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煜的这首词,美到极致,不愧为“千古词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12:20: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煜的这首词,美到极致,不愧为“千古词帝”                                         2019-01-09 12:59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被宋太宗毒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长相思》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虞美人》 [五代十国]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即虞姬。其在垓下自刎之贞烈,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唐创教坊曲,后成为词牌。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大都是短幅的小令,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而是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因为每个人的愁思不同,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形容。正是如此,李后主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综观李煜的这首词,作为一首写于身为阶下囚时期的词,我们可以从这首词的一字一句中,体会到词人因为待罪被囚的生活,而承受的极大痛苦。无论是上片中的惜花,还是下片中揭露的人生苦闷,都是抒发了词人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单从词句去看,每一句都令人惊艳,但若去细细体会,却又让人感到惋惜!
之前六句,诗人将往日的美景与今时的悲情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时间的永恒和人世的沧桑形成的对比,把心中的悲愁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永不停息的江水作为回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悲愁,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奔流不息。

值得一提的诗,这首诗在李煜被俘归宋后的第三年写的。作为南唐国君,他不是个好君主,却精通音律,是个好词人。
据说他因这首词而死。978年他的生日乞巧节,酒过三巡,阶下囚李煜勾起诸多往事,想到故国的物是人非,无限的愁恨如滔滔江水在胸膛翻滚,这首《虞美人》便和泪而下。 宋太宗听闻他七夕在家“命故妓作乐”,又闻词中有复国之嫌,大为震怒,赐药毒死。那年,李煜41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说,愁是一江春水、物是人非; 贺铸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世人皆知他为亡国君。 南唐后主背后罢是有着不得已。昔日的金玉环绕,到后来的阶下之囚,或许巨大的反差使他无比伤怀。 或许,对他,只道一句可惜,一句生不逢时。也许李煜不是治世之才,甚至连一个合格的君王都不是,他不爱好权势,只喜欢闲暇赋词,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好君王,宋词中却多了一个千古词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9-1-20 04:30:22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20:10 , Processed in 0.0073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