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忆画刊——样板戏是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5:3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18-6-17 15:40 编辑

    记忆画刊——样板戏是非                                         2018-06-16 22:00                                                   


样板戏占据“文革”舞台十年,“八亿人民八个戏”,成为文化荒原时代里唯一的精神食粮。样板戏在文革中被神化,被罩上一层灵光,被异化成一种政治权势,被供奉为一种文化宗教。以至于其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迅速“消失”,仿佛从未来过一样。

《红灯记》感动了当年一整代人。1965年,中国京剧院《红灯记》剧组南下广州、深圳,香港居民闻讯赶来,许多人昼夜排队。剧作家沙叶新回忆自己首次看这出戏:鼓掌拍红了双手,眼泪模糊了双眼。图为1972年,吉林省,下乡知青在演出革命样板戏《红灯记》。

《红灯记》前后改动200余次,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曾提出过修改意见。当然,对修改下指示最多的是江青,她曾批评“李奶奶”衣服上补丁的样子不合适。修改一直持续到1970年。应了江青所言:十年磨一戏。图为1967年8月,演员钱浩梁(饰李玉和)向江青献红灯记袖章。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两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社会上的流行语。1964年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37个曲目中,毛泽东只看了两个,其中一个是《智取威虎山》。图为1975年,福州建新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智取威虎山》。

儿童学唱样板戏,成为文革年代对他们灌输”阶级斗争思想“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一些得到表彰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其公布的事迹中,往往有“学唱革命样板戏”这一条。图为1969年,福州实验小学的红小兵学唱《沙家浜》。

1974年,深入农村演样板戏的山东省章丘县剧团演员在化妆。

1971年,广州军区文工团在琼海革命老区表演《红色娘子军》。

1976年,上海京剧团《龙江颂》剧组批判邓小平“诬蔑”样板戏的言论。

《草原儿女》是革命现代舞剧,与《沂蒙颂》同年(1975年)推出。此时文革已接近尾声,但样板戏依然是全中国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八年前的6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把样板戏推向全国去”。图为《草原儿女》剧照。

一时间,各行各业都成立了样板戏的宣传队,有条件就演全场,不能演全场就演片段,连片段也演不了就清唱。收音机一打开全都是样板戏。所有的舞台都是样板戏的天下。图为1974年,《龙江颂》剧组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高炮部队。

全民大唱样板戏的同时,全中国范围内的专业剧团又纷纷办起了“样板戏学习班”,地方剧种的剧团则组建“移植学演样板戏”的机构,少数民族地区演员也学唱样板戏。图为1974年,福州北峰知青教畲族青年表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

为了样板戏演出的“完整性”和“标准化”,国家出面,为每一台样板戏出版了一部内容极其详尽的供复制演出需要的样板戏演出本,有的厚达400多页。图为1970年,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队深入农村,到贫下中农家里演出《红灯记》。

在“不走样”的艺术桎梏下,排演样板戏的演员人人自危,生怕招来祸端。小到戏服上补丁的大小、颜色、位置,细到舞台上每丛芦苇有几根、多长都有明确的规定。图为1975年,福建,上海京剧团《龙江颂》剧组为军民演出。

看了几年样板戏之后,连毛泽东都感到厌倦。一些老艺术家后来被召唤来演他们的成名剧,拍成电视送到中南海。晚年的毛泽东,观看最多的正是那些传统京剧。图为1977年,福州,庆祝打倒“四人帮”游行活动,文艺队彩车上展现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工农兵形象。

《海港》、《智取威虎山》两个剧目的唱腔设计人之一于会泳也是样板戏“三突出”理论的创立者,受到江青的赏识,1975年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四人帮粉碎后被隔离审查。1977年自杀。图为文革期间于会泳与江青在大寨。

样板戏无疑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它甚至参与了私人记忆的构成,上世纪六十年代哪个中国家庭的墙壁上没有贴过毛泽东标准像、样板戏的大幅剧照呢?“样板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远不止是戏,它如此深入地凝固了那个时代的公共娱乐方式。”  
样板戏十年,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其余响不绝,更待后人评说。
(摘自新浪图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22:16 , Processed in 0.0080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