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余饭后】 凄美委婉《钗头凤》 [复制链接]

版主

绿圃园丁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21:1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茶余饭后】  凄美委婉《钗头凤》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历经世代传唱依然令人赞叹不已。二人忍悲含泪将千丝万缕的愁思填写进《钗头凤》,婉转悠扬,慰藉了多少人的心灵;却也使得唐婉为此千愁百结,肝肠寸断,抑郁而终。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夫妻二人诗书唱和,感情甚笃。但因陆母不喜欢自己的侄女兼儿媳,陆游不敢违抗母亲的旨意,违心地写下休书并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宽厚重情的皇室后裔赵士程。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科举失意的陆游满怀忧伤心情,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意外地遇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正想回头离去,赵士程却大度地让唐婉挽留表哥,并当场亲手敬酒。当时,陆游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一扬脖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苦酒。久别邂逅重逢,遂乘醉信笔于园壁之上,题写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钗头凤》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题词之后,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将这首《钗头凤》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本来,经过赵士程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得她饱受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经过陆游园壁题词的搅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失声痛哭。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时的唐琬,犹如秋千架上的绳索,飘飘荡荡,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在与陆游沈园分开后的日子里,满腹心事无处诉说,只能忍受无奈和痛恨,天长日久忧郁成疾,重病不起,不到一年便离世而去。后人曾为此发问:唐婉为何而死?为失去陆游而死,为难面世人而死,为难面新夫而死,为皇室尊严而死。总之,不外是陆游的《钗头凤》,把困在皇室中的唐婉逼上了绝路。

       时过八百多年后的今人,每每诵读那些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豪迈诗句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件事不得其解:这位曾经被赞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热血男子汉,为什么在亲自手刃了自己的婚姻之后;还要在已为他人妇的前妻面前,显得那么软弱怯懦和自私呢!

       试想,陆游与唐婉既然两厢真爱,就应该视对方的幸福为最快乐之事。二人在一起时,被老太太闹得终日不得安宁,那么二人各寻良缘又各得其所之后,就应将自己的真爱深深埋在心底,把所有的苦痛统统扛在自己肩上,祝福对方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撂下酒杯,拂袖而去。又何必期期艾艾,缠缠绵绵,再讲那些“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等戳人心窝子话,让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呢?

       当然,辩证地看,即使是世所公认的伟大爱国诗人,也受历史和环境条件的局限,更不应用今人的观点规范古人。在其政坛失意、报国无门的境遇中,偶遇芳烈美酒、往日知己,借酒题诗派遣愤懑、直溢胸怀,倒也无可非议。

       感情之事,肯定是两个人的私事,个中体味,岂是旁观着所能了解的。仅就两首《钗头凤》而言,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合起来赏读,委婉哀怨,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凄楚销魂,堪称留传千古的爱情绝唱。但是,酒入愁肠愁更愁,即使将满怀愁绪铺陈纸上,任泪水塞满胸腹,亦于事无补。而唐婉的和唱,更显愁云惨雾,怨声载道,也只能是力不从心的无奈与绝望。

      假如,像有人晒在博客里说的那样,在那个不期而遇 “黄汤下肚”之后,陆游不在园壁上题诗,而是“道声保重,拂袖而去”,其后果将会如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营建绿色园圃,撷取金色阳光,打造宜居环境,续写诗意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 02:34 , Processed in 0.00679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