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元璋给一屠夫写了副春联,屠夫没有张贴,结果朱元璋反而重赏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2:40: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5-18 19:10  
在中国过年贴春联已经成为人最根深蒂固的习惯,也是很多人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其实春联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习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每逢过年民间就有在家中正门左右两边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的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两块大木板,上面分别书写了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当时这种习俗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十国期间,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史籍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不过,真正让对联普及后世的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定都南京之后,一年除夕他突然下旨,“凡公卿世家,门前需加春联一副,朕亲自出观。”对此清代学者陈云瞻在《簪云楼杂记》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庶士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第二天,朱元璋果然微服出巡,一边走一边观看各家门前贴的对联。突然朱元璋发现,有一户人家大门上没有贴上对联,于是他着人打听原因。原来这户人家之所以没有贴对联是因为自己不会书写,这户人家的主人是靠杀猪和劁猪为生。

当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于是命人拿来纸墨写下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对联虽没提劁猪之事,但劁猪的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众人齐口称赞。朱元璋写完之后,把这幅对联送给屠户并让他贴在门上。第二天朱元璋又来观看,结果发现屠户家的大门上没有贴前一天自己送给他的对联。

于是朱元璋立即推门进屋,刚准备责问。突然屠户一家全部跪在地上,“皇上昨日走后,小民才知道对联是皇上亲笔御写,这是你给我们家的洪福和吉祥啊!我怕贴在门上风吹日晒弄坏了,所以就请人裱好挂在了家中的神龛两边,以便我们能天天焚香视圣。”
朱元璋本来要责骂屠户,没想到屠户竟然把自己的对联裱起来供奉,这让他十分高兴,于是命人赏给白银三十两,这是一笔重赏。可以说,正是朱元璋的提倡,中国人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最后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2:52 , Processed in 0.00848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