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流传百年的“六尺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06:58: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10-08 22:24

在安徽桐城,有条著名的小巷,长一百米,宽两米,是著名的六尺巷。原本这里没有巷的。当时这个地方一边是清朝宰相张英的房子,一边是平民商人吴氏的房子。有一次两家修房子,吴氏修到紧靠张英的宅第,这在古代来说,是影响风水的大事。张英家人修书北京,要张英管一管吴氏。


六尺巷

按理,张英当时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管一管平民百姓,那是小事一桩。然而张英的回复竟是: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诗,将墙主动退后三尺。吴氏受到感动也后撤三尺,三三得六,才成了六尺巷。
这个故事早已听说过,只是心中佩服张英之余,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张英当时权势滔天,居然会对普通商人低头,要知道,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等的。


张英

今天看到张英在双溪草堂时作的《聪训斋语》才完全了解了张英这个人。
原来这张英竟是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六尺巷并非民间传说,而是实有其事。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张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氏家族从张英开始人才辈出,12人位列翰林。“一门之内,祖父子孙相继入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此他氏所未有也。”


张廷玉

在《聪训斋语》中,张英倡导忍让精神:
“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老子)以让为宝。左氏(左丘明)曰:“让,德之本也。”
意思是:古人说过,多忍让,不会让人失去任何东西。老子以忍让这种生活态度为至宝,左丘明则说过,忍让,是德行的根本。
又说:“自古只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翻(反而)以酿后来之祸患也。”

意思是:自古以来只听说忍让可以消除无边的灾祸,并让人不会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忍让会酿成事端的。
“欲行忍让之道,先从小事做起。余曾署刑部事五十日,见天下之大讼大狱,多从极小事起。君子谨小慎微,凡事只从小处了。余行年五十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良策:能转弯早也!”
意思是:想要学会忍让这种生活态度,要从小事做起。我曾经在刑部处理公事五十天,看到天底下的牢狱之灾,往往都是因为特别小的事情。做人要小心谨慎,凡事要在还是小事的时候就了结。我为人处世五十多年,从来没有受过他人的欺辱,就是因为我及早相让的缘故。

“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
意思是:我经常思考天下的事情,能在小事上忍得了气的人,才不至于在大事上受气,能在小事上吃亏的人,才不至于在大事上吃亏,此生对我帮助最大的行为,莫过于凡事都不占人便宜。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失。故终身失便宜,终身得便宜也”
孔子说,在利益方面是引起最多纷争的。天下的人都喜欢在利益上占得便宜,如果我一个人占了便宜,那么大家的怨气就集中在我身上,这反而会使我失去利益,如果我不去占便宜,大家的怨言就消失了,所以说,终身不占便宜,其实反而是终身得了便宜。
张英用他一生的身体力行,证明了这句话,因为他的忍让不争,所以一门显赫,生荣死哀。

孔子

康熙皇帝很赞赏张家一门淡泊致远,少与人争的处事哲学,赐给张家一副对联: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这是对张英及他的后人最大的褒奖,这种人生态度值得我们的学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22:29 , Processed in 0.0085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