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副对联手中出:曾国藩与对联的不解情缘
2019-10-02 23:53
![]()
![]()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正。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在曾国藩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曾国藩家书》我们家喻户晓,但我们不曾熟悉的是,曾国藩这一生对书写对联有着由衷的热爱,有相关研究者根据《曾国藩日记》推断,曾氏一生至少写过12000副对联,最多的一天写了33副(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初四日),最多的一个月写了178副(同治七年十月),最多的一年1214副(同治七年)。 那么曾国藩写如此多对联的的缘由是什么呢? 写对联是每日的乐趣 据载:同治元年三月廿五日,曾氏早起到万寿宫祝贺皇上圣诞,饭后见客五次,又与上海回来的吴竹庄久谈,与郑筱泉下围棋一局,清理文件若干,给季弟写信一封,与邓守之、洪琴西、方存之等交谈,一天忙乎下来:“倦甚,不能作事,因写对联八付以寄兴。”由此事足足可见曾氏将做对联当做缓解疲劳、抒发兴致的活动。 ![]()
补贴家庭开支 如同严嵩、海瑞给人写墓志铭赚取润笔费一样,曾氏在为官之初,同样是手头很紧。每年法定收入仅仅130两,实际开销约600两,时常陷入财政赤字。 通过写字补贴家用的情况,在其日记中至少有两处记载。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初四日:“早起。饭后写片子十。至各处接字。旋写对联卅余付、单条数张。午饭后,写册页半开。”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因有联幅不可再迟者,夜深写十余纸。” 联络宗族感情 曾国藩中进士后,于道光十八年年底回到湖南,直至十九年十一月初二进京。在家乡的这接近300天的时间里,有198天他外出拜客,所到之初有湖南衡阳、安化等十州县,所拜之处达1200家左右,收到“贺仪”折合银两1495.17两。新科进士拜客不能两手空空,曾氏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日记中半天整天写对联、写字的记载有20多处。这一年曾氏一共写对联335副。 ![]()
缅怀逝者,表达哀思 曾国藩的对联有有一部分是挽联,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无限缅怀与自我哀伤。 例如,曾氏给朋友所写的挽联有: 百战勋威, 半壁东南摧上将; 九天温诏, 再生申甫佐中兴。 ———挽李续宾 生死何奇, 且完却一生忠孝; 哀荣毕备, 只益增九陛忧劳。 ———挽全海门 曾氏还给其乳母写挽联,足见其情深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
![]()
慰问前线战士,激励士气 曾氏喜欢用对联激励部属。 曾氏亲临前线劳军。他回忆湘军面对阵地瘟疫盛行,顽强抗击太平军内外夹击,没有什么东西犒劳九死一生的将领,就给每个营官写副对联吧。初六日“下半日共写十七付”,初七日“饭后写对联二十付”,初八日“饭后写对联七付”,初九日“中饭后将对联四十余付下款,送各营官。”“下款”即署名钤印,然后分送44名营官。他们可都是九弟国荃的生死兄弟。 同治二年十月十五日,曾氏在总兵石清吉《禀谢蒙恩赏赐对联》上批示: 据禀已悉。该镇于四年相见时,已自朴实耐劳,近于“战守”二事,讲求更精。今岁以四营防守庐州要地,整饬戎行,诛锄匪类,使大股贼不敢近城,官民多相称颂。若非以廉俭持躬,以严明驭众,焉能如此?若常持此心,何难炼成名将,储为大用?发去楹联,愿诸将士益相劝勉,不足言谢也。缴。 在曾国藩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其情怀的外在表现,其文采之飞扬,其人生智慧,若今人有疑惑之处,当从中汲取经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