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0-7-28 02:26 编辑
青花瓷丨食尽人间烟火,依然一尘不染 2020-07-27 18:21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
来源:留住手艺微信号:liuzhushouyi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青花瓷丨食尽人间烟火,依然一尘不染 ![]()
青花瓷 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 如同中国红 早已经浸润在中国人血液里 化成清雅俊朗之迷人风骨 欢乐祥和的中国年里 一袭宣扬传统文化的东风继续吹 即使吹不散华夏大地的雾霾 也给眼睛一片清妍的盛宴 还心灵一抹明媚时光 ![]()
![]()
![]()
![]()
![]()
![]()
![]()
![]()
![]()
![]()
![]()
![]()
![]()
彰显传世之精妙工艺的青花瓷物件 以青花为灵感的清新唯美服装、家居饰品 如早春三月里第一缕清新阳光 瞬间照进灰暗的世界 照进我们渴望光明和宁静的心灵…… 养眼又怡心 是犒劳自己,馈赠亲友的新年佳礼 ![]()
青花瓷属釉下彩瓷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 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 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 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
青花瓷 食尽人间烟火 却透出一尘不染的纯净与清澈 仿佛这世间的纷繁与它失去联系 却具备清风摇曳般蛊惑人心的气韵 牵绊周遭的物象之流 ![]()
![]()
![]()
![]()
![]()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 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朝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 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 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
![]()
![]()
![]()
![]()
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器型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 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 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 明清青花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 以制作精美着称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 虽在光绪时一度中兴 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 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从明晚期开始 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 ![]()
![]()
![]()
青花瓷里的人文故事 各色瓷器中,以青花瓷器上的故事画面最多 而且题材也非常广泛 如有祈福求祥类的四美十六子图 反映文人士大夫气节风尚的俞伯牙携琴访友 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 太白醉酒、十八学士图 以及《三国演义》中铜雀台比武 空城计等戏曲故事中的刀马人图等 ![]()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东风袭袭,清芬酝藉 每一个青花,如女人的初妆 拥有各自之美,却不失清新的本性 于淡淡的釉色间,凝聚一束花光 穿透光阴里喧嚣的虚妄 染尽人间春气 …… ![]()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