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透露史书未记载事迹 2017-08-15 08:31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3:1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墓志铭,铭文共982字。虽然表述上官婉儿的字数只有一多半,但首次向世人披露她为和韦后划清界限,阻止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不惜第二次请求降为“婕妤”,喝毒酒命悬一线。
激烈对抗韦后喝毒酒差点丧命

墓志序文用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的历官,对于志主经历的描述极为简略。这是出于唐代墓志撰写的习惯,但最主要的是出于政治原因要少写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在神龙元年(705年)册为昭容。由此可推算出她当时已经42岁。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告诉记者,才人是正五品,昭容是正二品,都是宫中女官,不一定是皇帝的配偶。
在墓志中首题称上官婉儿为“婕妤”(正三品)而非“昭容”。这道出了史书上未曾记载的历史,上官婉儿第二次请退为婕妤,“再三方许”。她第一次是因母郑氏卒而请降秩行服,不久又恢复为昭容。
上官婉儿为何第二次请退?当时韦后弄权,安乐公主争立“皇太女”。这段史料上未见记载的内容,在《墓志》中表述得却十分生动。为了阻止此事,上官婉儿先后采取揭发、请退、要削发为尼等举措,最后不得已喝毒药以死相谏。唐中宗广求名医,最后将命悬一线的上官婉儿救活。
如此看来,上官婉儿的政治立场明确无误。史书记载,中宗驾崩后,婉儿与太平公主合谋,试图牵制韦后。墓志印证了上官婉儿与相王、太平公主属于同一阵营,并非韦后一党。
值得玩味的是,《新唐书》中提到的上官婉儿十四岁被武则天发现和起用并受重用,这些内容在墓志中没有提到,显而易见是有其选择性。

受太平公主牵连上官婉儿墓被毁
公元710年,上官婉儿去世,47岁。关于上官昭容的死因,墓志上给出了原委,她死于政变的兵锋之下。那一年上官婉儿被起兵发动政变的李隆基所杀。
6月20日上官婉儿死,8月20日即葬。中间有两个月时间。对比同样在这场政变中被杀的韦后、安乐公主,宫廷对上官婉儿的认定是完全不同的,是正面的。
墓志中对上官昭容的评价是:“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赞誉颇多。而韦后和安乐公主被枭首展于东市,收尸后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
墓志中写道:“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这是指太平公主对于上官婉儿的死很哀伤,并派人去吊祭,出了五百匹绢。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现在50万元的购买力。因当时是唐睿宗(李隆基的父亲)下诏安葬,太平公主是唐睿宗最喜爱的妹妹。所以专家推断,太平公主游说哥哥,给上官婉儿简单修了个墓。随后,太平公主不但资助上官昭容的葬礼,还主张为已逝的后者编纂文集。
就在上官婉儿去世两年后的712年,李隆基登基,713年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与太平公主关系甚密的上官婉儿之墓遭到“官方毁墓”。这种做已逝者文章的行为,折射出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惨烈与诡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19:50 , Processed in 0.0129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