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宗英与冯亦代,浪漫在黄昏,晚情犹纯绵,范本情书,世纪绝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05:55: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伊尉闲笔 2018-01-05 11:42:10
暗香缱绻
写金庸与夏梦名曰《暗香飘零》(可参阅前面文章),寓意夏梦的远走他乡和金庸的情非得已。
这篇仍然以“暗香”喻情事,但绝无“飘零”的戚然,正好相反,暗香飘过幽邃怡人,回味无穷,所以用“缱绻”。
当我细细品味了“冯”之“英”爱情的纯美隽永之后,我的心海被深深搅动了。他们所嬗演的不仅仅只是人生迟暮的夕阳美,更多的是人生弥珍的晚情美。

(1925-)


蝴蝶的寿命几乎是用天来计算的,松柏的寿命可以用千年来衡量,地球则已经有几十亿年的生命历程了……而人只有百年一生。在这个百年里,男人 80 岁是什么概念?女人 68 岁又是什么概念?
我空间博客的签名档,原来用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头像。有很多朋友问起缘由,其实没什么特殊的缘由,很简单,年轻时读过他几本书,多少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喜欢他的作品和他做人的某些风格,仅此而已。而我今天要写的这个人物,就是第一个把海明威作品翻译引进到中国的人物。他就是翻译家、散文家、出版家冯亦代先生。他还是中国很著名的三本刊物的创始人兼主编,这三本刊物是《读书》、《中国作家》(英文)、《电影与戏剧》。也很巧,我曾经是这三本刊物的忠实读者,其中《中国作家》我读的是国内发行的中文版。
冯亦代是名人,但并不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因为他的作品多是散文和译著,另外主要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吸引我写他的原因,主要是他在 80 岁以后的第二段情感经历。
在我多少了解了冯亦代的生平之后,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崇敬。

(冯亦代和郑安娜)

他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是天生绝配。才子配才女,帅哥配美女。冯亦代与郑安娜是江沪大学的同窗,冯亦代学工商管理,郑安娜学英语。冯亦代的翻译事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郑安娜的默默支持和奉献分不开,因为圈里的朋友都知道,郑安娜的英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冯亦代。相濡以沫,历经磨难的爱妻郑安娜,是在他们金婚(1939-1991)后的第二年撒手人寰的 , 那是 1991 年 1 月 7 日。他为此写下了深情感人的《她就是她——悼亡妻郑安娜(一封无处投递的信)》。冯亦代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中写道:“安娜,亲爱的人:……你不是在生前找不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的录音带吗?我已经在尘封的书架上找到了。听着,听着,我不禁流下泪来。安娜,你能知道我对你的思念吗?自从你一走……”从这些文字中,不难想象郑安娜在冯老心中的位置。冯老回忆亡妻郑安娜,缠绵悱恻,于平朴的笔调中见深情。那个在沪江大学一泓池水边扮演莎剧《仲夏夜之梦》中小精灵迫克的郑安娜,那个在冯先生办报受挫时给他莫大鼓励的郑安娜,那个坚持不与“罪行严重”的“右派分子”冯亦代划清界限的郑安娜,那个被造反派打瞎一只眼睛的郑安娜……都永远留在冯亦代的记忆深处。冯亦代还写到:郑安娜家那“吹得人醺醺然”的穿堂风,跨过时空之海,一直吹到我的心里来,令人迷醉,令人怅惘。多少岁月都已如江河流去,多少感受都如浪花于瞬间闪现并消失,留在心底的,都是最珍贵、最美丽的贝壳……
他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妻子,他在年轻或中年的时候,也曾心猿意马过——为一个在他眼里“惊为天人”的女明星(黄宗英)。当这股“暗香”袭来的时候,他既不背叛,又不冲动,更无非分之想。他只是默默的远望,静静的祝福,深深的欣赏,还有些许涩涩的酸楚,这一切都为他们纯洁弥久的友情铺垫的顺畅自然。
作为名人叠名人的黄宗英来说,她对夫君赵丹是爱字头上加崇拜,决不可能再有任何诱惑可以打动她的心房。在她心灵深处“阿丹”是永远不可替代的,是扎根心田的爱的参天大树,是与日月同辉的永恒。

(1974年赵丹出狱后与黄宗英的合影)

1993 年底,赵丹去世 13 年,郑安娜去世 3 年。80 岁的冯亦代与 68 岁的黄宗英,这对老朋友,在夕阳的大道上,彼此向前跨了一大步,走进“和美宁静”(黄宗英语)的伊甸园。他们真正恋爱的纽带是书信,后来书信变成了情书。那厚厚的一封封情书,凡读过它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更令我深感震撼和敬佩的是,在他们彼此心里,都带着自己曾经的深爱,走进彼此的生活和感情。用他们的话说,是四个人在过日子,而不是两个人。因为他的心中装着郑安娜,她的心中装着赵丹。

(赵丹和黄宗英)

在他们婚后书斋的墙上,一边挂着冯亦代与郑安娜的合影,一边挂着赵丹与黄宗英的合影。在一对新婚夫妇的家里,高悬着两幅斑黄的旧照。那亡故人的目光,始终凝视着他们。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他们的新生活才能坦然平静,美好幸福。
每次出远门动身前,黄宗英都要和冯亦代一起,分别为郑安娜和赵丹各上一炷香。这样的情结,这样的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亲朋好友。

(冯亦代和黄宗英)

两位老人,为他们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分号。分号的那头,是隽美难忘的旧情;分号的这头,是婵娟憧憬的新爱。留恋与追怀逝去的时光,期盼与向往未来的岁月,两束情感交织在一起,融汇成两位老者的真实美丽之爱。于是,他俩将二人的散文合集命名为:《;———命运的分号》。
黄宗英曾不无骄傲的说过:赵丹是高山,冯亦代是大海。嫁完了高山的人,我只能嫁大海了。过去,他有他相濡以沫的郑安娜,她有她同甘共苦的赵丹,现在他们又拥有了彼此。

(情“书”)

说真的,写到这儿,我真觉得,幸福很眷顾他们啊,不是吗?也正如冯亦代在《归隐书林》一书的后记中回忆:“恋爱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就复杂。但我们究竟不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凑成的婚姻,我们是经过青春再现的黄昏恋,自与青年人的崎岖曲折的初恋不同。但人已濒临黄昏,那恋爱的经过也不免有逊于年轻人,而无惊有险或有惊无险,都不可与黑发人作同日语。”冯亦代在这篇后记里还写道:“我们曾经历尽人世的坎坷与欢欣,老来惟愿远离名利、归隐书林。自此息影七重天上,以读书写文自娱;伴山伴水伴书窗,正是我们之梦寐所系。”他还在一篇日记中写到:“我真感谢你,你重新给了我青春和生命”。

(两位老人堪称范本的情书……)

有的时候事情总是在巧合中向我们走来。他们都是属牛的,他比她大 12 岁,他们在一起生活了 12 年。2005 年 2 月 25 日,92 岁的冯亦代病逝。黄宗英并没有用悲伤的眼泪,送别这个在年轻时就欣赏喜欢她的“二哥”(她一直这样称呼他,冯亦代则称呼她“小妹”)。她用他们恋爱时一样的浓浓深情,把他们的情书编辑成册,起名《纯爱》出版,以纪念这位激情似火、豁达幽默的老伴。冯亦代与黄宗英耄耋之年的相携相依,是一种比年轻人的风花雪月、海誓山盟更伟大、更圣洁的爱情。

他们同是浙江人,黄宗英早在少女时代就结识了冯亦代,他俩交往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重庆,冯亦代是赵丹的好朋友,赵丹和黄宗英以“二哥”相待。共同的信念,铸就了这些进步的文化人士不同寻常的友谊。冯亦代的“二哥”称号很响亮,来源有二:一是他在家排行老二;二是他在当时香港文化人士中年龄排行老二。从此这个昵称便叫开了,叶浅予、黄苗子、郁风等都称他“二哥”。冯亦代在一篇文章中戏言此昵称“成了我终身的外号”。

“我会以我的爱、我的温存、我的吻、我的抚爱来陪你一辈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独,我们是爱哥哥和笑妹妹”。这是冯亦代写给黄宗英情书里的一句话。在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说:“因为有你,我将笑着迎接黑的美。”在他逝去后,她还坚持给天堂里的他写情书。
划向人生彼岸的老船,停泊在了风花雪月的港湾,不是有意,是天赐。他是秦时的风,她是宋时的月。没有白发的萎靡,也没有银眉的颓衰。风歌唱白发,月酒洗银眉。今朝的美眷,举世的惊俗。一定是前世哥哥的红豆,洒落在妹妹的玉手。虽然没有一生的完整,却拥有彼此“纯情”的江湖。其实有了那一夜(页),就有了一辈子的恩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11 , Processed in 0.0088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