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首简单的怀古诗,用最简单的方法,反驳了“红颜祸水”的定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21:30: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11-15 16:20                                                                   古诗词文化史上,有很多怀古诗。这些怀古诗大都表现一个主题,那就是曾经繁华,今日落寞。最著名的就是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还有一些怀古诗,展开想象,假设历史,比如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一些怀古诗,以古论今,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然而,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这首怀古诗,句意简单,主题清晰,但却有力的反驳了“红颜祸水”的定论,堪称绝妙。且看: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
这首诗的题目是《西施》,显然写的是春秋时期越国送西施给吴王,最后吴国灭亡的故事。作者,乃是唐代晚期的诗人,罗隐。

罗隐
在中国的历史上,“红颜祸水”是很有市场的。早在周朝,就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且也是说的红颜祸水;春秋时期的西施,唐朝的杨玉环等等,在一些史学家的眼里,都堪称红颜祸水的案例。然而在诗人罗隐笔下,写出的这首诗对于这种观点进行了极有力的反驳。

剪纸·西施
诗人第一句就摆出了观点,“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意思就是,家国兴亡都有自己的规律,都有兴旺更替的时候,这个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所以,吴国的灭亡不能怪罪到西施的头上。

西施·形象
当然,这两句说理显然还不足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这首诗的后边两句,诗人直接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驳,“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如果说西施知道如何能颠覆吴国,让吴国灭亡,那么为什么后来不喜好美女的越国国王也灭亡了?这个责任又该有谁来担起?

罗隐·西施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见得能真正了解王国兴替的自然规律,诗人的“自有时”可能只是朴素的天命观念,但是诗人却真正的清楚其中的利害,那就是,亡国的命运和责任,不该由一个女子来承担!诗人随后也摆出了论据,越国国君不宠爱美女,但是越国却一样的亡国了!

范蠡与西施
虽然这首诗理直气壮,但是整个的反问和反驳却表达的非常委婉。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完全在于这首诗内部的逻辑说服力。

西施后世形象
而且从这首诗的遣词造句方面来说,这首诗用字非常简单简练,逻辑也很清楚,论述的历史故事人尽皆知,所以此观点一经亮出,马上就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而这首诗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人们对其观点的认可。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7 12:11 , Processed in 0.0078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