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碧辉煌 时代气象——何海霞作品赏析 2018-06-08 13:18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6:2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秦岭新貌 1975年 139×69cm

款识:秦岭新貌。1975年元月,何海霞作于西安。

印章:何(朱)、何海霞印(白)、得天不休(朱)

出版:

1.《纪念何海霞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何海霞全集(1-3)》,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2.《百年菁华—中国书画名家馆馆藏精粹暨第十六届年会专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10月。

3.《何海霞现代山水画》,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7月。
4.《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何海霞》,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

秦岭新貌创作于1975年,画面中的山峦气象万千,高架的电网、工厂烟筒及贯穿山脉的火车轨道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前进步伐。大笔皴擦加上青绿设色,显得豪迈雄浑,正与蓬勃的时代气息相得益彰。何海霞把传统扎实的功力和新颖的生活感受相结合,将写意的青绿画法与时代之景有机融合并另造新意,表现了秦岭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也体现了何海霞从中国画笔墨本体出发,注重取法生活与创新的艺术观念,亦可见其从师造化阶段到师己心阶段在笔墨方法上的过渡。


高峡出平湖 1996年 68×138cm
款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一九九六年二月,八十八叟何海霞作于海上。
印章:何瀛(白)、海霞(朱)、老霞(白)、以西润中(朱)
出版:《何海霞全集(4-5)》,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2月。

高峡出平湖创作于1996年,是何海霞绘画生涯高度成熟期的代表作。有感于当时三峡伟大的工程建设,已近九十岁高龄的何海霞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营造出毛泽东诗作中描述三峡“当惊世界殊”的广阔气度。


巫峡云雨 局部

此幅作品将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综合运用,用笔用墨纵横飞扬,章法布局大开大合,心胸为之一阔。石青与石绿的融会,使画面层层叠叠,波澜壮阔,饱满丰富,而左侧的山峰纯用墨色皴擦渲染显得更加沉着雄奇。画面以挺壮的山峰作为主体,陡峭的云梯直达峰顶,可以体会“咫尺之内有万里之遥”的宏伟气势。山峰之间留出大片空白以作湖泊、云雨,有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之妙,使画面神秘而多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6-8 16:24:32 |只看该作者

天堑变通途 1957年 68×115cm

款识: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何海霞。

印章:海霞(白)

出版:《 纪念何海霞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何海霞全集(1-3)》,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长安画派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为创作宗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转变了游离现实生活的古代士大夫的“林泉之心”。《天堑变通途》得稿于嘉陵江畔写生,笔墨、章法已别于古典传统山水画,有着浓厚的生活趣味。秦岭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具有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灵秀,近景中开山筑路的劳动场景设置于陡峭的山腰,渺小的人物形象隐没于山石的皴擦点染,表现出人们征服自然的伟大,中远景近于南方的丘陵,视野开阔,突出了大自然的造化天工。


天堑变通途 局部

此幅作品创作于1957年,是何海霞加入美协的第二年。此时的何海霞置身于浓厚的专业创作氛围,有了较为优越的创作环境,与赵望云、石鲁等共同深入生活,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开启了以新的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的探索。何海霞对此一时期有如下回忆:“我接受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接受革命文艺思想是在1956年。我的艺术的转变,前半生是学习传统,到变革以后我接受革命艺术理论和生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懂得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这是最初接受革命理论并用以指导我的艺术思想。”


华山绝顶 1989年 96×72.5cm(本幅) 20×72.5cm(诗堂)

款识:雄心壮太华,兴致施苍翠,何海霞八十又二矣。

诗堂:林锴题华山 。河山才断岳当颜,见到金天第一山。地拔三峰莲切汉,悬云一磴鬼当关。残星未散真人弈,晓月犹妆玉女环。待欲露珠承夜半,烟笼仙掌有无间,庚午之春偶阅读林锴兄登太华诗集,欣然书之,八十二叟何海霞,时居双榆小住。

印章:何瀛之印(朱)、海霞(白)、亦我斋(朱)、亦我斋(朱)、何瀛(白)、海霞(朱)、海霞(朱)

出版:《何海霞全集(4-5)》,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2月。

何海霞在陕西生活了近三十年,华山的雄伟、秦川的壮阔、黄土的朴厚都对他的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体悟出北方山水独特的精神气象,创作了多幅代表北方山水宏大气象的作品,华山绝顶即是其中之一。此幅表现华山的作品,构图雄伟开阔,山体伟然卓立,力感极强,青绿设色,金碧勾勒加上墨色渲染愈显朴茂雄秀,云蒸霞蔚,充分表现了华山奇峻伟岸的艺术形象,折射出一种积极向上、壮志凌云、大气凛然的精神内涵。

何海霞先生一生多次攀登华山,也画过很多幅华山,此幅作品充分地体现了其晚年创造的金碧辉煌、墨色淋漓的意笔重彩青绿山水画法。在陕西三十年的生活积累使他体会出华山挺拔雄秀、高耸峻险的性格特征,他说到:“我画华山在颜色使用上有了新的方式,用大青绿金碧山水来表现华山的精神气质。虽然这都是用中国传统画法来塑造,但我的金碧更强调线,强化轮廓,强调结构。我画的都是华山的早晨,因为这个时间最能展现其真面目。用颜色去表现日出的光彩,使华山光辉灿烂,金碧辉煌,神圣而伟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23:36 , Processed in 0.0079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