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孟小冬: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让你受委屈 2017-11-22 10:24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9:57: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五十年前的台湾东门町,一个普通的租屋里,宾朋满座,有香港和大陆来的学生,更有如张大千一般的大师。
大家笼着这家老太太,围炉夜话,凄寒冬夜里,常常只有那个小屋扑腾着热气。
这一日,一个学生拿来一本旧《戏剧旬刊》,惊艳四座。老太太拿着刊物,又欣喜又激动,封面上,正是二十七岁的自己,雍容高贵。

她是孟小冬,民国时期一代绝世名伶。
虽是女儿身,却扮相英俊威武,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中国第一女老生,人称“冬皇”。
剧评人“燕京散人”更这样描摹孟腔:“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粉墨登场是老生,行头卸下是闺秀。有人说论姿色,一百位美人也比不过她。

这样一位名伶,在民国受万众追捧,风头一时无两,然而戏梦人生里,她的感情,最令人唏嘘。
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一个是拥有绝代风华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个是声名显赫的上海滩清帮老大杜月笙。

孟小冬出生于梨园世家,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正式出道,此后红透上海半边天。
“盖上海三百口同声说好,固不及北边识者之一字也。”对于当时唱京剧的人来说,京城才是“圣地”,于是1925年,18岁的孟小冬,决意北上深造。
这一去,不仅让她成为风靡四九城的红角,更为她带来了那段倾城之恋。

孟小冬舞台扮相
那时的孟小冬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扮起老生却有板有眼,而另一边,是已经名满天下的京城旦角梅兰芳。

在1925年的一次堂会上,两人合演一出《游龙戏凤》。孟小冬演皇上,梅兰芳演李凤姐,这一出颠鸾倒凤的好戏获得了满堂喝彩。
“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
戏逢对手,却又相得益彰,梅孟二人,由此暗生情愫,谱写出一段梨园假话。

那时,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子,元配王明华,续娶福芝芳。福芝芳是个厉害角色,坚决不让孟过门。
孟小冬虽心高气傲,但心中燃烧的爱意却未曾让她退却半步。
1927年,梅兰芳与孟小冬成婚,接着在城东找了一间小院,取名为“缀玉轩”。梅孟二人,在这里,度过了缱绻缠绵的四年光景。

孟小冬男装
最爱时便要朝夕相处,于是孟小冬脱下了戏服,不再登台唱戏,从此粉黛为良人。
朗月当空,孟小冬会吊嗓清唱,或与梅兰芳对上几句。

孟小冬所摄梅兰芳。右端“你在那里做什么呀?”为孟小冬所写,左端“我在这里做鹅影呢”为梅兰芳所写。
戏迷们无不遗憾孟生的隐退,甚至有很多人不解,这样一位绝世名伶,何苦要名不正言不顺地屈居梅氏小院。
可这都是外人话,爱只要有回响,女人便不觉得有缺憾。直到一桩枪击事件,让爱现了原形。

1927年 9月14日,位于北平东四牌楼的冯公馆内,几声枪响,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倒地不起。
原来这日,时任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这天下午两点攒了局,请梅兰芳和几个朋友到府上小聚。忽然迎来不速之客李志刚(一说王维琛),他因不满梅兰芳“金屋藏娇”,断了孟的戏曲生涯,怀着满腔愤怒欲来找梅兰芳对峙,却不慎击毙了前来调停的张汉举。
第二天,李志刚的头颅便高悬城头。这牵扯了血腥,情杀和名角的社会性大新闻,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梅兰芳痛失好友,死里逃生,却逃不过北平的流言蜚语,于是梅兰芳开始逐渐冷落孟小冬。
人无法洒脱,便是从对他人有了期待开始。孟小冬虽深陷感情囹圄,却仍旧期待着梅兰芳的眷恋。

1930年,梅兰芳将要赴美演出,外界盛传孟小冬会以“梅夫人”身份亮相,然而梅兰芳终只身前往。而后梅母去世,妻房理应披麻戴孝在孝堂接待吊唁宾客,孟小冬奔至梅宅,却被以“孟小姐”之称,拦在梅宅之外。然而最令人寒心的是,梅兰芳始终没有出现,为她化解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
孟小冬心里终于明白,她的痴心换不回昔日爱人的惦念了。

从她转身从梅宅离开开始,便是离开了这位错付真心的爱人,离开了所有的“缀玉往事”,过去她常扮老生,今时今日,也便要有这样的杀伐决断。
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孟小冬连登了三天启事。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她决意“此生再不见梅兰芳”,其余所有“不待冬之赘言”,落地有声的,是孟小冬的割爱决心。

爱你时百分百投入,不爱你时百分百退出,不同于张爱玲的“因为爱你,所以慈悲”,因为痛过,所以更要不留余地。
落下的狠话字字珠玑,但碎掉的意志混沌不清。分手后的孟小冬,大病一场,甚至一度皈依佛门。

分手时她曾对梅兰芳说:“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这些她都做到了。
重出江湖的孟小冬,精进学艺,拜“老生三杰”之一余叔岩门下,请问艺事,敬业执著,每每登台,博得满堂彩,观众大呼“吾皇万岁”。

而她再嫁的人,是上海三大亨里,名头最响,声望最高的青帮头目杜月笙。
杜月笙号称“天下第一戏迷”,家中的四房姨太太都是唱戏出身,早在孟北上以前,他便见过她。
经过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的撮合,两人走到了一起。

杜月笙对孟小冬,体贴备至,有情有义。
在孟母去世时,他一直守护在孟小冬身旁,给了她最坚实的臂膀。外事纷扰,杜月笙是真正能够为他遮风挡雨的人。

1948年,孟小冬终于搬进了杜公馆,悉心照料已经久病缠身的杜月笙,只是此时,她还没有杜夫人的身份。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一家迁居香港,临走之前,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得知这是孟的心结,杜月笙虽早已抱病在身,终日卧床,却还是决定要给孟小冬一个真心实意的婚礼。

当时的杜月笙已经沉落,但他还是在香港的杜公馆里,摆了十桌酒席。
那仅存的一张结婚照里,两人端坐两旁,一个是已经63岁,面容枯槁的上海滩昔日霸主,而另一个,是已经42岁却神色依旧清冽的孟小冬。

这张照片的背后,是北平风雪,也是海上沉浮。
两个孤傲的人,没有挽手亲昵,也没有倚头含笑,却是彼此相伴不多言的无尽温情。
《杜月笙传》里,对孟小冬这样评价:孟小冬身怀绝艺,孤苦伶仃,一辈子受过无数打击,历经沧桑,她自杜月笙六十岁那年过门,长日与药罐为伴,没有一天分享过杜月笙的荣华富贵。因此杜月笙病越重越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像她这样卓尔不群的奇女子,常伴一位久病老人,实在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然而孟小冬却始终照料杜月笙于病榻旁,无怨无悔。

晚年的孟小冬曾说;“我嫁给杜月笙,并不算嫁给一个最好的人。可我觉得,在爱情里,最好的人并不是那个英俊潇洒、腰缠万贯、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个尊重你、在乎你、舍不得让你受委屈的人。”

一年后,杜月笙病逝,在去世之前,他把自己的遗产做了分配,分在孟的名下两万美元。
孟小冬也不再登台唱戏,而是移居台湾。

据后生回忆,晚年的孟小冬爱打牌,看电视,只有张大千来时,才会再哼上几句梨园小曲。
蔡康永童年期间有一次随父亲在餐厅吃饭,曾偶遇孟小冬。他说“我有再转头看看老太太,想看出点‘冬皇’派头,但只记得望去一片影影绰绰,灰扑扑的,实在看不出‘冬皇’的架势。我是小孩,那时还不懂得,无论你是哪界的帝,哪界的皇,一被岁月搓洗,都只能渐渐化为灰扑扑的影子。”
1977年,一代冬皇便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辞世了。

吴念真写爱而不得的女人,想象着对方倾诉思念,然后:“用这样的想象下酒,让自己在寂寞且自觉已然苍老,爱情不再的夜里,还有一点生命的余温可以挡寒如梦。“
这也许是飞蛾扑火的陆小曼,凉薄一生的张爱玲,但绝不会是傲骨铮铮的孟小冬。
镜花水月,了然入梦,有些人被情字羁绊了一生,而有些人,却用一生来改写情字。

在张大千为孟小冬题字的墓碑上,既非杜夫人,亦非梅夫人,而是孟太夫人。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3:40 , Processed in 0.0084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