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酒趁年华有点孤单,配上这句诗,堪称完美 2024-01-07 10:10
发布于:湖南省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上片写景,居高临下,有如航拍,城中风景人物尽收眼底,青砖黑瓦,烟雨蒙蒙,或有一二行人,打伞漫步街头,平添动感。 下片抒思乡之情。寒食过后即清明,然而身在万里之外,身为朝廷之人,哪怕至亲墓庐未葺,却非想回就回。登高望远,由别人家及于自己家,思念迢迢不断如春水,怎么办? 既然不能回去,只好随遇而安。跟朋友开开玩笑喝喝茶,转移一下注意力,在饮酒吟诗中过好每一天,治愈自己的精神内耗。 千载而下,此词备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就算背不了全篇,却也对最后一句耳熟能详,甚至作为自己悠游岁月躺平摆烂的理由——苏轼知道了,大概也不会怪你们,毕竟,他老人家额头上写着两个字——包容。 读苏轼有趣之处在于,这老头有点喜欢复制自己,凡有好句,他并不惮于用了一次又一次。 比如,《寄黎眉州》: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馀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这首七律寄给眉州知州黎錞。此君为人“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乃“轼先君子之友人也”。可见,他与苏家早有交往,熙宁八年转眉州刺史,到苏轼家乡为官,可说关系又深了一层。 此诗与《望江南》同作于熙宁九年,首联写密州与眉山,山高水又长,距离极远;次联状眉山周边的景色,这是生于此地的苏轼与居官此地的黎錞的共同记忆。颈联则写,黎錞以治《春秋经解》而受欧阳修所看重,而苏轼则是欧阳修的弟子,如此关系就更不一般了。 朋友们肯定早就看出来了,此诗缺了尾联。我是卖了个关子,不急,立马补上——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登上超然台,苏轼有家不能回,寄诗黎希声,却说等我回了家,一起喝酒呀。 苏轼诗词文里青春作伴好还乡,不止一次两次,因而,纯为虚指。但以诗自娱,以酒自醉,以天边之友为知己,将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不必在多年之后为枉度此生而后悔,却是现在就可以做到的事。 如果说“诗酒趁年华”还有点孤单,那么把“共将诗酒趁流年”配在一处,便堪称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