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9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花欣赏-历代印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07:29: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8-30 06:14 编辑

                                   火花欣赏-历代印章      

    上海火柴厂设计印制了一套“历代印章”火花,一套24枚。

中国印章起源于上古器物的纹饰或铭记。商周时期的一些纹饰或铭记的印模已具备了印章的雏形。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政权的全面施行和社会货物生产及流通中个人信誉作用的不断增强,具有凭信功能的印章,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始进入印章制作和使用的第一个繁盛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也可称作“玺”,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出现了官玺、私玺、成语玺、肖形玺、烙印玺等不同的种类。同时,由于各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背景各自不同,这一时期的玺印在形状、钮式、制作方法、印文艺术各方面都具有浓郁的区域性特色。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印章发展中的一个高潮,官印和私印均有各自的特点。

1.官印

秦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书同文”政策的推行,官印制作在管理机构、形制、钮式、文字诸方面趋向统一,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到西汉这些制度更臻严密完善,现在我们称它为秦汉印制。这一制度绵延了近八百年,基本为隋唐以前的各个朝代所遵循。

秦汉时期印章制作及使用的主要规定是:

(1)专门管理机构

秦朝设“符玺令”统一铸发印章;汉朝则设立“符玺御史”掌管“印曹”铸刻。

(2)规定印章的形状尺寸

秦的“通官印”为2.3厘米左右,“半通印”为通官印的一半;汉初承秦制,汉武帝元狩四年确定通官印为方寸大小,与秦时尺度相近,小官印为五分。

(3)规范印文字体

秦代规定的印章的专用书体是“摹印篆”。汉代的印文字体则是在秦摹印篆书体上进行的发展。

(4)确立用印的等级

秦代天子用“玺”,玺以玉制成。各级官员的官印皆不得称“玺”、也不得用玉。

汉代帝、后用玺,玺用玉制成,以螭虎为印钮;皇太子、诸侯王、王后、三公、列侯、大将军等用黄金印,以龟为印钮;其他官员按等级分别用银、铜等制作;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印章也有金、银、铜等不同的质地;北方的少数民族官印用驼钮等;南方的则出现蛇钮。

2、私印

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汉时期私印的制作及使用也愈益广泛,佩印成为普遍的风气,加上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纯熟和一批专业印工的长期实践与积累,这一时期的私印制作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印章的风格出现了剧烈的变革,官印制作虽然仍基本延续了秦汉制度,但印文、形制等都比较草率和粗简;私印的制作则逐渐消歇。

四、隋唐时期

1.隋唐时期,官印的制作和使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1)将以前“职官印”为主的制度改为以“官署印”为主的制度,印文内容由官员个人的官职名称转变为官署名称。

(2)官印改由专人保管,前代佩印的风气消失。

(3)官印形制扩大到5厘米以上,朱文成为主要的印文表现形式。

(4)秦汉以来流行的摹印文字为小篆所代替。

(5)百官印章钮式采用朴素而实用的鼻钮。

(6)隋代时,官印上出现了背款,唐代继续沿用,进一步完善了对印章的管理。

至此,官印的制作和使用在各个方面确立起新的规范,形成了新的隋唐印制。

隋唐的印制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为唐以后历代所基本遵循,并对周边的辽、金、西夏政权的印章制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私印

私印的制作在历经了持续的低落后,到唐代始有所复兴,并出现了楷书入印和花押印等新形式;印章功能进一步扩展,出现了文人鉴赏印和斋馆名号印。  

五、宋元时期

1.官印

宋代官印文字由隋唐的圆活疏朗逐渐转向平实整齐,到金代形成了排叠屈曲的

九叠篆,成为以后历代官印的主要形式。辽、金、西夏、元时期虽然曾以自创的民

族文字入印,但也多仿照汉文篆体的模式。同时,印钮的形式也本着更为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向便于把握钤盖的橛钮和杙(音yì)钮发展。

2.私印

宋元时期,私印的制作走向了多元化。除了受到官印影响外,楷书印记、花押印记流行,印章的形制、钮式上也有不少创新。此外,一些文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印章的创作,并对印章创作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使印章功能由凭信为主向艺术欣赏为主的方向转变,文人篆刻艺术开始萌发。

六、明清时期

1.明清的官印

在沿用隋唐以来制度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九叠印文细密排叠。官印等级森严,

皇室及文武百官印在钮式、质料、文字各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不得混淆,隋唐以来建立起来的印制又趋繁复。

2.文人篆刻

文人篆刻在明清成为时尚。篆刻是指以印章为载体,表现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为要素的一种艺术样式。宋元之际,书画的收藏、创作逐渐流行钤用印记的风气,其内容除了作者或收藏家的姓名印外,别号、斋室、鉴藏和词句闲章都见使用。内容的扩展提高了印章的审美价值,文人开始参与印章创作。从明代起,便于锩刻的石印被大量运用,进一步促进了文人篆刻的兴盛,产生了一些有成就的篆刻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派系,形成了与战国秦汉时代并峙的又一个高峰。文人篆刻可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明代中后期

文人篆刻的萌芽,产生于宋元,至明代的中后期日益兴盛。明代的篆刻家文彭采用叶腊石自刻印章,被认为是推开文人流派篆刻风气的宗师。其后,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等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强调师法秦汉宋元的同时,从刀法、篆法各方面融入个人的创作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促进了文人篆刻风气的高涨。同时,这一时期秦汉印谱和印学理论研究著作的不断刊行,也带动了更多的文人投入印章的创作。

(2)清初

清初是文人篆刻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众多印人延续了明代以来的风气,多方探索与创变,继续推进文人篆刻的发展。当时,文彭、何震等风格成为人们仿效的主要对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以汉印创作规范为趋向的的文人篆刻家,以及一些风格相对较独立的印人。

(3)清代中期

金石考据之学风行,印谱推动了文人篆刻艺术进一步繁盛。当时的一些文人以治印自娱,创作群体不断扩大,技法日渐丰富,出现了众多新的流派。其中,以丁敬开创的浙派和邓石如的邓派为主要代表,在技法、境界上开拓了新的天地,其切刀刻印的方法和书法入印的风格对晚清直至现代印坛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而其他一些地区性的篆刻流派如云间派、歙派等的创作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共同繁荣了这一时期的印坛。

(4)清代晚期

虽然地域师承的影响仍然存在,但古代印章出土愈益增多,文人篆刻家逐渐摆脱了地域、师承的影响,多方面撷取养料,师古而开新,在书法、刀法、意境各方面探索求变,风格趋向于多元化,在艺术上走向全面成熟和繁盛。虽然以赵之琛、钱松和吴熙载为代表的浙派和邓石如派的影响依然十分广泛,但而徐三庚、黄士陵、吴昌硕、胡钁、赵之谦博采众长,广泛借鉴、利用金石学发展的新成果,在印章的艺术内涵、技法表现、形式变化诸方面锐意创新,创造出具有强烈个性面目的篆刻风格。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8-28 08:52:07 |只看该作者
好贴!欣赏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8-28 12:01: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3-8 16:53 编辑

赞!
    展古博珍。


古人篆刻思离群,
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
何曾墨守汉家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4-8-29 21:06:06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8-29 22:02:36 |只看该作者
好帖!
展示了不同材质、
造形各异的古人印玺。

据《印章要论》载:

印始于商周,
盛于汉,沿于晋,
滥觞予于六朝,
废驰于唐宋,
元复体,亦词典于诗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4-8-30 05:55: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8-30 05:56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8-29 22:02
好帖!
展示了不同材质、
造形各异的古人印玺。


说得好!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4-11-19 19:38:02 |只看该作者
赞!好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4-11-20 14:30: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20 14:31 编辑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4-8-28 08:52
好贴!欣赏收藏。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4-11-20 14:30: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20 14:32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8-28 12:01
赞!
    展古博珍。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4-11-20 14:33: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20 14:33 编辑
再次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8-29 21:06
赞!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5 03:46 , Processed in 0.01082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