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诗“一枝红杏出墙来”哲理意义很多,为何非要把它想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21:25: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诗“一枝红杏出墙来”哲理意义很多,为何非要把它想歪?                                                       

2019-03-15 18:45                                                   
                  

年少的时候读到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必然会绕不开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主题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表达的诗人渴望能够在踏青的时候,到人的院子里去游玩。但是很遗憾主人不在家。他只能透过门缝去看里面的景色,偶然的发现一只红杏绕过墙头出墙来。

以下是这首古诗的全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于这首古诗,今天我们很多人应该还都会背。可能具体的字眼有所不把握但是对于诗歌的主题却非常清楚。尤其是这首诗词的最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更值得注意的是,诗的最后一句,更是带来了红杏出墙这样一个成语,在今天不乏贬义。但是在这首古诗的本意当中完全没有一点贬义的意思,而是体现出更多的哲理意蕴。

这首古诗的一开始就写出了诗人渴望到园内去体验春天景色而不得的状态。原本是主人不在家,但是诗人却偏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表述说主人担心诗人的鞋子让园子内的苔藓受到伤害,所以才故意不给开门。这样就使得这首古诗别具风味,很有情趣。

所以叶绍翁在门外也没办法欣赏园里的景色了,只能是透过门缝去观察去欣赏。但是这个时候他发现,这美丽的春色不是任何的东西能够遮盖得住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看到了墙上的一只红杏从院子里伸出到了墙外。

所以这首古诗的哲理意蕴也就呼之欲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即便是你锁上门,即便是你盖起了墙,但依然会有着美丽的红杏越过墙头伸出墙外,向行人展现春天的美丽。

这里的哲理意蕴,预示着新生事物的生机勃勃。而且从诗人的前两句古诗当中也可以看得出,这里的景色之美就在于所在之地非常偏僻(毕竟遍地“苍苔”),但是在这样的偏僻土地之上,却有这样美丽的红杏,更给古诗增添了几分新意,增添了几分期待。

但是很遗憾,这样富有哲理意蕴的诗句在今天却被另外的意义所替代,那就是寓意有人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有了不忠于家庭的事情,而且这样事情的主角一般是女子。

在古代中国,对于女子的禁锢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家庭的忠诚,是从古至今都要求的准则。但是很遗憾很多人把女子并没有遵守这一准则,以至于和这首古诗的最后一句话上了等号。从而使得这首古诗的历史传承获得了相当多的流量之后,但是也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尴尬。

本来这首古诗的哲理意蕴非常丰厚,但是却因为这个成语的嵌入,很多人把它给想歪了。古典诗词传承到今天,这种尴尬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如同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很多诗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22:24 , Processed in 0.0071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