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弟子以为齐白石没画完,补上几笔,结果从764万变成63万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6:58: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弟子以为齐白石没画完,补上几笔,结果从764万变成63万                                    

            

        2019-12-22 06:53                    

                          不知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画师有三位徒弟,都十分的聪明。有一天,师傅出题考验三个徒弟,分别给三人相同大小的纸,让他们在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大师兄画了密密麻麻的骆驼;二师兄画了密密麻麻的骆驼头;小师弟却画了一条延绵的山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只骆驼。师傅看后欣慰的笑了,宣布小师弟画的最多。

不难发现,虽然小师弟只画了两只骆驼,有一只甚至还只露出了头和脖子,但会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后面到底有多少的骆驼。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也是在中国国画中最为出名且难以学习的地方——意境。

与外国的写实不同,中国的传统绘画追求的是意境美,说的直白点就是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例如下面这幅《寒江独钓图》,一人一杆一扁舟,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湖水的波纹,背景和水都呈白色,给人以孤寂之感。简单的画面却呈现出了一个宏大的意境,让人的思绪能够沉浸其中,想象属于那份属于自己的垂钓画面。

当然,意境说着容易,但想要画出来,可就一点都不简单了;而如果想要画得好,让人产生共鸣的话,那就是难上加难。这不,就有一些大师的弟子,觉得自己领悟到了大师的精髓,便开始在大师的画作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结果自然是不用猜的,弟子们以为的“点睛之笔”,实则是“画蛇添足”,倒有几分弄巧成拙的意味。

以画虾闻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画了两幅几乎一模一样《耕牛图》。一模一样的原因是在细节方面,基本上相差无几。而齐白石的女弟子郭秀仪,在看到师傅画作后,发现两幅画都好像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耕地里的水面上没有倒影,而在她的认知里应该是有的。所以她就在其中一幅画中加了几笔,也就是那一块倒影,而这一加,就加出问题来。

水上有倒影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意境的角度来说,倒影的出现就相当于固化了观画者的思维,破坏了画的意境。试想一下,如果上面的《寒江独钓图》把船和人的倒影画出来的话,那可能就把整幅画的“孤独感”给破坏了,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拍卖会上,齐白石的《耕牛图》拍出了764万的高价,而郭秀仪的仅仅卖了63万,少了10倍不止。

小编觉得,这可能就是大师和普通画者的差距所在吧。每一笔都给人感觉恰到好处,多一笔不多,少一笔不少,让人拍案叫绝。所以别总是觉得大师的画作拍那么高价了,原因都在意境上。至于其他人能理解多少,就随缘看造化了。

对于自己觉得的点睛之笔却是画蛇添足的齐白石女徒弟,你怎么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17:30 , Processed in 0.0079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