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兵丨怀念母亲 2020-05-18 00:02
编者按
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是一篇描写陕北大家庭浓郁亲情的长篇纪实,更是一部沉重苦难的家族史。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叙事沉着冷静、情感真挚动人,尤其描写母亲历经苦难的细节,几度令编者潸然泪下……细观她的照片,虽历经艰苦磨难, 脸上却没有留下丝毫苦难的痕迹,唯有达观的笑容,令人不禁心生敬意。
庚子年初夏,时值这位敬爱的母亲离世二周年之际,静园听风平台特别隆重推出这个长篇纪实散文,以表深切怀念!
怀念母亲
——写在庚子年母亲节
文丨 艾利兵
母亲节前夕,我对母亲的思念愈发强烈,长时间沉浸于回忆当中,思亲的眼泪一次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小时候,我生长于陕北传统农家大院,那个年代,正是崇尚多子多福的年代,家家户户住得满满当当,日子过得清贫而充实。“你刚学会走路那会儿,院子里一起出世的孩子都还不会说话。有一天,你却突然对着院子里的婶娘们说出了我教给你的第一句话:‘批林要批孔,斩草要除根!’可把大家给惊讶坏了!”母亲边缝补袜子边回忆我儿时的情景,“大家都夸你的!”记得,那一刻母亲脸上写满了自豪之情。 母亲已经离开两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与母亲一起经历的岁月却愈加鲜活,恍然如昨…… 一、厌学
大概是在上小学三年级时,看到有小伙伴们不读书了,玩得自由自在,我也不想上学啦,天天得早早起床,令我厌烦。那会儿穷得买不起钟表,乡下人早上上学完全靠看天象。记得那年冬天,天色微亮,星星和月亮看得格外分明。母亲早早叫醒我,趁着月色与同学结伴去上学,当我们高一脚低一脚赶到学校时,才是半夜时分。进不了校门,只好蹲在学校门口傻等了半夜。那次的遭遇,令我产生了厌学情绪。 其实不想念书,更与饥饿有关。那会儿因为家里粮食紧缺,几乎顿顿喝稀饭,夏天每天下午放学,我都饿得走不动,总要在路边大石头上躺着休息几回,方才有力气继续走回家。那时候,一到夏天我时常几乎没有鞋子穿,光着脚上学的滋味可不好受,尤其在中午上学或下午放学的时候,石头路被太阳晒得发烫,脚板被烫的没法走路,有时就是一跳一跳地走,尽量寻找阴影处或者温度低点的地方落脚。到了教室,因为打扫土脚地,洒水比较多,脚放在地上又潮湿得难受,上课时间我只好把两只脚一直在空中缩着,实在累得不行了,脚尖或脚后跟在地上支撑一会儿。这种难堪的现状,使我的厌学情绪日益加重。 有一次午饭过后,我突然对母亲说自己不想读书了。这种想法,在一辈子最爱读书的母亲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母亲起先耐心给我讲道理,“不上学又能干甚么?”见我决心已定,母亲岂能容我胡闹,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顺手拿起院子里的打枣棍作势要打我。我看那架势,不读书是不可能的,只好乖乖去学校读书了。尽管我顺从了母亲的旨意,但是总归心中憋着气,那天放学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织女渠在孟岔小河地下暗洞前的小水坑玩水了。正值初夏,气温虽已升高,但是水温还是很低,我在水里肆意玩耍,作贱着自己的身体,冰凉得直打抖,冷得实在下不了水,先用水往肚皮和前额头一抹,咬着牙,再跳下水去扑腾。 那天,我回家很晚,把母亲急得满村子打问谁看见我了。当天夜里,我因为受凉感冒了,浑身烧得滚烫。母亲急得六神无主,把炕烧得热热的,希望热炕能把冷气从我身体中逼出来,并把家里所有的被子盖在我身上,帮我发汗治疗。母亲心焦地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给拧一块湿毛巾敷在我额头上。整整一个通宵,母亲就那样不眠不休地守在我身边,困倦得眼睛发红,嘴唇干裂。见我的烧急忙退不下来,次日一大早,她又偷偷跑到庙里上香求神祷告。我稍微好一点了,母亲从隔壁婶子家借来挂面,做挂面打鸡蛋给我补身体。经过母亲的细心呵护,我总算熬过了那一关! 二、狗嫌之年
四年级暑假,我与许多小伙伴去川道里割草。由于天气特别干旱,原本汹涌澎拜的无定河水变成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我们玩着玩着就跨过河了,到了对面农田里。河对面人家由于紧靠国道,交通便利,经济相对活泛,那时候他们已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看到田里的西红柿黄瓜,我们十分眼馋,大伙正好肚子都饿了,见菜地无人照料,便一哄钻进人家地里偷摘瓜果。因人多嘈杂,过河的时候惊动了住在不远处的主人,主人很快提着棍棒追赶来了,我们吓得一窝蜂四散奔跑。 我当时做贼心虚,只摘了一条不大的黄瓜,便跑开了,侥幸逃脱了追赶,自以为没事了,割完猪草若无其事地走回家。哪里料到母亲早已知晓了此事——菜地主人找过母亲,给我家开了2角钱的处罚。母亲脸色凝重地让我老实交代事情的原委。这一次,母亲没有打我,只是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一番道理:“娃呀,不要爱人家的东西,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小时偷针针,大了抽筋筋!”关于偷针抽筋的故事,母亲小时候给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再一次听着母亲的教诲,我很后悔自己的行为。 直到今天,我也一直牢牢谨记母亲的教导。男人一定要正直!也是母亲站在自身角度女性的立场考虑问题的,进而对孩子们提出相应的要求。母亲说,“即便生活再艰难,也要为人耿直,否则家里婆姨娃娃要受苦的!”母亲朴实的言行,正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葆有的一种素朴精神,也是大多数老百姓所践行的做人准则!走向社会后,母亲再没有和我谈起此类做人话题,但母亲在小时候给予我的教育,已经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行为准则中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我在初中学到的人生道理。其实,远在我小时候,因为受母亲的影响,我就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对待物质的价值观,自懂事起,就是再穷再苦,缺纸少笔,也没有偷拿过同学一支小铅笔头、一张纸。宁愿饿着,也不愿拿别人家的东西。也许从小到大饿惯了,因此,我的忍耐性较一般人好。 三、磨难人生
记得我上小学之前,因日月艰难,少吃没喝,母亲在家里生下的第三个男孩,因为无力抚养,就没有包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事情。加之母亲时常挂念前一段婚姻留下的两个哥哥,日思夜想,两下分心,那种骨肉分离撕心裂肺的伤痛,彻底将母亲击倒了——母亲得了精神病,变得神志不清。父亲偷偷请了远近闻名的“马童”来疗治母亲。当时陕北农村普遍认为“马童”可以与神灵对话,或者他就是神灵的代言人。那次,“马童”给母亲开的方子是让母亲喝雄黄酒,并让家人给母亲叫魂,那晚,我们虔诚地一声接一声从院子外很远的地方喊着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边走边喊,一直喊回家里。真希望老天爷能听到我们虔诚的喊声,赶快还母亲健康。 由于母亲喝雄黄酒太多,再加上身体本就虚弱,一喝完雄黄酒便昏昏沉沉不省人事。那时,父亲恰好出去了,马童也吓得跑了,我和弟弟见状一边一个抱着没有知觉的母亲放声嚎哭。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竟然抱着母亲嚎哭地睡着了。母亲清醒后得知我们兄弟俩嚎哭的事,笑着说,“我死后,你们别嚎了,已经嚎过啦!”此话在以后和母亲相处陪伴的日子里,母亲又重复说过很多遍。现在母亲离开快两年了,当我热泪盈眶地怀念她老人家时,此言犹在耳边回响! 那个冬天漫长而自由,我基本成了没人管的孩子,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弟弟被送到姑姑家抚养了二十多天。母亲犯病起初,外婆来伺候了一段时间,但是外婆也有家事需要处理,总不能常年待在我家。母亲犯病严重时,麻糜不分,连外婆都认不得,有时还会出手伤害外婆。然而,即使病再重,母亲也能认得我,她知道我是他最心疼的儿子,从来舍不得打我。外婆走后,父亲请村里的老奶奶擀好面放起来,到吃饭的时候让我给母亲煮着吃,那时我才只有4 虚岁,父亲走时,门是锁的,我小小的身子可以从门旁的小缝钻出去。 经过多日调养,母亲的病渐渐好了。刚刚缓过来,母亲便思子心切,迫不及待让父亲赶快把弟弟接回家。母亲说:“天照应着,我命大,你们不要操心老娘!”我参加工作后远离母亲,很久才能回家探望一次,每次母亲都是如此安慰我。 在我上中学以前,母亲还得过一次肠结核,幸好送医及时得以很快痊愈。之后,母亲再一次精神失常,而这次由于外婆的精心照料与亲戚们的爱护,母亲很快恢复了。期间,母亲又经历了悲伤的丧女之痛,我那最亲的妹妹当时只有三虚岁,也是母亲这一辈子唯一的女儿,咳嗽引起肺炎加重,最后因没钱治疗夭折了。曾经给家人带来无限欢乐的小仙女突然折翅,那一年很长时间,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姑姑得知噩耗后,让人捎话叫父亲到她家去,给了15斤黑白面。家里好几年都没见过白面了,那天晚上,母亲用黑白面给我们做了一顿擀面条,看到孩子们香甜地狼吞虎咽几口吃完了,母亲端起饭碗却难以下咽,这碗饭又勾起了母亲的悲痛,因为我可爱的妹妹再也吃不到这么好的饭食了,母亲怕我们看见,一个人又躲在黑暗处偷偷流泪。我那时候已经懂事了,感受到母亲心里的苦,便默默地在煤油灯下去读书了。 大约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四月初,父亲外出揽工了。母亲拖着残腿拄着拐棍一瘸一拐,担着粪担到川地里给菜园施肥去了,回来要捎带着拔点菜,就到织女渠边洗筐子。由于腿部残疾原本就不灵活,弯腰洗筐时不慎跌入水渠中,母亲说不知喝了多少水,在水中上下沉浮,猛然在迷糊中想起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下,母亲从惊慌中清醒过来,寻找救命的东西,幸好看见远处渠边石缝里有一颗指头大小的小草,于是小心地挣扎到跟前,拼命抓住了石缝里那颗救命小草,生怕折断了,也许老天爷真的垂怜母亲,那株草竟然真的没断。母亲一边拼命抓着草,一边拼命呼救,也是母亲命不该绝,一位叫先高的户家大侄子闻声赶来将母亲从很深的渠水里救了上来。遭此大难不死,母亲更加相信有老天保佑,她说自己命大,阎王爷不收她。 四、花样年华
母亲说她命大是有缘由的。在母亲很小的时候,正是陕北兵荒马乱的年月,那时外爷常年在外揽工,据说是给陕北中央红军运送粮食和抬担架,对一下年谱,那几年正是毛主席带领红军转战陕北的时期。家里只留下外婆和母亲母女相依为命。外婆是陕北传统女性,非常干练,年轻时纺纱织布,做鞋缝衣,样样在行,而且做得又快又好。为此,外婆经常被村里人请去纺纱织布,刺绣嫁衣,缝制寿衣。母亲打小也天天跟着外婆帮人家做针线活,吃苦受罪,无法言表。 母亲还是婴孩时,外婆家住在大路边。有一次,国民党士兵突然闯进家拿枪对着外婆要吃的东西,枪头上明晃晃的刺刀把母亲吓得哇哇直哭。外婆又惊又吓,十分作难,那会儿到处出去做活计吃着百家饭,饭锅都在别人家安着,哪儿有粮食给当兵的呢?就在那个节骨眼上,幸好一位当官的听到婴孩异常的哭声,动了恻隐之心,马上把士兵喊走了。外婆说是母亲的啼哭让母女俩免此一劫。 母亲嘴唇左角有个纸烟直径大小的一个圆圆的疤,小时候我不明白,问母亲,母亲说她小时候体弱多病,是她奶奶为了替她去风,用麝香灸下的疤痕。母亲的奶奶是当地民间很有名的接生婆,为人精明能干,医术精湛,方圆几十里经她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母亲说甚至一家几代人都是由她奶奶给接生的呢。外婆还请过算命大师给母亲掐盘,大师预言:“三岁上怕野狗,一定要操心,一旦长过三岁,老镢头也捣不死!” 有一点可以肯定,母亲的童年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那是旧社会的普遍情况,母亲是外婆的掌上明珠,加之外婆勤劳能干在乡亲们中间的口碑极好,而母亲小时候异常聪明可爱,母亲说走亲戚的时候,在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年代,亲戚们有好吃的都会愿意给母亲留着。母亲自己记忆中童年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 母亲小时候学习特别好,这让外婆一直引以为豪,我在小时候和母亲回娘家时,母亲去看望儿时朋友,听着大人们拉话,她们都夸母亲那时爱学习,学习可好了。外婆也说:“姊妹几个中数你妈学习好,要不是那时政策给耽误了,你妈肯定能出去参加工作。”那年母亲考上初中,不巧赶上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大劳动,为了迅速赶英超美,母亲因此就读不成书了,直接走进社会的大熔炉,参加热火朝天的农业大生产。这件事对于热爱读书的母亲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虽然上不成学了,但是母亲从此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只要看到书,不管什么书,母亲都会翻开书页,孜孜不倦地认真阅读。 由于不断地学习充实,母亲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尽管只有小学文化学历,但和母亲接触过的很多人都以为母亲起码是初中毕业生。而那个年代初中学历在农村是极其稀少的。母亲有幸被横山艾好峁小学聘任教了两年书。那时当地民风纯朴,母亲刚做老师,非常热爱孩子们,工作热情负责,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家访,引导山区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学生们也以能请老师到家里一块吃饭家访作为自己的荣幸。那两年的教学经历虽然短暂,但艾好峁的家长却给予了母亲极高的评价。每次,当母亲回忆起年轻时教书的经历,幸福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深受母亲的影响,在我幼小的心田萌生了一个远大理想,长大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事与愿违,尽管我后来干了别的职业,但是每次听到那首流行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依然会感到很遗憾。 五、母子情深
儿时,每晚都有母亲的故事伴着我入眠。母亲讲的故事中有老虎报恩、黄雀救主、薛丁山和樊梨花、薛仁贵征西,西游记里面的精彩故事等等,都是宣传忠孝节义、知恩图报、与人为善的。母亲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情节十分吸引人,她说薛仁贵打老虎前吃了九牛二虎后力气大增,犹如神助,终于打死了那只常常吃人的恶虎。还有一个好吃懒做婆姨的故事,非常精彩,令我记忆犹新。因为家里清一色男孩,母亲从小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重情义,有担当,爱憎分明,别人遇到困难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给予帮助。 小时候,母亲还喜欢在煤油灯下,和我们玩在墙上比手影的游戏。母亲用修长灵巧的手指捏出各种造型的动物,通过烛光照射到墙上,那动物便活灵活现地活跃在墙面上,最常见的是长两只耳朵的兔子,母亲的手只要在灯前稍微移动,墙上的动物就跑得飞快。每当这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会傻乎乎地追着影子跑来跑去,非常好玩。母亲说,只有大哥小时候会跑到跟前来捏住母亲的手,墙上的小动物便乖乖不动了。每每说起这个细节,母亲就会忍不住夸我大哥从小就聪明过人。其实玩比手影游戏,也是母亲考察辨识孩子们天赋的一种办法。每每提起大哥,母亲总会情不自禁流露出自豪感。 大哥随着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忙,与母亲见面机会极少。几次有限的见面情景,都被母亲记得清清楚楚,大哥说过的每一句话母亲都会记在心上。母亲理解每个孩子的处境和不易,常说:老牛担十分!这句素朴的方言里,隐含了很深的做人道理,细品能感受到母亲赋予这句话的哲理和智慧。后来看戏剧《打金枝》,剧中唐代宗处理驸马郭暧借着醉酒打金枝时安慰汾阳王的一句话:“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与母亲的智慧,不谋而合。 六、艰苦岁月
小学毕业,我考入当时的陕西省重点中学——米脂中学。米中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有一大批非常有名的老师。这就更加坚定了母亲供我读书的信念。那时候,我们家孩子多,而且到学龄的都在读书,都是花钱的,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母亲残疾,只能算半个劳力。而别人家的孩子普遍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回去帮父母劳动,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看着周围的孩子一个个都不读书了,我再次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心里要替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但是,我的父母坚决要让我们多读书,说只要我们念书成功了,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供我们读书。 我上初中,学校对农村路远的学生提供寄宿制,恰逢学校食堂改制,由以前从家里拿粮改为实行买饭票制。以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只能勉强维持吃最差的菜,当时一份菜5分钱,打1角2分钱的小米饭,一周在学校得吃11顿饭,尽管我省吃俭用,时间长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时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入不敷出,经济越来紧张。在我读初二那年冬天,为了还银行150元贷款,家里把仅有的口粮玉米和高粱基本上都卖完,才按时还了借贷。从此家里就陷入了没粮没钱的窘境,常常拆东墙补西墙,四处举债。 有一段时间,就连最便宜的饭菜钱也无法再接济上了,我不得不中午跑回家里吃饭,顺便家里拿点饭,下午放学后,同学们去食堂吃饭时,我把饭盒放在火炉子上热一热再吃。由于来回路上花费时间太多,我的恩师艾艳菊老师看我少吃没穿,回家吃饭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学业,便给了我许多帮助,不但帮我申请减免了学费,同时发动全班同学自愿捐款捐物,几乎家里条件稍好的同学都力所能及给予了我帮助和鼓励,这使我倍添读书的信心和勇气。那年冬天,艾老师看到我因吃喝不好、衣服单薄,冻得瑟瑟发抖,便把我的座位调到火炉子跟前。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而大力帮助,也更加坚定了母亲供我读书的信念。幸好,父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七年后,我终于考上了当时的重点大学——石油大学(华东)。 我虽然有幸一脚踏进了高等学府,可弟弟们除了老二失学,老五年级尚小外,其他的仍旧在读书中,这意味着父母肩上的负担依然很沉重。儿多母受苦,这的确是千古真理。 还在我读高一时,由于生活所逼,我们在那一时期常常趁节假日赶庙会,卖香纸和帮看戏的照看自行车,赚点小钱补贴家用。有一年7月15日,我们在石崖地赶完庙会,等夜戏结束,收拾停当已经大半夜了。那时,四弟还在襁褓中。我们套好车,连夜回家,奇怪的是一路上毛驴仿佛受惊了似的,拉都拉不住,拼命往前冲。 当我们走到镇子湾大桥时,迎面来了几个穿着喇叭裤、流里流气的长发青年,拦住问我们干什么去了,当看到我们一家老少恓惶的样子,便放我们通过了。回家后,父亲面有惧色地说今天晚上遇到那几个人看起来不像什么好人。听了父亲所言,我们才感到有些后怕! 那天我们只在庙会上凑合吃了一碗和面,喝了一碗面汤,大家都没有吃饱,尤其母亲还奶着孩子,身体消耗大,路上饿得几乎要晕过去了。四弟也因为没奶吃,一路饿得哇哇直哭。但是父亲一再坚持回家后再做饭吃,其实,我们都知道父亲那是怕花钱。那次饥饿的体验十分深刻,后来母亲每每都要提起。那天我们还是挣了点钱,只是因为花钱处太多,艰难的生活硬是把父亲逼成一个吝啬的人。 第二天,母亲喂驴时才发现,因为给毛驴配备不起皮龙头,尼龙绳太细,龙头紧了,把驴的脖子上拉出深深的一道口子,驴子疼痛不过才一路狂奔回家。如果勒得再要严重一点,毛驴可能就没命了。“人牲灵没钱都遭罪着了!”母亲抚摸着毛驴心疼地自言自语。 就在我高考那年的5月13日,母亲照例又带着几个弟弟去雷家卯老爷庙赶会。当时五弟还不到3周岁,因为家里无人照料只得一块带着。到了会场,母亲忙着照看自行车,一不留神,五弟一个人跑到路边的水渠边玩耍了,就在那时,一辆大车突然飞驰而过,把五弟吓得扑通掉水里了。现场幸好有人看到,连忙呼喊救人,母亲一听五弟落水了,当即吓得六神无主,沿河哭喊着救人。此时孩子早已被水流卷入暗河了,多亏蒋沟的一位乡亲果断在暗河下游揭开石盖,五弟终于得救了!众人连忙七手八脚地抢救,也是五弟命大,吐了几口水后慢慢苏醒了过来。 母亲说:“当时把二弟急得大发脾气,抱怨道,‘老大别念书了,他考上大学以后要工作呀,把一家老小都给逼死?!’”经过此事后,母亲果断结束了赶庙会挣钱的营生。虽然家里会少了一部分经济来源,然而为了孩子的安危,母亲只能忍痛割爱舍弃这个营生了。 母亲对那位救命恩人念念不忘,可是当时光景太艰难,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感谢人家。有一年那位救命恩人恰好来我们村看戏,母亲一定要请他到家里来吃饭,临走时还到代销点赊了酒要给他拿上。五弟的救命恩人看到我家一贫如洗,几次坚决推拒,说什么也不忍心要。最后见母亲实心实意感谢,才只好拿走了。母亲对我们说,等咱家以后条件好了,再买东西去感谢人家。 谁知不久后,听说那位恩人已经殁了。母亲得知这个噩耗后,很难过,黯然神伤地说:“ 幸亏当时坚持给人家做饭招待吃喝,多少算表达了谢意,否则咱怎能心安呢?” 七、二弟失学
上高中后,因为读书的孩子增多,家里愈发困难了。母亲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母亲一天天有干不完的活计,休息时间愈发少了。 在二弟上初一那个冬天,天气比往年更寒冷,室外滴水成冰。由于生活艰难,少吃没喝,懂事的二弟看到母亲一天天苍老,就想分担母亲的负担,况且每天骑车上学又饿又冻,二弟一度也产生了辍学念头。那时父母为了让二弟不中断学业,哄着说每天早上给他买一个糖馍馍吃,但是家里哪有闲钱奢侈地每天给他买糖馍馍,当时一个糖馍馍1角7分钱,一周2元钱也不到,但是这对我们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因此仅仅买了一个星期便中断了。拿着诱人的糖馍馍,二弟根本舍不得吃,实在饿得坚持不住了,咬一点边边角角含在嘴里。剩余的拿回家给他最喜欢的四弟分享。然而终于没有坚持下来,二弟中断学业回家参加劳动了。母亲从长远考虑,坚持让我到学校找班主任老师给二弟开了休学证明,以便来年家里条件好转的话再继续上学。 第二年,母亲千方百计想办法让二弟复学了,仍旧读初一。因为毛驴没有拉车的驮攀,二弟放学后到氮肥厂废旧垃圾场捡废旧轮胎,恰巧被保卫科一位小科长抓住了。这位小科长铁面无私,把弟弟严厉批评教育了一顿放走,自行车却被扣走了,并让家长前去处理。后来,父亲和我一起去找那位科长,但是丝毫没有通融的地步。他义正言辞地说事情性质严重,自行车是用于作案的赃物,必须没收! 由于离家远,没有自行车上学很困难,刚开始几天,二弟靠蹭小伙伴的车子上学,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没办法,我们父子又“ 曲线救国” 专门找了那位科长的革命战友,也是我家门子里的二叔,此时在县局担任领导。我们三人一起再次找那位科长认错道歉争取宽大处理,因为没有自行车就意味着二弟要失学了,孩子的前途从此也就陷入一片渺茫了。父亲借钱买了个大西瓜送给那位科长,最后看在我二叔的面子上才给开出60 元的罚款,说交完罚款才能骑走自行车。父亲少不得拼命求告,二叔也是尽力周全替我们说好话,然而,铁面无私的小科长说这是最低底线,一分也不能再少了。无奈,我们只好四处借钱赎车。二弟的班主任得知我家生活十分困窘后,还发动了同学们对二弟进行资助。 随后,父亲少不得东家进,西家出,到处借钱,不知跑了多少路,进了几家门,看了多少脸色,方才借贷到那笔巨款。其实,大伙儿愿意借钱是因为被父母的供书精神所感动,怎么说也不能让孩子失学呀,一庄一院的。弟弟的自行车总算失而复得!其实那辆旧自行车当时也不值多少钱,也许都卖不了60元钱,但是作为父亲一生最钟爱的自行车总算又回到自己手中了。 经过此番折腾,这笔罚款更是雪上加霜,致使家里经济愈发困窘,二弟上学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了,最终还是无奈地辍学了。为此,母亲很长时间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不知偷偷地流过多少泪。二弟非常能吃苦受罪,体谅父母,家里抢着帮母亲干活,也很快掌握了种地本领, 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好在二弟在各方面成长很快,不到16周岁,就在母亲大力扶助下接管家事,门里门外都能靠得上。由于深受母亲的影响,二弟做事踏实,待人真诚,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样很快赢得左邻右舍和亲戚们的信任和肯定。这样母亲方得以一些安慰,但是母亲对二弟的失学一直耿耿于怀,感觉自己没本事对不起二弟,特别是我考上大学时,母亲的自责更是无以言表。她常常遗憾地对我说,如果条件稍微好点,你二弟能和你一样坚持读书的话,应该也是个大学生,最起码也能考个大专。 八、柳暗花明
在高三复读那个冬季,我家经济极度危机,纵是到处借贷,总有接济不上的时候。米中条件稍微好点,每年冬天发的炭够烧,只是发愁没什么可以吃的,那时家里种的糜子刚好丰收了,陕北有名的黄糕就是拿糜子碾好的软米磨面后做的。于是我向母亲说我要带些软米到学校煮软米饭吃。母亲说软米煮不熟,不能做米饭吃,没有这种吃法!我当时不以为然,执意装走了软米,因为我想学校火有的是,不信大火能做不熟饭。一天下午两节课后,我挤时间把宿舍火生了,倒好水,下好米,这样下课就可静等吃饭了。但是当我下课回宿舍吃饭时,却发现煮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煮成米饭,米芯发白没熟。那天,我只能饿着肚子去上课,心里直后悔没听母亲所言。 我读高中时,家里到上学年龄的孩子都在上学,父亲渐渐年迈,体力大不如前,干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力不从心。这样一来,搁在母亲肩上的担子便越来越重。第一次婚姻的不幸导致母亲腿部严重残疾,家庭的现状更增添了她的焦虑情绪。庙会赶不成了,为了改变穷困面貌,母亲立志大力养猪,由于过度操劳,又吃喝不上,母亲迅速地苍老了,还不到50岁的人,满口牙早已掉光了。也没有钱配牙,母亲一笑就会露出光秃秃的牙床,让我看了倍感心酸和难过。母亲离世后,每当我看到母亲那个时期的相片,眼泪便模糊了眼前的世界。 虽然极其清贫,家徒四壁,连块完整的草席都铺不上,但是母亲生性异常乐观,她说: “一切向前看,穷扎不下根!” “小子娃娃脊背上背钱着了,只要教育的孩子们走正道!” “盼着娃娃长大就有办法!不要急!急也没用!” 母亲用她那种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那时母亲这些话,就是家里的指路明灯,指引着全家努力向前。关于母亲这些言论,被村里一些人解读为心大——其实就是大话比较含蓄的一种说法,大多数人都是在疑虑中佩服母亲的胆略,他们在半信半疑中默默支持着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继续往前走。 1992年我高考前夕,家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回家三次都没有拿到一分钱。父亲不是挣钱就是在借钱的路上,但几乎再没人愿意借钱给我们了。因为那时我能否考上大学还是个未知数,村里人普遍认为咱们祖坟里没埋进去一位大学生,又怎会冒青烟呢?那时,乡亲们眼界极其狭窄,觉得读书上大学好像不该是正常庄户人家应有的追求。孟岔小学开天辟地没有考出过一个大学生!该借的借过了,能贷款的地方也贷过了,家里实在没有办法,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处于饿肚子的状态。 期间,母亲打发三弟到米中给我送过一回鸡蛋,正好同学家中有鸡蛋多点的,也给我送了几十个鸡蛋。再没啥吃,我只好一天三顿吃煮鸡蛋。那时一下把鸡蛋吃腻了,之后几十年我再也不喜欢吃鸡蛋了。行文至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高中班主任马成凡老师,他了解到我家的困难,也年年帮我申请免除学费。后来,每每提起那段艰苦的求学生涯,回想到那些帮助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母亲和我难免又一次生出感恩之情。母亲也总是觉得家里困难对不起我。 就这样我们一家终于坚持到了我考上大学那一刻!1992年,我有幸榜上题名,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我是我们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那张录取通知书,在我们村具有划时代意义。人逢喜事精神爽,母亲巨大的精神压力一下释放了,觉得日子更有盼头,瞬间年轻了十岁。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总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更有意义的是我的考取,给全村人带来了读书的希望,之后,乡亲们供孩子读书的劲头更大了!至今都难忘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全家人都很欣慰!我当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学真本事,将来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两年来,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像大河浪潮一样奔涌不息,我的眼前全是母亲的音容笑貌,恍惚觉得母亲其实一直活在我心中,她从来不曾与我的精神分开过一分一秒! 2020年5月8日凌晨4:30 敦煌 作者简历:
艾利兵,男,籍贯陕西米脂,就职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1996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热工专业,从事供热、暖通空调、节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设计咨询监理建造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