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作霖让关东军多忌惮?日本人怕他对自己有想法,很多事要请示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8:57: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星舞 于 2021-1-6 19:00 编辑

张作霖让关东军多忌惮?日本人怕他对自己有想法,很多事要请示他                                                         

2021-01-06 18: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的中国面临着被列强分割的危险,而作为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一直是日俄两个列强眼中的肥肉。
满清入关后对东三省的保护非常重视,古人相信出过皇帝的土地地下有“龙脉”,龙脉的长短关乎王朝的兴衰。清政府为了保护龙脉,也为了保护东北的“参山珠河之利”,从康熙朝开始就不让汉人北上,宁愿让东北空放着不开发。直到19世纪俄国人开始蚕食东三省,咸丰皇帝才决定移民实边,放开“边禁”,鼓励关内汉人开垦东北。
当时的东北移民大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来自这些省份的移民在关东艰苦垦边,其数量在清末达到了几千万。关东移民群体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个特殊势力,在清廷、日本、俄国的博弈之中求生,其后代中出现了不少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东北王”张作霖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作霖

张作霖是“胡子”出身,也就是绿林人士,他后来降清之后成了清朝军官,之后在日俄战争里又跟日本人打得火热,最终借日本人的力量雄霸东三省。张大帅在晚年登上了“东北王”的宝座,手下有奉系军队50万,左右关东和京津的局势,影响了半个中国。张作霖其人在中国历史上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日本人的走狗,是“铁杆汉奸”;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军阀,最后日本不杀他就夺不走东北。
那么,东北王张作霖跟日本关系到底如何?他当年对日本关东军的威慑有多大呢?
一、被分为两半的东三省 要了解张作霖的发迹之路,首先要知道清末东北的情况。
古时的东北地区被统称为“关外”,包括今天的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面积将近120万平方公里,人口几千万。东北地区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但是人烟稀少。早在康熙时期,沙俄就看上这片沃土,跟清朝打了雅克萨之战。清末沙俄割走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并且有南下趋势。
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也从朝鲜进军侵略东北,执行他们“朝鲜-满蒙-中华”的侵略计划。日本人来到了东北,发现俄国人已经在东北生根发芽,又是修路又是开矿。日俄两国互不相让,最后在1904年打了一仗,这就是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打了一年,俄国被日本打败,日本势力则开始进入东北。

日俄两国在1907年签订了《日俄密约》,私下里瓜分了清朝的“龙兴之地”。日俄以吉林的松辽分水岭为界限,把东北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之为“南满”和“北满”。日本占据南满,俄国占据北满,中国人在东北生存,不得不仰人鼻息,看日俄的脸色。
而日本和俄国在东北修筑得铁路,分别被称为“南满铁路”和“北满铁路”,这些铁路一条通到俄国境内,一条通往朝鲜境内,沿线都是日俄驻军,中国人不得过问。在这两条铁路沿线,日俄培植自己的势力,发展工商业,掠夺矿产资源,给东北带来很大破坏。就在日俄博弈的夹缝中,以晚清奉天驻军为主的奉军趁机做大,最后成为了“奉系军阀”。


▲张作霖影视形象

二、精明的东北“狐” 日俄两国没想到,在日俄战争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人趁机借着东风起势,左右逢源要兵要枪,在战争中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张作霖就是在日俄战争时开始发迹的,1904年日俄开战,当时的他选择洗手上岸,投靠清政府,带着手下的兄弟驻扎在辽西的新民府。
日俄战争里辽西是前线,张作霖这时候展现出了狡猾的一面,他在新民府当了墙头草,刚开始帮俄人打仗,后来又“发誓援助日本军”,让日本人拿了不少枪壮大自己。因为张大帅的精明,新民府在战争时破坏不大,上司对他的政绩很满意。在战后张作霖升官成为团长,调到了东三省的核心——奉天。
而后,张作霖在1907年用鸿门宴诱杀了“辽西巨匪”杜立三,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大为满意,升他为奉天巡防营旅长,这支军队就是东北军的前身。
也自此,在1907年后,张作霖渐渐成为东北不可忽视的军事领袖,日本人对此一直看在眼里。1911年辛亥革命时,张作霖用巡防营镇压革命党,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上台后,他被封为第27师中将师长,后来袁世凯下台,黎元洪做了总统,张作霖又因为平定兵变有功,被封为奉天督军,兼任奉天省长一职。

至此,张作霖完成了人生第一阶段的腾飞,日俄两国都开始拉拢这位封疆大吏。张作霖是奉天省长,但是奉天一穷二白,军饷都发不起。日本人从朝鲜银行直接贷款300万给张作霖,让他拿着钱管理政府,顺便开展“日满亲善”活动。从这以后,日本人和张作霖越走越近,不仅给钱还送武器,就是为了让张作霖倾向自己,远离北方的俄国。
张作霖在民国时期曾被称为“东北虎”,但是日本人却发现这位泥腿子出身的军阀非常油滑。张作霖喜欢哭穷,凡是和日本合作,定要先骗取经费。等钱一旦到手,他就对日本的要求阳奉阴违,承诺从不兑现,于是日本人就把张作霖称为“狐狸”。
三、枪杆子里出政权 在张作霖慢慢发迹的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皖系、直系、奉系互相征伐,其实背后是英国、美国、日本在支持。当时日本支持的皖系军阀吴佩孚打不过直系,日本人只能再次押注张作霖,给钱给枪,让他带兵入关跟直系军阀分权。

直奉战争时期,是张作霖和日本的蜜月期,日本人等着张作霖壮大,能给自己带来东北甚至关内的利益;而张作霖希望靠着日本人稳固地位,顺便大力发展奉军。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奉军败退回了关外,张作霖赶紧叫苦不迭,日本人怕英美瓜分了关内利益,加大力气帮助张作霖。因而奉军在1922年败退回东北后,张作霖马上又得到日本的大笔援助,开始扩建奉天军工厂,把奉天兵工厂改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兵工厂机器全是海外进口,有一万多工人,每年能产步枪5万把、子弹一亿发、大炮200门,一年生产的武器装备足足能武装好几个师。
张大帅出身底层,靠卖命混饭吃,深知在当时的背景下“有兵才有权,有枪才有法”。张作霖用矿权和路权抵押,让日本人借钱给自己养兵,但随着东北军不断壮大,日本人渐渐也感觉到了异常。在1924年后,看着自己合作资助的东北军,日本人感觉自己已经难以控制它了。
到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大胜,这时候的张作霖手下光陆军就有40万人,此外还有空军和海军。东北军空军有300多架飞机,占据中国空军的半壁江山;东北海军有大小舰艇20多艘,排水量3万多吨,超过国内其他到军阀的总和。这样一支近代军队,不仅让盘踞中原和南方的直系和国民军很忌惮它的实力,日本人也害怕张作霖对自己有想法。
当时日本人依仗的是南满铁路,奉军南下都要乘坐日本的火车。日本对奉军处处提防,没有关东军司令部允许,张作霖甚至没办法调兵。但被铁路限制的张作霖很快建立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让中国人自己着手修铁路,把日本人晾在一边,这让日本人大为恼火。

日本一向喜欢用武力逼迫对手就范,但奈何关东军当时只有1万多人,面对40万齐装满员的奉军,说话完全没有底气。而且张作霖早就在防范日本人,凡是日本驻军的地方,东北军就会派几倍的人马驻扎在旁边,随时盯着日军动向。
1926年北京南口大战,军阀组成的“讨赤联军”打败国民军,奉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奉军每个步兵师都有两个炮营,奉军还有几个独立的炮兵旅,重火力非常强大。此战后张作霖夺取了北京的权力,登上了人生巅峰。
此时的奉系堪称中国第一军事集团,张大帅已经有点想摆脱日本的意思。他虽然表面跟日本来往密切,但是私下已经跟英美接触,关东军得到消息勃然大怒,第一次对他起了杀心。

四、奉军的衰落,让关东军变了心 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上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除了南方的土地之外,整个黄河流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而在一旁的日本人也喜出望外,自己多年扶持的奉系终于称霸中国,日本人早就想把侵略触角从“南满”伸到关内。
同年,日本召开了“东方会议”,日本驻奉天的领事吉田茂递交了“满蒙新五路”的计划书,张作霖无可奈何,只能按老规矩签了个“已阅”,答应了其中的几个线路。
这时日本人已经对张作霖失去了耐心,日本刚上台的“田中内阁”对满洲的情况大为不满,当时国民北伐军不断北上,已经到了北京天津一线,军阀割据多年的中国已经接近被统一。因而,日本人催促张作霖回东北保住土地,加深和日本合作,让东北“独立自主”。
于是,田中内阁逼迫张作霖出卖东北利益,但张作霖又是敷衍又是拖延,这样的态度再度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不满。日本军部此时有“除张”的计划,他们认为中国军阀就是乌合之众,除掉头目,手下就会分裂,到时候日本就能在满洲建立新政权。

▲奉军中的坦克车

张作霖掌权时,不管日本人开矿、修路、经商,都要请示这位“东北王”,就算是关东军也不敢随便造次。张作霖有这种底气,第一是靠自己的政治头脑,其次是靠几十万军队。
但1928年的奉系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国民军在华北高歌猛进,奉系“安国军”损兵折将,几十万大军士气低迷,张作霖自己都看不下去。最后张作霖宣布放弃北京,回自己的奉天老巢。
看到奉军不堪一击,关东军的少壮派大喜过望,他们已经私下决定暗杀张作霖。最后日本军人发挥了“下克上”的旧传统,先斩后奏。1928年6月,关东军在张作霖从北京回奉天的路上设伏,于皇姑屯炸死了这位东北王。
不过,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奉系并没有变成一盘散沙,而是团结在张学良的周围,这跟关东军的设想完全不同。张学良于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让中华民国完成了法理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日本人心里很是悔恨,他们觉得张作霖要是没死,满洲的情况可能不至如此。此后,日本人在东北接连制造事端,抓住了东北军将领怯战的软肋,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最终占据了东三省。
东北沦陷时,距离张作霖死去仅仅两年,有人说“要是大帅不死,可能日本不会冒险侵略东北”。其实综合来看,张作霖制约日本人依靠的是军队,奉军就是他和日本人掰手腕的本钱。奉军蒸蒸日上时,关东军也瑟瑟发抖;等奉军一败涂地,关东军自然就不把这位东北王放在眼里了。

  本文作战: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奉系军阀的外交策略对日本侵略的抵制》,徐祝由
  2、《浅析张作霖对日本的认识及态度变化轨迹》,崔峰龙、高智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2:33 , Processed in 0.00848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