮脏钱。唐寅有首言志诗云:
不炼金丹不坐祥,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而且,有了这样一条个体经营的谋生之道,也就可以不再依附官场、依附于任何个人,可以获得类似近代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生活上、精神上更可以不受社会规范和传统道德的束缚。因此,唐伯虎又过着一种“放情诗酒,寄意名花”的放浪生活,得钱便买酒,与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张灵等,结伴郊游,到野寺畅饮,或携妓醉饮,流连风月,“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说起来,还可以振振有辞:“礼教岂为我辈而设!”这些都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市民阶层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他们可以公开宣称“好货”、“好利”、“好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成了晚明社会的一种时尚。流风所及,连文人、士大夫也热衷于此,趟这场混水,何况本来就市民气十足的唐寅之流。
唐寅用出售书画挣来的辛苦钱,也是引以自豪的干净钱,修筑了“桃花庵”,成为他后半生的温柔乡、欢乐窝。唐寅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寓意,将自己的栖身之处,视为“世外桃源”,借以自我陶醉,寻求精神解脱。唐伯虎在勾栏里结识了官妓沈九娘,两人情投意合,很快结为连理,九娘对唐寅十分敬重,体贴入微,堪称唐寅的“红粉知己”,成了“桃花庵”出色的女主人,为唐伯虎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字就叫“桃笙”,伴随着“桃花庵”的笙歌而生,也算有缘。官场失意,却画场得意、情场惬意,唐伯虎堤内损失,堤外补。
澄怀九姑娘小结:唐寅是个杰出的画家,他和当时著名画家沈周、文微明、仇英,史称“明四家”。唐寅画名满天下,求他一幅画实在不容易,但是,说不容易也容易,看你懂不懂门道。他终日和朋友在桃花庵欢饮,酒酣兴至,便当众挥毫。求画者要在这时候伺机赶来,与唐寅把酒畅饮,盘桓终日,才能求到一幅画。所以,当时流传一句民谣:欲得伯虎画一幅,须费兰陵酒千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