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朝廷极度失望,40岁的王维写出这首唐诗,开始半官半隐的生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03:12: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朝廷极度失望,40岁的王维写出这首唐诗,开始半官半隐的生活                                         2018-07-18 10:02                                                   

   我们读王维的唐诗,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诗中有画”的精彩。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一句古诗都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隐藏在字里行间中的景色之美。

早年的王维也充满了报国的志向,也曾经渴望建功立业,这是那个时代所有士大夫共同的愿望。王维之所以后来隐居山林,潜心修佛,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对当时的朝政极为不满。尤其是在他的好友曾担任过宰相的张九龄被排挤不得不被贬很远地方之后,王维决意要归隐山林。
这一切,在他的这首酬和张九龄的精彩唐诗中得到明显展现: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唐诗的题目就是《酬张少府》,张少府就是指的张九龄。在诗歌当中的前四句,作者看似达观,其实表达出了对于朝政的不满。尤其是“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看上去是写自己能力不足,其实则是在因为不受朝廷重用而发牢骚。

开篇作者就写自己的心态。“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当时的王维只有40岁,却已经写出“晚年”的心境,态度不可谓不消极。“唯好静”其实包含了多层的意思,一方面写王维确实“好静”,这是性格使然,也为他隐居山林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朝政被李林甫等人把持,王维不得不“好静”。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两句当然就是王维的牢骚了。看上去是坐着在说自己能力不够,再加上曾经信赖的宰相张九龄被罢相,作者感受到理想的破灭,只能选择去“返旧林”,过上隐居的生活。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是作者所刻画的山林生活的美好,离开这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能够在山林之中找到自我。对着山林清风可以释放自己,在山间明月的照耀下,可以从容弹琴修身养性。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歌的最后两句呼应了题目,回归到酬和的主题当中来。王维说,你不必问我这世间的真理究竟在何处,我马上就要隐居山林了,你不妨我和我一起来吧!
中国古代士大夫向来如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仕途顺利的时候渴望能够更进一步,建功立业忠君报国;仕途不顺的时候就渴望能够回归山林,修身养性。王维也是如此。

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诗歌内容除了抒发自我经历的感慨,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绘之外,极少有内容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一点他和李白杜甫,有着不小的差距,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佛教对王维思想的影响。

写完这首唐诗以后,王维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虽然此后他的职位依然得到提拔,但是诗人的内心,更多的在于山林之间而并非朝堂之上。虽然王维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稍显单薄,但是他诗中有画的诗歌创作艺术非常高超,而且其在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人生哲理,对于今日的我们依然有不小的启发。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22:21 , Processed in 0.0076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