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
2024-12-05 09:51
发布于:浙江省
那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毛泽东从这一天开始就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朝鲜战场上。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毋容置疑的,无论是无人能及的战略指导思想还是深如大海的战争经验都足以让他指挥任何一场世界级的战争。
自从他领兵作战开始,毛泽东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战役,他即带领过小部队冲锋陷阵,也统帅过百万大军,更是同时指挥几个战场上的军队作战而游刃有余,并且取得了傲视天下的战绩。
但是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是毛泽东从来没有面临过的情况。
指挥军队在一个新的战场与一个新的敌人作战,而且是在并不熟悉的国外战场与具有先进的现代化军事装备的美国军队作战。想要取得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毛泽东还需要在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
入朝作战的第一场战役是重中之重,毛泽东能够在第一场战役中提出怎样的战略部署以及战术指导,将会对之后几次的战役提供最宝贵的作战思路。
对于第一次出国作战的志愿军战士来说,初战必胜是最为重要的!一旦第一场战役不能取胜,这会给志愿军在后续的作战中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反之,如果第一场战役获胜,志愿军就能在朝鲜站稳脚跟,也能令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在第一次战役的那段时间里,毛泽东的睡眠质量急剧下降。他几乎不眠不休,每天都要分析海量的情报,朝鲜前线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发来,他则要根据这些瞬息万变的战况迅速做出决断,给前方最正确的指示。
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正式下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的部署。
通过对敌情的分析,毛泽东断定麦克阿瑟并没有预料到我军将会参战。因为他对军队进行了分兵,由两路进军,这是他在战略上的一个大错误,却是我军的好机会。只要拿下这第一场战斗的胜利,我军就能开始改变朝鲜的局势。
10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的一个团运用毛泽东所制定的战术,将南朝鲜军的一个加强营切割开来,分而灭之,成功打响了震惊全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天后来被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纪念日。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面对装备、数量都远胜于我的美国鬼子,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艰苦卓绝的作战,耗时13个昼夜,成功将敌人从鸭绿江赶到了清川江。这一役我军歼敌1.5万余人,重创不可一世的美军第一骑兵师,令这支号称“王牌军”的队伍威风扫地。
为了稳定住朝鲜的战局,志愿军又先后进行了第二、三、四次战役,通过第一、二、三次战役的战略进攻和第四次战役的战略防守,毛泽东逐步摸清了朝鲜战争的规律,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是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总方针的概括,当进行到了第五次战役的时候,又制定了“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方针。
抗美援朝战争是速胜还是持久?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必须对此作出解答。
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听取了彭德怀的意见之后,毛泽东再结合第一、第二次战役的经验,对这个关键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
随着志愿军入朝之后的连战连捷,中朝军队一鼓作气,又取得了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不断地进攻使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联合国军看准中朝军队疲惫的机会,开始了全面的反攻,第四次战役转入了战略防守。
此时的志愿军的减员已经非常严重,想要成功守下胜利成果并不容易,亟需大量补充兵力。
面对巨大的困难,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提出了实行轮番作战的这一开创性意见。本来中央军委的方略是从国内抽调老兵继续补充志愿军,这样做虽然能迅速补充兵力,但是消耗过大。在讨论了毛泽东的意见之后,中央军委在2月7日作出决定,改变方略改为轮番作战。
前线的兵源问题和后勤问题不断突出,彭德怀此时感觉压力倍增。毛泽东认真考虑了这些问题之后,向彭德怀给出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指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得到毛泽东的这一指令,彭德怀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加明确的方针,这使得他在指挥作战时更加灵活和机动。
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局和新出现的问题,毛泽东积极听取彭德怀的额意见,及时调整方略,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灵活、多变、不墨守成规、进行多方面估算,这是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统帅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入朝作战与国内的战争不同,特别是与解放战争后期的情况大不相同。在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能整师整旅的歼灭国民党军,但是联合国军远比国民党军难缠。他们在军备方面占尽优势,成批的坦克、装甲车、飞机,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战斗力。特别是面对美军的时候,他们的装备优势更加明显。
有一次,志愿军想要消灭美军一个团,但是无论志愿军怎样合围始终无法消灭他们,强大的火力压制使得志愿军的消耗非常大,最终只是消灭了一个营。
在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后,毛泽东立刻进行了研究,他在1951年5月26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在面对英美军队的时候,要分而灭之,步步蚕食,先进行小包围,慢慢地从小歼灭战打到大歼灭战。
第二天,毛泽东召见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和第三兵团司令员陈赓时,又说:“每军一次以彻底干脆歼灭敌一个营为目标。”毛泽东把这个作战方针,叫作“零敲牛皮糖”。
“断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毛泽东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在对抗美军这种拥有巨大装备优势的敌人时非常有效。
美国反扑的气焰在第五次战役的反复相持下被逐渐熄灭,色厉内荏的美国侵略者意识到他们妄图吞并朝鲜、甚至入侵中国的野心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面前,恐吓是没有用处的,美国的野心家开始胆怯,转而谋求停战谈判。
毛泽东明白,在狡猾的美国入侵者面前,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想要让谈判有结果是不可能。为了能使得谈判转变为实质的和平,在战场上一定要牢牢地抓住主动权,一旦在战场上稍有吃亏,谈判中必然处于下风。
因此,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新的战略方针:“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这一方针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两年多之后能否继续掌控局势具有重要意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场上与谈判桌上必须紧密配合。必须要巩固第五次战役取得的胜利成果,并且提高中国人民志愿军持续作战的能力。
毛泽东不打无准备之仗,入朝作战如此,在谈判桌上也是如此。
随着停战谈判被提上日程,毛泽东开始全面指导谈判的准备工作。中朝方面致联合国军队总司令李奇微的多封复函都是毛泽东亲自起草,有关谈判接洽准备的新闻稿也是由他亲自审阅修改。
在征询了金日成、彭德怀以及斯大林的意见之后,毛泽东亲自草拟了中朝方面关于停战协定的草案。许多谈判的细枝末节他也非常关心,都要一一过问,比如谈判会议的场所、对方代表团的宿舍以及我方代表团的宿舍,用品、设备、食品等等。
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是非常艰难的,美方无耻与强盗的嘴脸在谈判桌上显露无疑。他们竟然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阵地的后方,妄图用一句话就骗取朝鲜人民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
中朝代表面对这无理要求当然拒绝,美方见骗取不成公然以武力相要挟:“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谈判刚刚开始不久就又回到了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极端的恶劣气候下,后勤补给严重困难,联合国军见此机会发动凶猛的攻势。
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跟朝鲜人民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他们英勇无畏地抗击美军的坦克大炮,以血肉之躯顶住了一轮又一轮进攻。
虚伪的美国人又怎能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赤诚忠勇的决心,10月14日,就在战士们抵抗来势汹汹的美军时,毛泽东发来电报:“志愿军党委亲爱的同志们:……中央对于志愿军全体同志在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个整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表示欣慰与慰劳。目前的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目前国内情况很好,全党及全国人民热烈支援你们。国际形势也于我们有利,敌人困难甚多。我们也有困难,有些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可能克服的。只要同志们继续努力,并和朝鲜同志始终团结一致,最后胜利是可以取得的。”
毛泽东这一封感人至深的电报,是代表着几万万中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支持,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段真挚的文字就要比美军多少吨火力的炸药都要有力量,在毛主席的鼓舞下,中朝军队将美军发起的各种攻势全部粉碎!
10月23日,毛泽东在庄严的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向美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声明:“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现在还在继续进行,并且必须继续进行到美国政府愿意和平解决的时候为止。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我们的敌人认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前摆着重重的困难,他们又用侵略战争来反对我们,我们没有可能克服自己的困难,没有可能反击侵略者。出于敌人的意料之外,我们居然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居然能够反击侵略者,并获得伟大的胜利。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1952年底,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当选就来到朝鲜前线视察。他的目的非常明显,虽然打着促进和谈的幌子,但是其实他是在研究扭转战局的办法。
艾森豪威尔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他敏锐地察觉到美国会在1953年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以重新掌控朝鲜局势。当美国企图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阴谋逐渐显露的时候,毛泽东迅速做出反应,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都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且积极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险。
12月2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并正式下达了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的指示。指示在最后指出:“美帝国主义采用了很多办法和我们斗争,没有一样不遭到失败。现在剩下从我侧后冒险中登陆的一手,它想用这一手来打击我们。只要我们能把它这一手打下去,使它的冒险归于失败,它的最后失败的局面就确定下来了。中央坚决相信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是能够粉碎敌人的冒险计划的。”
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为了配合美国在朝鲜的登陆行动,宣布取消台湾海峡“中立化”。他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想“放蒋出笼”,用台湾来牵制大陆在朝鲜的行动。除此之外,他利用威胁和利诱的双重攻势,“说服”参加联合国军的16国代表,支持对中国实行封锁。
为揭露美国帝国主义的无耻,中国政府表明了严正立场。
2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说:“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毛泽东面对狗急跳墙的美国,以及试图铤而走险在朝鲜登陆的军事行动,毛泽东代表中国政府掷地有声又从容不迫地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
在进行舆论与政治攻势的同时,中朝军队的反登陆作战的准备也丝毫没有落下,毛泽东紧锣密鼓地部署军队,随时监控美军的一举一动。
1953年4月底,美军的登陆行动在中朝军队的巨大压力下被迫放弃,美国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妄图再次以欺骗和恐吓摆脱困境。
越是胜利即将到来,越是要保证冷静的头脑,军队绝不能因为停战谈判的恢复而放松警惕,停战协议一刻没签订,战士们就要保持一刻的专注。
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更是要始终掌控局势,要抓住时机,巧妙地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与狡猾的美国政府谈判就要双管齐下,针锋相对。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毛泽东仍然没放松警惕。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两天前,毛泽东就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挥员指示说:“希望全军指战员防止骄傲,在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以后,仍应提高警惕,一面自己严格遵守协定,一面防止敌人可能作出破坏的挑衅。”
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为抗美援朝作了总结。他在讲话中说道:“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令刚刚从战争废墟之中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向整个世界展现了新中国不畏强权的姿态。
一个经济困难、军工落后的国家打败了经济、军工世界第一的国家,这不是奇迹,这是理所应当!因为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美国的帝国主义反动派就是纸老虎!他们在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不堪一击!
就如毛泽东的名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愧为中华儿女,他们将战火阻拦在了国门之外,他们为新中国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也为我们打回了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真正的立国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