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画宗,画作价值超亿万,却一生淡泊;心中若有爱,笔下才有情 2019-02-20 19:00
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 吴冠中 乌篷船里欢快的摇橹声, 荷叶连田田里的鱼儿嬉戏, 微雨飘摇下的白墙黛瓦, 烟雨繁花里的小桥流水, 江南每一幅每一帧都让人沉醉。 ![]()
2015年《水乡人家》以1084万港元成交 这是吴冠中生他养他的地方, 也是吴冠中画中的样子, 笔墨丹青的挥毫, 笔尖的婉转勾勒, 黑白灰的和谐搭配, 点线面的形式美, 赋予了江南诗一般的意境和悠远。 ![]()
《水乡春早》 吴冠中的画总流露出 一种热爱和深沉, 给人一种纯粹, 质朴美的视觉享受。 他的每幅画不需文字言语过多解释, 便能读出画家走过的路 和他对艺术的态度。 ![]()
《江南春》 1919年,吴冠中出生于江苏宜兴 一个贫穷的乡村, 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学刻苦, 15岁考入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 那时国家危难,百废待兴, 他希望能够工业救国, 可是无意间接触到了绘画,雕塑, 他被绘画中蕴含的美学所吸引, 发现此生所爱, 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决意学画, 毅然弃理从艺。 ![]()
16岁便转投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师从吴大羽学油画, 师从潘天寿学国画。 一触碰画画他的天赋就被打开, 那双被上帝选中的手 让他深深地陷入绘画中。 1946年他考取了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获得了去巴黎高级美术学院, 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的机会。 他流连在绘画的世界不可自拔, 醉心于梵高、高更、塞尚、 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画派, 在艺术的世界遨游, 让他快速地汲取和成长, 如痴如醉,如癫如狂, 爱得浓烈便一发不可收拾。 ![]()
吴冠中在巴黎凡尔赛宫1948 可是乱世飘萍,重洋远隔, 远离故土家眷,他相思入骨, 那时国内时局动荡,颠沛流离, 而自己也刚结婚一年, 妻子在老家待产, 他无可言说。 ![]()
吴冠中(左)留学法国期间,与同学在一起 只能把对故国的思念, 对妻儿的想念通过笔倾诉纸上, 融于墨间,化作笔下的燕子, 在画作中徘徊飞转, 吴冠中在自传中说, 燕子是他对故乡的思念, 永远盘恒在心里。 ![]()
《双燕》2011年拍卖价4000万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 海外游子的心开始动摇, 纵然国外有更自由的绘画氛围, 吴冠中还是婉拒了法国的挽留, 毫不犹豫地回国站在祖国的身边。 ![]()
《故乡》 1950年回国, 他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艺术学院、 清华大学艺术系及中央工美, 吴冠中说,他的艺术需要扎根土壤, 而中国才是这片土地。 ![]()
然而怀着赤子之心回国的吴冠中, 在美术学院任教的时候, 因为学术观点不和遭到压制、批判, 被迫搞年画,宣传画, 后又被排挤出美术学院, 调到大学建筑系教绘画, 他心中常积压着苦闷, 唯有在绘画的世界才能得到片刻宁静。 ![]()
1970年文革期间 他被下放到河北农村时, 被收走了很多作品工具, 他便偷偷作画, 像上瘾一般,沉浸其中。 ![]()
艺术创作是他终身的情人, 他热衷将中西方写意与绘画相结合, 为了获得灵感, 他经常背着油画箱到深山老林, 穷乡僻壤去写生采风, 有时下着大雨他也全然不顾, 一站几个小时,巍然不动, 妻子心疼他, 便站在身后为他撑伞 替他遮风挡雨, 让他安然作画。 ![]()
常常作画忘记吃和睡觉, 作息不规律, 创作时高度专注, 常常是满身汗水, 被颜料染得滑稽尴尬, 他也全然不顾。 ![]()
可是巨大的投入与劳作, 让他得了严重的肝炎, 久站让他的痔疮恶化, 他被病情折磨得日渐憔悴, 整晚整晚地失眠, 一度以为自己命将终矣, 但就算是疾病痛苦 也阻挡不了他对画画的热情, 不顾家人反对, 从床上爬起来继续作画, 他说自己就是死,也要死在画架前。 ![]()
命运终究败给了他的疯狂, 他的身体竟然在 他忘我的作画中逐渐康复, 最终竟然被治愈了。 苦心人天不负, 他的画也得到了收藏界和绘画界的认可, 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从最初几千,几万一幅, 到后来几百万甚至被拍卖到了千万,亿。 2005年11月, 吴冠中巨幅水墨画《鹦鹉天堂》 在北京保利首届拍卖会上 以2750万元的价格落槌。 ![]()
《鹦鹉天堂》 吴冠中却对此“天价”不以为然, 他说这幅画合收藏家口味, 自己并不认为这张作品有多好, 因为内心流露得不够。 ![]()
《木槿》2015年保利6900万元成交
他认为艺术家没有吃过苦, 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 是成长不起来的, 真正的艺术家 都是在苦难中成长的。 所以他的每幅画都 沉淀着他的故事和经历, 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生活感悟。 ![]()
陈丹青在回忆吴冠中时写: “终其一生,吴先生是个文艺青年, 学不会老成与世故, 而他这一辈的文艺青年 大抵热烈而刻苦的。” 外人眼中的吴冠中是一个敢于直言, 始终保持棱角和态度的艺术家, 在业界敢于直言,敢于拆穿。 ![]()
他不想对业界的不良现象 和不良风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要讲出来, 这是他的专业态度, 也是他对艺术的敬畏。 这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鲁迅。 ![]()
《春光烂漫》 吴冠中说,“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 他喜欢鲁迅的态度, 腰杆子挺直的不屈精神, 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 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他不大欣赏齐白石,徐悲鸿 却对鲁迅非常尊崇。 2009年吴冠中在上海听闻曾经 充斥着炒作的艺术品市场大幅度降温,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笑道: “好!艺术品市场冷下来了, 画卖不出去了,好!” 在吴冠中看来, 画坛充斥着浮躁焦虑的风气, 只有艺术品市场降温, 画家们才能安心静心作画。 ![]()
《秋瑾故居》 忍得了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只要作品好, 就不怕市场的冷热。 因为他的敢于发声, 不压抑自己个性的特点, 他被誉为美术界的鲁迅。 ![]()
他之所以成为泰斗级的艺术家, 与他的追求完美分不开, 他不能允许自己作品不够完美, 决不把不好的作品留给后代, 不完美宁愿毁掉。 ![]()
《春之声》 1991年,吴冠中在家整理藏画的时候, 把三百多幅不满意的画作全部烧毁, 令收藏界一阵痛惜, 被海外人士称为 “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 他目的只有一个: “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
吴冠中是历史上 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画家, 其作品被评价为 “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 1991年, 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他也是迄今为止国内 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 1992年大英博物馆第一次 为中国在世画家举办个人画展。 2000年, 他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 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 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
吴冠中一生淡泊名利, 就算已经成为身价亿万的画家, 他依然不屑一顾, 一心专注创作, 保持低调而朴实的作风, 不被外界浮华所吸引。 ![]()
外界大众时刻关注画作价格的变动, 他却完全不为所动, 他曾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 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 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 但上帝只会关照 一心去创作的画家, 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 ![]()
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 晚年好友上门拜访, 却发现吴冠中住在上世纪末 建的老式居民楼里, 没有厕所,房间非常小, 而此时的吴冠中在国际上已是大师级别。 ![]()
对生活“小气”, 对国家却很“大方”。 为了避免让自己的画作 成为别人牟取暴利的赚钱工具, 也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 流入不懂欣赏的人手里。 ![]()
2006年,86岁的吴冠中将自己所藏画作, 陆续无偿捐赠给各大博物馆美术馆, 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 香港艺术馆、新加坡美术馆等, 共计四百余幅。 ![]()
《狮子林》 他曾说:“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不卖给收藏家,他们不是爱艺术, 而是做商业投资,等着股票升值。” ![]()
《荷塘》 吴冠中把自己得意作品比作女儿, 表示:“我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 我把‘女儿’都嫁掉了, 我希望普通人能够在 各大美术馆里看到我的画, 我不希望我的画藏在收藏家 和银行的仓库保险箱里。” ![]()
此外他还将自己的画作赠送给 底层劳动者以及对他有过帮助的人。 他始终对这个世界 保持一份悲悯和同情心, 他所追求的是希望普通大众 能看懂他的画作。 ![]()
《春雨润江南》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 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女人, 这话一点不假, 吴冠中享誉全球, 都离不开妻子朱碧琴的支持, 吴冠中先生曾说: “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 鲁迅、梵高和妻子。 ![]()
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 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 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 平凡,善良,美”。 如果没有妻子的一生追随, 他的作品便会少一份温情。 ![]()
他在赴法留学的时候, 正值妻子有孕在身, 妻子明白画画是他的命, 纵有万千不舍也鼓励他去圆梦, 当时生活拮据, 吴冠中出国前想要一块手表, 朱碧琴便把唯一的陪嫁 一个金手镯让他卖了换表。 ![]()
《伴侣》 吴冠中感念妻子付出, 在国外也随时带着手表, 怀里装着妻子照片, 时常写信诉相思。 这份心意吴冠中始终记在心里, 念念不忘。 ![]()
陈之佛为吴冠中、朱碧琴夫妇主持婚礼 1987年,年过古稀的吴冠中访问印度, 路过曼谷专门去了首饰店, 找到了和当年妻子卖掉的 那只极为相似的手镯, 送给妻子。 ![]()
垂垂老矣又如何, 青春不在又如何, 在他眼里妻子始终 是那个陪着他四处写生, 坚定地在身后为他撑伞挡雨的人, 他纵然爱她年轻时候的容颜, 但更爱陪他一起走过 一生岁月的携手。 ![]()
他这一生没有 为妻子做过什么浪漫的事情, 但一点一滴却都是幸福的模样, 带着她去世界各地办画展, 一起参观博物馆, 一起探访莫奈故乡, 一起为梵高扫墓。 ![]()
她是吴冠中的第一读者, 也是艺术上的知己, 吴冠中说, 他的画需要给两个人看: 一个是西方的大师, 一个是自己的妻子。 大师代表艺术标准, 妻子代表普通中国人的 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
然而晚年朱碧琴突然病倒, 得了脑血栓, 后来又得了糖尿病, 没几年病情加重, 逐渐发展成老年痴呆症, 思维经常混乱, 时而清晰时而糊涂, 过去的记忆几乎全都忘记了, 开放水管与关闭电视也弄不清楚。 ![]()
她习惯每晚到厨房检查一遍, 煤球,煤饼炉有没有封好火, 家人不让她碰火、天然气, 只好把厨房上锁, 她又四处找钥匙, 无奈,他只好开了锁, 每晚跟在她身后去厨房巡视一遍, 来来回回开关煤气, 她开,他关,从不厌烦。 ![]()
吴冠中将他与妻子朱碧琴的故事, 写成了一部作品《他和她》。 他最后写道:“她成了婴儿。” 妻子就算什么都不记得了, 却始终记得他画画的事情。 ![]()
他最终还是先走一步, 2010年6月, 吴冠中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家人瞒着没有告诉朱碧琴 吴冠中去世的消息。 ![]()
朱碧琴一直以为吴冠中出门写生了, 每到晚上就习惯性地问儿子: “你爸爸怎么还没有回来?” 她总记得他经常没画完就不来吃饭, 她到各个房间去找, 早上醒来一看床上没人, 又问儿媳:“你爸爸这么早就走了? 又去画画了? 真是不要命了。” 一年后,朱碧琴也去世。 我们愿意相信他们 在另外一个世界再次 相遇、相伴和相知。 ![]()
吴冠中是中国美术界最后一位 学贯中西的泰斗级艺术家, 他的陨落结束了一个时代, 让后世的我们无限缅怀。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画画, 才能画得极致而让人感动。 就像他的人, 真诚,真实, 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