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宫国宝姐妹瓶涉两位湖州人,一位被孙中山视为“革命圣人”,另一位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23:3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故宫国宝姐妹瓶涉两位湖州人,一位被孙中山视为“革命圣人”,另一位是……                                                         2019-08-30 12:15                    

                          

去过故宫博物院的人都知道,陶瓷馆文华殿,一进正殿大门,看见的第一件瓷器,就是曾经上过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网红”国宝——“瓷母”。它的学名,叫“各种釉彩大瓶”。

这不,8月27日,在中国瓷器史上站了“C位”的瓷母,又成为优酷新上线的文化节目《国宝100》的“首位嘉宾”。

由观复博物馆创始人、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主讲的《国宝100》,将历史故事与文物影像相结合,探索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剖析文物的精工细造,解读国宝背后的故事。

这瓷母,大家都挺熟悉了,知道它是在乾隆鼎盛时期创烧的,非常充分反映了乾隆的审美风格。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集多种瓷器品种于一身,在陶瓷烧造中是个特例。

它的纹饰,也挺纷繁复杂。器身一共有12幅吉祥图案,6幅为写实图案,有“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

另外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

如此巧夺天工的造型纹饰,烧制难度可想而知。过去烧造瓷器是使用木材烧的,不像今天可以用科技设备实时控温,因此瓷母成为稀世之宝。

瓷母自清代烧造成功以后,从来没有出过故宫。而与瓷母“足不出户”却闻名世界不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它还有位身价高达1.51亿人民币的“海外姐妹”。

马未都介绍,这件“海外姐妹”瓷母首次被多数世人知晓,是在2014年。当时,一家美国名叫斯纳金的拍卖行,宣布将拍卖这件瓷母。

消息一出,坊间对于这件瓷母的真假众说纷纭。最终,拍卖行找出了证据来说服大家——就是这件瓷母在50年前首次拍卖的资料。

据资料现实,该瓷母为世界知名的通运公司的旧藏1964年11月5日,这件瓷母首次亮相美国拍卖行时,以3500美金起拍,没多久就以4000美金的价格落槌成交了。

而五十年后,这件瓷母“重出江湖”。拍卖行在开拍前,又专程把它运到曼哈顿进行宣传预展。最终,它以2200万美金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折合人民币1.5亿元。

说起这个通运公司啊,就不得不提两个湖州人。一个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先生心目中的“革命圣人”、南浔“四象”之一张家的大少爷张静江。

张静江

还有一位便是张家的仆人,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卢芹斋。

卢芹斋

1902年,张静江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并将卢芹斋一同携往巴黎。在此期间,张静江在巴黎开设“运通”公司,专做古玩生意,售卖中国的瓷器、字画等,该公司在西方收藏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时的卢芹斋从古董店学徒开始,刻苦学习古董店的各项业务,又学说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很快卢芹斋就开始出任掌铺了。辛亥革命后张静江回国协助孙中山,通远公司结束。而卢芹斋开办了自己的古董店,成立了卢吴古玩公司,开启了自己大古董商的生涯。

恰巧这时又赶上国内清政府垮台,北洋政府执政,人心不稳定,故宫内的古物珍宝纷纷流失海外,卢芹斋凭着鉴别中国文物的本领,成功低价收购不少古稀珍品,推销到欧洲市场,一本万利。

随着其生意日隆的同时,是大量国内重要的文物走私流散海外,他在国内招致大量批评声音。因他而流失的文物中就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昭陵六骏

1926年开始,卢芹斋在巴黎建造了著名的“巴黎红楼”,用文物营造的中国文化气氛极为浓厚,也是巴黎市内最正宗的一座中国式的建筑。“红楼”的一、二、五层和地下一层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为文化遗产。

巴黎红楼

受张静江的影响,卢芹斋也曾捐款资助过辛亥革命。在一段时间内,他每天在红楼免费资助中国留学生一顿午餐。1937年7月7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听说了日军的侵略暴行,卢芹斋第一时间投入了爱国行动。他动员了公司在巴黎、纽约的全体人员,捐出2000法郎。他的夫人玛丽·罗斯担任了战争遗孤救济会的财务工作,为中国难民和伤员提供救济。

卢芹斋的四个女儿

卢芹斋夫妇的奔走努力起了很大作业,与他们肩并肩一起投身慈善事业的还有顾维钧夫妇和林语堂夫妇。卢芹斋还加入了“对华友好年协会”,对共产党持积极支持态度,并订阅左翼的《中国》月刊。

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文物走私和国际贸易中断,卢芹斋也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古董生意。

他在中国和欧美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国人因他大量走私文物而扼腕痛惜,对其评价也是极尽恶语。西方人则将他视为中国艺术品的使者,将其誉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个真正开启了西方对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认知的启蒙者。

晚年的卢芹斋也曾尝试为自己辩解。他辩解的主要理由,就是因为当时国内时局动荡,战火纷飞,流失出去的文物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来源:钱江晚报 、新华社

责编:朱彦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0-2-8 14:12:19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19:57 , Processed in 0.0093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