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乌战争一年多,让人感叹毛主席当年给苏联的警告,真是太准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7 03:49: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俄乌战争一年多,让人感叹毛主席当年给苏联的警告,真是太准了                                                         2023-03-26 15:11                                       

       前段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同随从一起驱车来到了顿涅茨克的第二大城市马里乌波尔,这也是自俄乌冲突之后普京第一次来到顿巴斯地区进行工作视察和访问。
尽管距离俄乌正式交火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顿涅茨克跟卢甘斯克(合称顿巴斯地区)这两个城市的名字也频频冲上热搜,但对于处在顿巴斯地区的乌东人民来说,这场流血的冲突早已在八年前就已经开始。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苏联继承了大批高端核武器跟肥沃的平原黑土,如果继任乌克兰的领导者可以用好这两张王牌,资源禀赋极高的乌克兰想必也可以跻身为欧洲大国。
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就在2013年秋天乌克兰成片的栗子树上结出大片果实时,一场被命名为“栗子花”的颜色革命悄然在乌克兰发生。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渗透下,被橙色革命席卷的乌克兰反俄情绪高涨,乌东冲突不断,那些讲俄语的乌东人也成为了被乌克兰政府排挤镇压的对象。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陈述的那样:“至于顿巴斯地区,我们原本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但事实我们都看到了,我们被骗了。”

那些嘴上喊着“民主”口号的西方政客们在一步步在俄乌两国之间埋下钉子引发顿巴斯地区冲突后,又开始打着“和平”的口号想要“解决”顿巴斯冲突:“我们所谓的合作伙伴都不打算和平解决问题,只是向乌克兰运送武器,让其为战斗行动做准备。”
自从苏联这个红色巨人解体后,那些曾经的苏联加盟国领导人也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究竟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义无反顾的拥抱西方!
苏联最初设想,靠两个大国决定人类命运 1959年9月15日,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兴致勃勃的乘专机在美国领土上落地,并即将展开一场为期近半个月的国事访问。

谈到美国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时,赫鲁晓夫也是充满了好奇,在赫鲁晓夫晚年时所撰写的回忆录中,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出赫鲁晓夫当时的心境:
“我承认,我有好奇心想去看看美国,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出国旅行。毕竟我也到过英国、瑞士、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但它们都是外国,不是美国。美国在我的思想里和对世界的看法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对于当时的大部分美国人来说,他们对于赫鲁晓夫的第一印象还停留于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高谈阔论、纵横捭阖,一个精神矍铄的俄罗斯中年男子大声的呼喊着:“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历史终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终会将你们埋葬!”

但在赫鲁晓夫执政苏联的过程中,赫鲁晓夫对美国的态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赫鲁晓夫已经不满足于在只欧洲战场上跟欧洲国家掰手腕,而是想要直接跟美国进行一次“华山论剑”。
因此当赫鲁晓夫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赫鲁晓夫也明确的跟美国人释放了想要直接对话的信号:“我们渴望改善苏联和美国的关系,渴望全面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接触。”
尽管赫鲁晓夫此时释放出的信号极其友善,但美国智库学者却认为此时并不是一个改善美苏两国关系的好时机,因此对于赫鲁晓夫想要访美的请求美国一开始并没有同意。
但随着柏林危机日益紧张,美国政府也对改善苏联关系一事也愈发重视,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邀请下,赫鲁晓夫访美一事也被迅速提上了日程。

当身穿挂满勋章军服的赫鲁晓夫出现在美国的安德鲁空军基地后,艾森豪威尔也迅速走上前去与这位来自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握手,艾森豪威尔在一旁宣读欢迎词时,赫鲁晓夫也在一旁愉悦的向在一旁围观的听众们做着鬼脸。
对于这个有着明亮蓝眼睛的苏联领袖,美国人竭力的尽着地主之谊,赫鲁晓夫也在专员的陪伴下游览美国纽约,由于此时的纽约处处都是高楼汽车,赫鲁晓夫也一针见血的评价道:“(纽约)是一个庞大而喧闹的城市,充斥着大量的霓虹灯和汽车,因此大量的废气使人感到窒息。”
当赫鲁晓夫来到著名电影《康康舞》的拍摄基地时,赫鲁晓夫气愤的撩起身上的外套模仿着“康康舞”中的经典动作,大声的呵斥着这种行为:“这就是你们所谓的自由---让女孩子露出后背的自由。在我们看来,这是色情,是资本主义制度让这些女孩子变成这样的。”

尽管赫鲁晓夫此时对资本主义的这一套依旧是嗤之以鼻,但对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却是评价颇高,即便一些美国的极端反苏分子将赫鲁晓夫跟他的代表团称之为“来乞求和平的穷亲戚”。
但赫鲁晓夫依旧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带着诚意来跟美国进行和平磋商,并真切的感受到了美国的诚意:“我的希望更坚定了......因为在同总统会谈时,我感到他也像我们一样在为保障和平而操心。”
同时这也让赫鲁晓夫愈发坚信:“世界上只有一两个大国的首脑能决定人类的命运,只有他们和帝国主义的头面人物达成某种协议,就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而此时赫鲁晓夫,无疑是将自己和美国同时带入到了“大国首脑”的角色当中。

赫鲁晓夫上台,对美国唱起赞美诗 尽管赫鲁晓夫对美国的一些所作所为嗤之以鼻,但美国当时的财力物力还是给赫鲁晓夫带来了不小的“美国震撼”,用赫鲁晓夫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美国)真是迷惑家、魔术师,你们总算把我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给迷住了,你们迷住了我的心!”
因此回到苏联后的赫鲁晓夫也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宣传他在美国衣阿华州碰到的高产杂交玉米,对于这种产量颇高的新型农作物品种,赫鲁晓夫迫切的想要在苏联的土地上推广种植。

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尽管他们可以在科技军事上比肩或者超越美国,但在经济农业等方面却远远落在了美国身后,而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一个瘸腿的巨人注定在路上走不长远。
因此赫鲁晓夫在美国的访问期结束后,赫鲁晓夫笃定自己在“玉米”身上看到了一条拯救苏联农业跟畜牧业的妙计,如果能让这神奇的玉米播种在苏联,那用来喂养牲畜的粮食短缺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在赫鲁晓夫的大力推动下,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公顷迅速扩张到了1962年的3700万公顷。

这种几何式增长的玉米种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畜牧业的发展的,但当苏联人坐下来算总账时却惊讶的发现,尽管苏联的玉米产量确实增加了,但种玉米时的投入跟产出却远远不成正比。
由于玉米是一种喜湿喜高温的农作物,当“娇弱”的玉米长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上时,其单位面积产量注定要大打折扣。更让苏联人愤怒的是,当初种植玉米的耕地本应该是用来种植小麦、种植牧草的,玉米的种植大大挤占了其它农作物的种植空间,这场浩浩荡荡的玉米推广种植运动也在一片狼藉中落下了帷幕。

尽管赫鲁晓夫在种植玉米这件事上栽了个大跟头,但赫鲁晓夫跟美国交好的心却一直都没有改变,在古巴导弹危机过后,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了核武器的重要性,因此不少国家都将核武器的研制定为了下一步的国家科技建设目标。
但想要巩固自身国际地位的美苏两国却罕见的在核武器一事上达成了一致,他们很显然不愿意有另外的国家来核武器的谈判桌上分一杯羹。
因此美、苏、英三国在进行过的一系列紧张谈判后,终于在1963年8月拟定出了一份《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坐在谈判桌上的美、苏、英三国还冠冕堂皇的表示,在这份条约上签字就意味着将世界上的核武器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防止核扩散进而维护世界和平。

尽管这三个国家打出的旗号非常“高大上”,但却经不住细细推敲,如果美英苏三国真的想要维护世界和平,那就应该拟定一份共同销毁核武器的条约,而不是起草一份不允许其他国家研制核武器条约。
如果核武器只被这几个国家握在手中而别国没有的话,那核武器将会彻底沦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讹诈其他国家的工具。
苏联为了向美国表示其“禁止核扩散”的决心,也立即中断了对我们国家在原子弹研制方面的技术支持。
对于当初那场美国之行,赫鲁晓夫也一直有着自己的考量,尽管当时的苏联是共产主义国家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但赫鲁晓夫却始终都想通过美国的“承认”来进一步巩固苏联与美国在国际上的双子星地位。

因此当赫鲁晓夫与美国领导人在戴维营举行过双边会谈后,一直压在赫鲁晓夫心头的那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因为此时的美国正在为柏林问题而头疼不已,美国想要顺利化解柏林危机就必须把苏联领导人请到谈判桌上一起谈,才能更好地斡旋这场国际纷争。
虽然赫鲁晓夫跟美国并没有在这场谈判中谈出什么成果,但赫鲁晓夫却将戴维营谈判看成了美国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只有苏联才有资格与美国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苏联也具有与美国同样对等的国际地位。为了跟美国进一步搞好关系,当好地球村上的双大哥,赫鲁晓夫也一次次的挑战起了我们国家的底线。
赫鲁晓夫来华访问时,赫鲁晓夫对于美国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甚至还在台湾问题上替美国说起了话,认为我们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来跟美国搞好关系,顺便把台湾问题拿到国际上来让大家一起解决,把台湾问题变成一个国际问题。

毛主席听到赫鲁晓夫这番离谱言论后不由得大为光火,台湾问题从来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中国人自己解决,几时需要别的国家来指指点点,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没有权利过问:“你赫鲁晓夫同志,可以劝艾森豪威尔从台湾撤出一切武装力量,对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无能为力的,不宜说三道四!”
对于赫鲁晓夫跟美国之间交往过密,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对此也是感到深深的忧虑,因为他已经预见到美苏之间的关系正在以一种不健康的状态急剧升温,而这种反常的“美苏亲近”势必会对中国利益带来危害。
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担忧是正确的,当赫鲁晓夫带着“美苏两国、和平共处”的目的前往西方进行访问时,美国高层已经从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中猜出了赫鲁晓夫的所思所想:“他比任何人都害怕战争!”

尽管赫鲁晓夫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背靠的是整个苏联的核武跟军工,但赫鲁晓夫对于原子弹跟战争的恐惧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看到如此强大的美国,赫鲁晓夫心中那些对于美国国力的崇敬也在慢慢转化成最大限度的亲美,将自己对世界和平的构想都系在了美国身上。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也将赫鲁晓夫的内心活动巧妙的向媒体转述到:“他(赫鲁晓夫)像我们一样爱好和平!”
赫鲁晓夫在听到艾森豪威尔这样评价自己后也不由得心生满足,认为自己这次的美国之行为苏联人民带来了稳定,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和平。
当赫鲁晓夫沉浸在自己缔造的世界和平美梦中时,美国对于苏联的渗透跟演变却是从未停止,而赫鲁晓夫一厢情愿的亲美也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苏联领导人轮番上台,也终究没有走出这个由美国精心设计好的包围圈。1991年底,被修正主义蚕食下的苏联经济面临崩溃、苏联人也失去了曾经的信仰,苏联解体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认清帝国主义嘴脸,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直到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刻,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联高层依旧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早在1987年时,美苏两国曾经签订过一份《美国和苏联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而签订这份条约的则正是刚刚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
在此之前,美国曾经多次同苏联进行过谈判,但由于苏联在中程跟中短程导弹方面跟美国相比占有着极大优势,因此此前苏联的领导人从来都没有动过在导弹方面自废武功的念头。

但由于戈尔巴乔夫对美国依旧抱有签订条约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幻想,认为只要美国在条约上签好字,他们就可以忠实的履行条约中的义务。
但事与愿违的是,当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紧赶慢赶将800多枚中程导弹全部销毁后,美国才不紧不慢的销毁掉了600余颗,而剩下的最后一批潘兴2中程导弹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公开宣布销毁。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戈尔巴乔夫在《中导条约》过后却依旧迷信于美国的契约精神,认为美国人的承诺有“一诺千金”之效,因此在1990年2月时,戈尔巴乔夫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口中要到了一个承诺:“北约不会让它的军队向东移动一寸土地!”
此时的西德迫切想要让东西德统一,因此也想用一个承诺来换取苏联在东西德合并一事上的支持票,因此也对苏联保证到:“北约绝对不会东扩,不会让一兵一卒逼近苏联边境。”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正一心想要重振苏联经济,不想再对东德进行“无意义援助”,因此戈尔巴乔夫也想尽快跟东德“分手”。

但东德领导人昂纳克显然不想脱离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他不止一次的想要请求苏联的支持,但戈尔巴乔夫却数次都将昂纳克的请求驳回。苏联的外交发言人也公开表示:“苏联承认所有国家自由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其它华约条约组织国家自由选择的权利!”
此言一出,无数苏联加盟国纷纷为之震动,开始猜测苏联的共产主义道路还能走多远。短短八个月后,东德宣布退出华约,柏林墙也随之倒塌,东德西德也重新变成了一个国家。
德国合并后不久,美国及北约再一次将他们跟苏联的承诺踩在了脚下,当民主德国脱离华沙条约并入德国后,民主德国便以德国的名义加入了华约。

而此时的苏联也已经是山穷水尽,1991年12月8日,一份直接推动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议”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同时签订,苏联也正式宣告解体,而在苏联的所有加盟国中,继承了苏联大半家业的俄罗斯也成为了美国的下一个对手。
俄罗斯刚成立不久,美国新一任的国务卿也马不停蹄的来到莫斯科给俄罗斯领导人吃定心丸,信誓旦旦的保证北约绝对不会东扩,俄罗斯领导人听到这个新的承诺后对此也非常满意,认为美国不会再次毁约。
但跟苏联一样,俄罗斯显然也是中了美国的缓兵之计,作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美国向来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从1999年到2020年这20年的时间里,北约先后完成了5次东扩吸收了14个成员国。面对着渐渐逼近的北约军队,俄罗斯也是愤怒不已,屡次在公开场合对美国表示不满。

但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那个昂扬向上的红色巨人,美国也是彻底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公开声称他们之所以一次次的将北约东扩,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冷战中赢得了胜利,胜利者是不需要顾忌太多的,他们可以凭自己的心意办事。
很显然,跟美国讲道理是从来都讲不通的,从美国近几年来频频“退出国际群聊”就可以看出,哪怕美国在谈判协议上签好了字、盖好了章,他们也会想退出就退出、想毁约就毁约。
当初赫鲁晓夫无条件的亲美,幻想自己跟美国都是世界和平的缔造者时,毛主席就已经批评警告过赫鲁晓夫:对美国抱有幻想是错误的,必须以自己为主,放弃幻想。

但可惜的是,即便苏联先后更迭了三代领导集体,却始终没有将毛主席的这一论断参透悟透,最终成为了美国砧板上的鱼肉。
而作为苏联继承者之一的乌克兰更是在苏联解体后毫无底线的亲美、媚美,最终将一个拥有着肥沃黑土地的农业大国变成了“欧洲子宫”,最后更是任由美国在其国内策动颜色革命,打断了乌克兰最后的脊梁。
结语 人们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俄罗斯跟乌克兰曾经也是苏联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兄弟,但现如今在西方美帝国主义的挑动下却兵戎相向,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从苏联解体开始,俄罗斯就成为了美国的假想敌,不管俄罗斯怎样敞开怀抱拼命地想要融入西方社会中去,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始终都没有接纳俄罗斯。
1949年8月14日,毛主席曾经给新华社撰写过一篇名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文章:“帝国主义是凶恶的,就是说它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帝国主义分子绝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到他们灭亡。”

毛主席的文章总是常看常新,结合美国历年来的所作所为,美国也确实从来没有放下过屠刀,而是不停地在一些国家中燃起战火。
我们也要时刻认清美帝的真实面孔,警惕其糖衣炮弹,警惕其文化渗透,一直与其斗争到最后,斗争到帝国主义走向毁灭的那一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17:03 , Processed in 0.0079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