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踏雪寻梅妻 2017-10-10 10:55云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05:54: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杭州的孤山,四面环水为西湖,西麓有侠女秋瑾之墓,北麓有“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诗人林和靖而建。孤山之麓广植梅花,是杭州三大著名的赏梅地之一,秋瑾曾作诗曰:“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寄托自己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的决心和信仰。
而孤山之梅,更多的是因隐士林和靖而知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首咏梅名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无人能够超越,连大诗人白居易的咏梅诗,与之一比也相形见绌。北宋开始,由于林和靖这轰动文坛的佳句,一时间掀起了热闹的咏梅之风。

还有一个关于林和靖的佳话是梅妻鹤子,相传他终生未娶,一辈子只爱草木禽羽,将隐士做到了极致。
从前我寻思,一个人把梅花当成妻子,无家无室,形只影单,遗世绝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肯定是孤独到了极致吧!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哪来的感情去做那些诗词,还写什么《长相思》,只是在拼凑辞藻、无病呻吟吧?连人类最基本的亲情都不需要,活该孤独终生。

过了四十岁之后再读《长相思》,感受似乎有了不同。“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以前认为,一个人终生不娶或终生不嫁,不要家人不要后代,是绝对不可思议的事,肯定是或多或少有心理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像林和靖这样保持终生白衣并非不可理解,只是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而已!再读《长相思》,似乎其中隐含着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揪心之痛与遗憾,他的这个心结,如江流和潮水一样无法平息,等它真的平息了,心,也就死了。于是种梅为妻,养鹤为子。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将梅花(植物)当成妻子而非鹤(动物)为妻呢?照理说,动物与人的互动性比植物更好,现代人养狗养猫,智商高的还能帮人干些杂事,互相照料,相依为伴,驱散孤独,智商更高的还能帮助救命,比如金毛。
我的看法是,林和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也许只是他的要求太高,无法委曲求全,选择了一辈子单身,用时下流行的话语说,是“无法将就”。在他心目中,理想妻子应该是像他种植的梅树一样,冰清玉洁,卓而不妖,素心如雪,坚贞不屈。这其中,一定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拓印着不为人知的经历和创伤。
好女人是梅花,而且应该是经霜傲雪的梅花。

首先她需要有傲骨。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一生会遇到各种诱惑,灯影酒绿,纸醉金迷,情天欲海,普通女人经不起诱惑,在物质和欲望面前很容易就失去了矜持、抛弃了尊严和自我,用感情上的将就换取物质上的宽裕。傲如梅花的女人,她是有骨气的,她的自尊深藏在骨髓里,洁身自好,懂得自爱,春风不惑,冰雪不曲,凌寒独自开,孤独着她的美丽。
她耐得住寂寞。严冬萧寂,山寒水冷,雪虐风饕,草木失语,“众芳摇落独暄妍”,只有梅花在墙角的一隅,不惊不怕,平静独守这漫长艰苦的一季。挂在枝头晶莹的冰雪,仿佛是她噙而不落的泪水,再艰苦,也能不动声色,咬着牙挺过去。

她带着来自灵魂的香气。不是浓艳的香,不是媚俗的香,不是涂抹在表面的颜色和香气,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心香,骨子里透出的魂魄之香。当风霜袭来,她没有随风坠落,反而在枝头,开得更加骄傲和精神,风霜愈烈,芳香愈加幽长久远。虽不能永生,最终也要枯萎凋零,却能香魂久久不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形化有形,这种香,不仅留在我们的嗅觉里,也深深刻在了我们的细胞记忆里。
林和靖以梅为妻,标准之高,终生不得求一,自然容易理解了,如此女人,天下能有几多?无怪乎杨万里叹道:“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欲折最高枝,还要看自己够不够高,手够不够长,命里注定有没有。

与梅相比,百花皆俗。梅的美,不仅在于疏影清浅的视觉之美;梅的美,在于对它深入骨髓的解读中,所感受到的气质、修为和自我价值中的绝伦精彩。你若有妻如梅,必当一生一世珍惜之,就像她对你一样,始终如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她羸弱的肩膀敢于承担生命的重量,就算是在抱雪卧冰的艰苦时期,也会与你同舟共济。
【云端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1:11 , Processed in 0.0072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