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2018-11-27 20:45
来源:书画界艺术; ID: SHJYSWS
![]()
在诸多的评论中, 他是各种声音的集合。 四十岁前,李鸿章左冲右突,前途茫茫; 四十岁后得遇曾国藩,平步青云; 要怎么去形容李鸿章的一生?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万年洋务。 然而,这些生命给予的烙印, 也深深的,扎根在他的书法之中。 ![]() 他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
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慈禧太后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他被西方誉为“东方伸斯麦”,
与德国的俾斯麦,美国的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三伟人。
他曾以仅仅9000名刚刚招募的淮军,
便打败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天才
忠王李秀成率领的10万大军。
因此,他成了上海富商和上海租界英美法等国
眼中的救世主。
他是洋务运动灵魂人物,
有的洋人不知道有皇帝而知道有他。
1883年美国总统格兰特接受《纽约时报》采访,
谈及自己在国外遇到的四个最了不起的人,
分别是:
法国首相甘贝特、德国首相俾斯麦、
英国首相格兰斯顿和中国的李鸿章。
![]() 由于李鸿章的政治影响,
很少会有人提及他的书法艺术价值,
其实他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法家。
书法对于古人而言,
除了是科考必备的敲门砖外,
也是修身养性、表情达意
以及怡情遣怀的一种重要方式。
书法的用笔、用墨、取法和谋篇布局等
也是作者学识与修养、情操与心境、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外化。
李鸿章的书法于端庄中不乏生动,
用笔按提有序、丰腴厚重,
结体内敛有致、疏密井然,笔墨酣畅淋漓,
有欧、颜遗风,
他最擅长行楷,有台阁大臣的风度。
![]() 李鸿章书法源于早年为争取功名时所下的苦功,
后来发展为自己的情趣爱好。
通观李鸿章存世的众多书联、信札、扇面等,
其书法博采众家、底蕴丰厚。
李鸿章的书法尤以行楷书见长,
笔酣墨浓,光华内蕴,气韵灵动,妍媚儒雅。
在当时千篇一律的宫阁体书风盛行之下,
其书法更凸显出难得的另一方面,
或许是颜真卿气韵凛然的君子形象
深深打动了李鸿章,
在颜真卿的书法上,
李鸿章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寄托与人格上的契合。
颜真卿在楷书和行书上成就最高,
并提出“屋漏痕”的观点,
意指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
![]() 苏轼认为颜真卿的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米芾把颜真卿的书法
比作项羽披上了铠甲一样气宇轩昂,不可侵犯。
俗话说,字如其人。
历史上,
颜真卿曾坚决维护 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
先后同分裂叛乱的安禄山、李希烈进行斗争,
最后以身殉国,
被后人视为忠臣烈士、道德楷模。
正是中正不阿的性格气质
外化为颜真卿刚健雄深、朴拙端严的书法风格。
而李鸿章一生内固疆国、外御强邻,
“受尽天下百官气”却始终尽忠职守、不改本色。
正是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坚韧的性格特质,
使得李鸿章深得颜真卿书法的精要,
并且师古不泥古。
观李鸿章楷书,
碑帖兼容,笔力苍劲沉稳,刚柔相济;
结体宽博端庄,外密中疏;
风神豪迈,气势雄强,极具庙堂之气。
![]() 晚年时期, 李鸿章对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情有独钟。 在北京贤良寺养病的日子里, 几乎每天上午都要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 以及颜真卿的《争座位帖》, 并且一边写,一边细看默思, 努力品味内在的风骨。 ![]()
李鸿章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性格优点,
曾国藩说他:“才大心细,劲气内敛”,
他身上的确有着一股子难得的韧性与忍劲。
他有一幅广为人知的对联:
“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别人骂他,
他从不为自己辩解,显得十分超脱,
并将女儿嫁给曾经骂他骂得最凶的
清流派领袖之一张佩纶。
面对各种政敌及反对势力,李鸿章从不退缩。
虽饱受骂名,四方树敌,
但事情还是要做,与列强周旋不已,
力挽狂澜,为救清廷于绝境,
不惜搭上老命一条。
![]()
李鸿章受人诟病最甚之一,
便是积有大量财产,说他“富甲天下”。
时人作有一副对联,将他与翁同龢一同讥讽: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李鸿章聚财敛财的确不假,
但他能够做到公私分明。
他的资产多为招商局、电报局、
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处的股份,
及上海等地当铺、银号的利润所得。
而朝廷公款,并未贪污占用,
在离任直隶总督时,
李鸿章曾将长期“截流”、积存的八百多万两白银,
全部移交给继任者王文韶。
据说这笔经费后来落入袁世凯之手,
成为他交结王侯、内外联络的特别经费。
李鸿章一生中最令人诟病的
便是签订《马关条约》,
曾经清大臣第一人的李中堂从此成了
涣散中华民族精神的卖国贼、苟且偷生的小人。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时,
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
这三个字挤在一起,
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
纵观李鸿章一生,
应该说是成功与失败交织、喜剧与悲剧掺和的一生。
在他的倡导,或者说引导下,
清朝总算是挣脱了几千年的传统束缚,
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
迈着艰难而蹒跚的脚步缓缓前行。
然而无论我们持何种观点,
从何种角度看待、评价李鸿章,
都大可不必将“汉奸”、“卖国贼”之类的语汇加诸其身,
将近代诸多过错与灾难归咎于他,
他为清廷做了一辈子的替罪羊,
最起码在我们眼里,
他仍然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
![]() 李鸿章的一生, 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对于这样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你如何感慨? 温馨提示:ART艺术共赏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我们希望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