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羲之:霜降的橘子才好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2:2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羲之:霜降的橘子才好吃

        2018年10月23日 19:19:00
                   来源:书画界艺术

《奉橘帖》

释文: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开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
参军学士诸葛颖,
咨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此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手札,
说为你奉上橘子三百枚,
还没有到霜降,并没有太多的收获。
《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
诗人韦应物有诗句说: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
用的就是这件书法的典故。
一边品尝橘子,一边欣赏《奉橘帖》,
这也是霜降时节最甜美的享受吧。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三帖连为一纸。
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
例如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为唐人双钩填廓摹本。
所谓响拓勾摹本,
是指在照相印刷术发明之前,
古人为了保护书画艺术品原迹,
采用临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复本。

资料图

所谓“摹”,
就是对原作真迹摹写,力求丝毫不差。
书法摹写称之为“响拓”,绘画摹写称之为“移画”。
这一风气在唐宋时最盛,
在唐朝,
就有官方设置的许多专门摹拓书法名迹的“御府”,
下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

资料图

如今,
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已经荡然无存,
这些唐朝的摹本就显得尤其珍贵。
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
笔意俱存,宛如手写,
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0 04:43 , Processed in 0.0076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