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国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18:2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印度: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国度                          
2016年09月11日10:38
作者:罗红昌     
来源:公号“冰川思想库”

  历史已经进入到2016年,理应出现更多干净、现代、有秩序的城市,但印度却似乎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仍然过着自由散漫的日子。印度的“鲜花”,似乎是开在充满“牛粪”的国土之上的一朵奇葩,它太耀眼,以至于与印度的土壤格格不入。


  记得8月7日在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的恒河边看了几个祭坛之后,天色已近黄昏。在往回走的路上,忽然下起了暴雨。于是只好在路边躲雨,不幸的是躲得了天上的雨,躲不了地上的流水。原来印度的城市几乎没有排水设施,甚至在德里这样的政治中心也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打了一辆突突车和朋友一块儿回旅馆,上车后才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快漫过突突车车厢地板了。雨下得急促,雨水很快便转换成粪水,我坐在突突车上差点晕车。而印度人却淋着雨往前行走,路边的孩子们甚是欢乐,光着屁股在粪水中打水仗。
  这就是印度,“奇葩印度”。用他们官方的话语来讲,就是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
  牛粪上的鲜花
  当然,印度除了有这些脏乱的环境和地方外,她仍有不少迷人之处,这就是我所谓的“鲜花”。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印度有众多值得骄傲的人文景点。首先,就国人而言,最熟悉的是“泰姬陵”;次之者,就是佛教圣地,比如佛悟道的菩提伽耶的菩提树和佛开坛授徒的鹿野苑等;第三是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巴哈伊教等宗教的圣庙和遗迹。
  除此之外,印度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早如阿育王时代,晚至英帝国统治的印度,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历史印迹,或是石刻,或是宫殿,或是纪念馆等。
  在印度二十多天的旅程,我参观过的、并留下极深印象的,就有加尔各答的维多利亚纪念馆、高等法院、泰戈尔故居,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庙,阿格拉的泰姬陵、阿格拉堡、贾玛清真寺、胜利之城等。
  如果说大多数印度人生活在充斥“牛粪”的地狱中的话,那么,这些地方便是印度人的天堂。在加尔各答,就在我想改签机票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不小心闯进了加尔各答高等法院所在的街道。
  蓝天白云下的欧式建筑,红白相间地掩映在绿树中,让人有一种置身欧美城市的穿越感,若非身边都是印度人,你会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
  大菩提寺
  菩提伽耶是我到印度的第二站,城里有一座叫大菩提寺的寺庙,大菩提寺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修建的。据说释迦牟尼在树下禅坐静修,终于悟道成佛,庙里的大菩提树便成了最有名的景点。
  虽然当年陪伴佛祖修行的那棵菩提树早已毁于印度灭佛的战火,但大菩提寺还是从佛国斯里兰卡移植了一颗菩提树栽种,而这棵菩提树,正是从当年还未被毁的那棵菩提树上折枝移插的,历史之因缘大略如是。
  庙不收门票,脱鞋方能进入,庙外一如既往的脏乱,庙内却如宫殿般洁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僧人们围坐在菩提树的周围,静静地感悟佛的智慧。俄而,一群不知是泰国还是斯里兰卡的僧侣唱吟起经文,风吹动菩提叶,此情此景真不知是风动,还是心动。
  几个城市走下来才发现,印度的美好存在于宗教和历史当中。现实中的印度政府由于缺钱,疏于提供公共服务,城市毫无规划、垃圾无人清理、医疗卫生缺乏投入,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序。而宗教场所和历史古迹,往往有重兵把守,想要进入一般都要被荷枪实弹的军人检查后才放行。加之印度人热衷于保护宗教和历史建筑遗迹,此类场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切也印证了旅印游客常说的一句话,“印度,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
  印度的政治中心
  到达阿格拉才真正感到到了天堂。阿格拉是印度末代王朝莫卧儿帝国的首都,有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和莫卧儿帝国的王宫阿格拉堡。
  我的旅印经历中,印度的景点一般不收门票,要收也是象征性的收一下,而在印度旅游金三角的德里、阿格拉、斋普尔三地,门票就没那么便宜了。泰姬陵的门票价格,外国人是1000卢比(约100人民币),本地人只要40卢比,这是我在印度买过的最贵的门票。对比国内旅游景点的天价门票,印度景点的票价算是一朵异常美丽的“鲜花”。
  由于没有安排南印度之行,那边的情况如何无法得知,号称“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赶上”的孟买,不知道是不是如加尔各答-新德里一线的城市一样杂乱。好在印度电影《平民窟的百万富翁》已经展示了南印度城市也具有脏乱差的印度特质。
  尽管印度的城市杂乱无章,可这混乱当中,也有一种和谐之美。这一点,对于见惯了城管恶行的国人而言,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整个印度的政治中心是国王大道,一头是总统府,一头是印度门,两侧则是政府机构和草坪,其地位相当于北京和天安门和附近的长安街。然而我在国王大道却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有被骗的感觉。
  国王大道的设计类似于美国首都的布局:一头是国会,另一头是林肯纪念堂,然后草坪、政府机构参杂其间。但是,在华盛顿你会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而这里,简直会以为是某个城市的郊区,因为房子低矮,街道是柏油路,路边是黄沙,黄沙之后是杂乱的草坪。不过,比起其他地方,已经很干净了。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很清净,突突车也可以随便进出,甚至停在总统府或任何机构门口。
  以上大略就是印度予我的美好之处。这些所谓的“鲜花”,大多与历史、宗教有关,而不属于当下的世俗生活。
  印度的庙宇是洁净的,然而城市却是杂乱的;印度的建筑是华丽、庄严的,然而大多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印度的小贩和突突车夫是自由的,然而有时候给人一种任性、不讲规则的感觉,因为即使是在民主如欧美的很多国家,在大街上摆摊兜售也有诸多限制。
  历史已经进入到2016年,理应出现更多干净、现代、有秩序的城市,但印度却似乎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仍然过着自由散漫的日子。印度的“鲜花”,似乎是开在充满“牛粪”的国土之上的一朵奇葩,它太耀眼,以至于与印度的土壤格格不入。
  牛粪上的鲜花,即使鲜花可以从牛粪中得到养料,然而在世人的眼里,还是觉得它们不够相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3:11 , Processed in 0.0080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