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故宫的养心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07:5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博物馆文物介绍——说说故宫的养心殿(上)                                                         2019-03-02 06:24                                                   

                  

在一些的清宫的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皇帝不是住在乾清宫,而是住在养心殿的。养心殿这个名字,是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殿的位置并没有在紫禁城的中心轴上,甚至还没有平常的百姓家的院子宽敞,但是就这样的一个院落却深受皇帝们的喜欢,因为那里是不仅是皇帝的寝宫,更是权力的中枢和政治心脏。其实在康熙以前,皇帝并不是住在这里,后来由雍正皇帝才改到这里的。

事情是这样的:在1722年的冬天,康熙皇帝驾崩了。雍正皇帝将养心殿作为了服丧的地方,他也在此为康熙皇帝守孝了27个月,之后就迟迟不搬回乾清宫。大臣们也是经常催促,毕竟养心殿可不是皇帝该住的地方。不过对于大臣的催促,雍正给出的解释为,怕触景伤情。这样一说,大臣们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其实雍正在养心殿居住的主要目的是离军机处近,便于控制政局。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六月,万历二十二年曾对其进行过修葺。明嘉靖帝修建养心殿之初,只是将其临时休憩之所,之后又被用于进行炼丹活动。嘉靖帝驾崩后,这里恢复旧制,又成为了皇帝的闲居之所,因养心殿临近乾清宫与御膳房,皇帝偶尔会在此地用膳。明朝天启年间,养心殿逐渐成为明廷权利中心——由于明熹宗无心朝政,大太监魏忠贤为了更接近商论国家大政的外廷,便将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以便处理军政事务,自此养心殿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清朝入关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仍然非常大。同时在内阁大臣中,南方与北方士大夫的党派之争仍然延续,党争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为了加强皇权,康熙帝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康熙帝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康熙帝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康熙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

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尧、岳钟琪荡平。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准噶尔是清廷的老对手了,康熙皇帝披挂上阵,三次亲征准噶尔。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皇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于是雍正以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

打开故宫地图就能发现,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广场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两者相距不足五十米。一千米到五十米,从内阁到军机处,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理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力向皇帝集中。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如今御膳房的宫墙依然留有通道的痕迹。心急的雍正皇帝将军务处理中心迁到自己附近还不够,还要凿出一条便捷往来的孔道。雍正的亟亟求治之心,乾纲独断之望,显露无遗。

西北战事结束后,雍正并未撤销军机处,反而在第二年增设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军机”——军机章京;雍正九年,又铸军机处印信,储于大内。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从雍正元年开始,养心殿就成为了皇帝的寝宫和日常理政的中心,更取代内廷乾清宫的地位,成为清代宫廷政治活动的中心,见证了清代历次内政外交、帝王崩逝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2015年12月,养心殿开始闭门谢客,启动保护性大修。就是在此次大修中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工人在维修养心殿正殿的木脊时,意外发现一个刻满神明名字汉字的神牌,还有香炉等物。

  据推测,这些东西是清代雍正时期在重修养心殿时放进去的,作用是永保大清江山社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虽然这个秘密没有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立储制度有名,但却同样让人充满好奇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4:36 , Processed in 0.0068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