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有多难?为何上井冈山?每一步决策都很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19:1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揭秘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有多难?为何上井冈山?每一步决策都很难                                                         2022-08-23 12:21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各路部队先后到达文家市。文家市是湖南浏阳与江西的万载、宜春、萍乡交界的一个边陲山区小镇。这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大革命时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毛泽东一到文家市,立刻在里仁学校里召开前敌委员会,研究部队下一步的去向问题。
1、文家市决策
20日,工农革命军1500多名指战员,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整装待发,听取了毛泽东的讲话。

毛泽东说:
这次秋收暴动,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得紧,继续坚持干,就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毛泽东又说: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使不少指战员思想豁然开朗,从挫折中振奋起来,并且对后来的革命斗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沿罗霄山脉南下,开始了新的伟大战略进军。毛泽东起初曾考虑到湘南地区,与南昌起义军相呼应。

文家市决策,不仅是秋收起义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战略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指导中国革命的新的战略思想,开始产生:不和敌人在城市硬拼,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寻找新的落脚点,积蓄力量,发展革命。
毛泽东的这一正确决策,在当时为不少人特别是一些中央领导人所不理解,甚至遭到反对。如1927年9月19日在《中共中央给湖南省委的信》中,批评湖南省委停止进攻长沙,“对于株、醴、平、浏农军之退走,亦取放任的态度”,是“临阵脱逃”。并为此给毛泽东以“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
毛泽东后来在谈到这些批评和处分时说:
“从城市观点来看,这个运动好像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明确批评我。我被免去政治局和党的前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在井冈山把军队团结起来了,深信我们执行的是正确的路线。”
2、芦溪战斗
工农革命军沿罗霄山脉向南进军,爬山越岭,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疟疾、痢疾蔓延,病员大量增加,疲劳和疾病威胁着整个部队。
9月21日,部队到达萍乡县卢溪镇宿营。次日清晨出发行至距卢溪镇15华里的山口岩,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部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革命军仓促应战,损失很大。

在此危急时刻,总指挥卢德铭,亲自率领一个连,占领路旁高地,阻击敌军,掩护部队转移。敌军人多势众,抢占了附近的山头,居高临下,向起义军阵地猛烈射击。起义军损失严重,卢德铭不幸中弹牺牲。
卢德铭生于1905年,四川省宜宾县人。中学时代接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潮的影响,对黑暗的现实极为愤慨。他曾对同学们说:“要改变现状,就要有实力,要学军事”。1924年初,卢德铭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共产党。1925年11月,中共领导下的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卢德铭任第二营四连连长。北伐期间,在攻占攸县和武昌城的战斗中,屡建战功。北伐胜利后,被提升为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牺牲时年仅22岁。
关于卢溪战斗,余洒度在1927年10月19日写的报告中,做了如下记载:
“闻萍乡有驻军不能通过,改道卢溪(距萍五十里),此处本有敌人,闻我军至即退。是夜各方调集大军,乘我翌日清晨开拔时,跟尾追击,第三团首当其冲,因未备战不支,败退。是役损失人枪三百余。卢德铭亦于是役失踪”。
卢溪受挫后,起义军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
不少人看到失败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

秋收起义参加者赖毅说:
“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革命部队正在烈火中经受着锤炼!”
在这支革命部队的生死存亡关头,毛泽东紧张地进行着思想教育工作。他从一个连队到另一个连队,和战士们亲切谈话。询问他们是哪里人,在家做什么,怎样参加革命队伍的,对革命形势有什么看法。
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鼓励战士们拿出勇气来,向前走。
24日,部队到达莲花县甘家村。毛泽东召集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开会,了解莲花、永新一带的敌情和地势等情况,并根据当地人民的要求,决定攻打莲花县城,营救被捕群众。25日,工农革命军在当地群众配合下,打散守敌一个保安队,攻克莲花县城。部队进城后,砸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打开县政府的谷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
莲花,是秋收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夺取的第一个县城。这一胜利,为艰难行进中的工农革命军战士,带来了欢欣。
3、为何要在三湾进行整编?
29日,部队转战到永新县三湾村。三湾位于湘赣边界的九陇山区,是茶陵、永新、宁冈、莲花四县交界的地方,虽然只有50多户人家,但在山区就是比较大的村庄了。部队到达三湾的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

部队需要整编的原因如下:
第一,工农革命军从秋收起义开始时的约5000人,经过短短半个多月的战斗,只剩下不足1000人了。虽然还保持着师、团、营、连的架子,但官多兵少,枪多人少,事实上处于组织涣散的状态。
第二,从部队的成员看,各地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和旧军队出身的人,他们怀着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革命事业的美好向往,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在严酷的考验面前,多数人表现是好的,然而也确有不少意志薄弱者悲观动摇。
第三,从党的组织看,过去党以城市为中心,主要在工人阶级中活动。现在到农民中来,一部分党员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思想上产生了混乱,认为这样搞,革命前途无望。
第四,革命队伍中由于军阀主义、封建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一部分旧军官出身的干部生活特殊化,任意打骂士兵,上下级矛盾十分突出。
上述问题如不解决,党和革命军队就不可能成为一支坚强的队伍,就不可能发动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的许多旨在加强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措施,对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4、三湾改编的内容
首先,对部队进行组织整编。

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实际只有第一、第三两个营,每营三个连,加上原来的特务连,共有七个连队。多余的干部组成军官队。伤员与战斗员分开,成立卫生队。经过整编,人员虽然减少了,但队伍却精干了,战斗力有明显提高。
三湾改编是从三湾开始,一直到古城会议,逐步完成的。
整编过程中,毛泽东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宣布:
革命自愿,愿走者走,愿留者留。走的人,根据路途远近,发3至5元路费,开证明信允许离队,并希望他们回到本地继续革命。将来如愿意回来,还可以归队。
第二,在整编的基础上,部队着手建立党的各级组织。
毛泽东根据在北伐军中建立共产党组织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班、排设党的小组。因为连队是部队的基层作战单位,战士们的训练、作战和生活,多是以连队为单位进行的;支部建在连上,可以及时具体地了解士兵情况,更好地教育和团结士兵,有力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后来,毛泽东总结经验说: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还提出,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规定重要问题要经党委讨论决定。从而,第一次为工农革命军建立了党委集体领导制度。

第三,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的礼节,建立新的带兵方法。官兵生活待遇一样,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为了保障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是士兵的群众组织,在党代表的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领导连队开展文娱活动,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监督军官。军官做了错事,士兵委员会可以给予批评,甚至处分。
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是工农革命军的一个创举。
历来剥削阶级的军队都没有任何民主,军官是以皮鞭、军棍甚至枪杀等野蛮手段来维持军队的统治。工农革命军实行民主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官兵对立的关系,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本质受到广大士兵的欢迎,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同时,对沾有旧军队习气的干部,也起了很好的锻炼和改造作用。
5、三湾改编的意义
三湾改编后,任第一营副营长的陈毅安于1927年10月27日在写给爱人李志强的信中说:
“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秋收起义的参加者罗荣桓,在谈到三湾改编中军队建立民主制度的情况时说:
“表面看来,这样做似乎是会鼓励极端民主化和平均主义的思想,但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必须坚决反掉旧军队的一套带兵方法,奠定新型的官兵关系——阶级的团结。”
连队在刚刚实行民主的时候,有些士兵由于农民的极端民主化和平均主义思想影响,甚至没收地主家一个鸡蛋,也要由士兵委员会来平分。
后来,由于干部处处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士兵受到感动。他们从实践中也懂得了无法绝对平均,觉得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好处,便逐渐自觉地爱护干部,听从指挥了。
部队经过几天休整,于10月3日又踏上新的征途。
出发前,毛泽东发表了一番极为乐观而又风趣的讲话,他说:
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拿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

关于三湾改编的历史功绩与深远意义,罗荣桓有过如下评述:
“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这支部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当然,三湾改编也只是从组织上奠定了新型的革命军队的基础,政治上、思想上的彻底改造,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
6、古城会议——选择井冈山的原因
三湾改编以后,起义部队加强了党的领导,缩减了编制,更加精干了。但在前进途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伤病员的安置,辙重、经济供给的困难以及部队官兵思想混乱,前进方向尚不够明确等。
10月3日,部队到达宁冈县的古城,为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前委在文昌宫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营以上干部,党的活动分子,以及宁冈县委负责人等。会议历时两天。
古城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秋收起义军事指挥有缺点,没有高度集中部队,集中力量消灭敌人,而敌人却集中力量打了我们。

他分析中国的形势会有大的转变,指出广大农村是海洋,我们像鱼,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他还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
接着,他具体分析了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情况,认为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距离大城市较远,是国民党反动势力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井冈山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敌人奈何我们不得;井冈山边界各县,盛产稻、油、茶,可提供足够的给养;井冈山地区各县人民深受地主豪绅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这里很适合搞军事割据,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关于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军事根据地的思想,当时的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
“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有一座大山,围绕这山的有永新、遂川、酃县、茶陵、莲花五县,宁冈是中心,易守难攻,而各县民众运动,经过半年多的经营,也略有基础。同时向茶陵、永新进展,可以影响两省,并两省上游。以此地为大本营的意见,毛泽东同志早有了,便有边界特委组织的建议”。
1928年5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转来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记载:
“以宁冈为中心,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党之强有力军力去造就实在〔现〕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

1928年7月4日,《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记载:
“宁冈能成为军事大本营者,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围着,若加上各县党与群众的基础,实在可以与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古城会议在具体研究建立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时,集中到如何对待当地农民武装王佐、袁文才部队的问题上,并且存在不同看法。
王佐、袁文才部队是活动在井冈山地区的两支农民武装。
王佐,裁缝出身,有200多人,驻在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和茨坪一带。袁文才,学生出身,也有200多人,驻在井冈山北麓的茅坪。他们俩结为“老庚”(即拜把兄弟),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密切配合,互相呼应。他们的口号是:“劫富济贫”,经常抓土豪劣绅罚款,名曰“吊羊”。他们的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古城会议在讨论中,有人认为袁文才、王佐实际上是土匪,主张武力消灭。

毛泽东不赞成这种意见。他指出,袁、王部队的成员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很深,进行过革命斗争,袁文才本人还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
这两支农民武装虽有“绿林”习气,但可以改造教育。会议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确定了对袁、王采取团结、改造的方针。这一正确方针的确定,对工农革命军争取团结井冈山地区的广大群众,使得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住脚,具有重大意义。
7、上井冈山之路
古城会议前后,毛泽东对袁文才做了大量工作,并陆续派干部帮助袁文才和王佐。
袁文才的代表初和工农革命军接触时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请革命军“另找高山”。后来,毛泽东会见袁文才,亲自作袁文才的工作并送给他100支步枪表示诚意。10月中旬,又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党员干部,到袁文才部队帮助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通过袁文才,又与王佐取得联系。
1928年1月初,毛泽东派何长工到王佐部队做团结改造工作。这两支农民武装很快成为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王佐本人后来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古城会议还确定在茅坪建立工农革命军留守处和后方医院。决定派人与中央、湖南省委和南昌起义部队,取得联系。

何长工奉派于10月中旬赴长沙找湖南省委汇报工作情况,他说:
“省委听了汇报后说,你们选择井冈山,有基础,地势好,我们同意,没有什么意见”。随后,省委复信表示,支持建立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6月19日,在《湖南省委给湘赣边特委及红四军军委的工作决议案》中,再次指出:“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根据地的计划,省委完全同意,而且前行[次]信亦如此指示”,要求特委和四军军委,“巩固罗霄山脉中段的根据地”。
古城会议的意义在于,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开始明确,并且初步采取了某些实施步骤,如在茅坪建立留守处和后方医院,派人做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工作等。
然而最后下决心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对井冈山周围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积极争取袁文才、王佐,发动群众,为建立根据地创造条件。因此,古城会议后,工农革命军并没有立即上山,而是兵分两路继续沿湘赣边界南下。
由第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领该营的第二、三连,往湘东酃县、安仁、茶陵一带活动;毛泽东率第三营、第一营的第一连和特务连途经宁冈的砻市、酃县的十都、水口等地开展游击活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10月下旬,工农革命军转战到井冈山西面的荆竹山下,这时已和王佐取得了联系,于10月27日开上井冈山的茨坪。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到茨坪,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千里行程,艰苦转战,终于将革命红旗插上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坳,两地相距90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180里。界内群峰突起,山高林密,到处是陡壁悬崖,雄关险隘,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山上有大、小五井和茨坪、茅坪、罗浮各地,均有水田和村庄,确是理想的军事根据地。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毛泽东最先从行动上正确地解决了向农村转移,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正文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03:06 , Processed in 0.0077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