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尺子下(深度好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8 04:05: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尺子下(深度好文)                                                         2024-03-07 16:05                                            发布于:江西省
   
                                

文|柏舟(富书专栏作者)

刚刚过去的2023年,各种年终盘点层出不穷。

但要说网络热门话题的总结,必定不会绕开“旷野文学”: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个概念就像原野上的火苗一样,燃烧到年末的寒冬。

2023年,的确是从低谷爬起来的一年。

历经过往的疲惫,不得不面临现实时,才忽然觉得,曾经被视为铁律的努力与成功的道路,没有那样重要了。

与其一遍又一遍重蹈覆辙,不如离开既定剧本的轨道,朝未知的旷野走进去。

不必活在别人的规尺下,以自己的脚步,丈量人生无限的广度。

被他人的标准裹挟,是对自己的霸凌

极度寻求他人的认可,曾经一定是“不被重视”的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谈到过一个心理学理论:镜像移情

当人面对着镜子时,总希望镜子中的那个自己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而且这种期待会渗透到每一处细节中,若对着镜子说“你不好”,会感到不安和焦虑。

生活中,何尝不存在着这样的“镜子”呢?

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有意无意地投射到自身时,深感压抑和不适,极其想向他人证明自己是或不是这样的人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世俗评价的“镜子”面前。

渐渐地,不再相信内在的感受,只想去寻求一个微不足道的关注。

我从小被夸赞是懂事的女儿,没有所谓的逆反心理,也从来没有让家长去学校处理琐事,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有多压抑和痛苦。

当我大声说话反驳长辈时,就会被训斥“没礼貌”,当我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时,为了不给家里添麻烦而选择忍气吞声。

为了这一个“懂事”的评价,我拼命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为得到他人一个不轻不重的赞美。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觉唯有长辈眼里的“好孩子”的我,并没有突出的成绩与个性。

直到我见识了更广阔的社会后,才明白,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都以玩家心态面对一切外在的批评,从不会因为别人的异样目光而丧失信心。

于是,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迎来了迟到的“叛逆期”。

开始表达自己的心声,敢于向他人无理的要求说不,会“顶撞”父母给我强加的观念,当身边的人开始觉得我变得不听话时,我的心情却越来越舒畅,也因为我的勇敢,收获更多同频者。

活在他人的标准里,永远找不到真实的自我

一味地受他人的评判标准裹挟,会丧失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迟早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里,这是对自己的霸凌。

你迎合不了所有人,总有人会讨厌你

有一则漫画,耐人寻味:

有棱有角的正方体爱上了圆润的球体。

球体说喜欢长方体的模样,正方体就把自己削成了长方体;

不久,球体又说三角锥的样子很迷人,此时的正方体就把自己削成了三角锥;

然而,即便每一次都讨好迎合着球体,球体却一直没有满足。

而正方体一遍一遍削去了自己的棱角,越来越小,再也无法获得球体的青睐。

这样的正方体,其实在生活中也很常见。这便是“讨好型人格”。

在《不必讨好所有人》一书中,列举了若干“讨好行为”:

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因为怕对方伤心或者生气;

当自己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却总害怕打扰到对方;

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随声附和别人的看法,因为怕自己的想法不成熟被笑话;

没有边界感,过分干涉或者被迫关注他人的生活;

对自己用严格的道德标准束缚,因此总是受到冒犯而感到愤怒……

这样看似处处为他人考虑的“老好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回报吗?

然而,越是讨好别人的人,越是不能受到讨好。反而会让别人觉得理所应当,变本加厉地索取。

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委曲求全,因为没有真正重视你的人,不会心存感激,总会拿着放大镜来看你不起眼的瑕疵,鸡蛋里挑骨头。

美国影星安妮海瑟薇,容貌出众,处事稳重,出演《公主日记》后红遍好莱坞,是所有人眼里美丽动人的甜心公主。

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境优渥,夫妇琴瑟和鸣,对安妮也有心培养。

就是这样完美无瑕的人儿,却承受着所有人的抹黑和排斥。

原因竟是:过于完美,找不到缺点。

民众指责她哪哪儿都是完美的,太不真实,连喝水都很做作。

甚至连路人都要指摘她几句: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讨厌她,她太装了。

哪怕安妮为了角色剪掉长发,凭借过硬的演技获奖,却还因为致谢太久被嘲笑。

这样的无理挑剔,真是荒谬至极。

但安妮经得起责难,也捧得起赞誉,她从舆论风暴走出来。

若是有一刻因为这些闲言碎语而感伤,她都成就不了那么多经典的影视角色。

所以,人无完人,即便是十全十美,也会有人指责没有缺点。

不必迎合他人的目光,大胆绽放自己的光彩吧。

成年人该有的清醒:活出自己的尺度

作为一个清醒的成年人,从父母爱护下走出来,踏出校园的象牙塔之后,要全然地对自己人生负责,活出自己的尺度。

1、保持钝感力

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虽然饱受争议,但“钝感力”,的确是让人活得更轻松快乐的良药。

要想活出自己的尺度,保持一定的钝感力是必修课。

对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要那么在意,当你只在意自己眼下所做的事情,内心的负担就会轻松许多。

你无法控制外界嘈杂的声音,那就学会“冷淡“一些,他人的评价、指责,只是属于他人的命题,我们不去关心,它也不会存在。

罗翔老师说:“只要不关心任何人的动态,不去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简单点,钝一点,你就会发现你过得很自在。”

2、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孩子

北辰青年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活动,叫“成人托管所”。在这里,可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孩子,规划一切想成为的模样,想走过的人生轨迹。

当我们把自己抽离出来,视为自己的子女时,你所想的未来,所想获得的经历,都是自己的内心投射。

所以,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当遇到质疑时,尝试着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应该给出怎样的建议?

慢慢地,别人的观点与批评便不会影响到自己。

可能人生前二十年,父母和长辈为我们铺好了通关的道路,但此时,仍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

3、允许别人评判自由,不断认可自己

受他人观念尺度影响的人,往往是没有边界感的。

因为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总会越过那一条情感界限,将别人的情绪拢在自己身上,从而活得不自在。

但无论是怎样的亲密关系,都要清楚地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梅耶·马斯克曾深陷家暴丈夫的控制,经常受到丈夫的谩骂,讥讽她丑陋、没有文化。

这样的语气非常伤人,但梅耶冷静地告诉自己:我是模特,我不丑;我是理学学士,我不笨。

正是因为她有很明确的边界感,明白对方所说的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才有强大的内心摆脱这段糟糕的婚姻,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加拿大生活,直到她又在模特业做得风生水起。

梅耶无法阻止丈夫的恶言,但她自己没有越过界限去自证。

杨澜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妄谈创造历史,但做自己是可望可即的事。”

无数渺小平凡的存在,不一定非要去追随那一处挤满人群的目标,为了那一把无形的尺子折断自己的羽翼。

沈从文说:“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尺子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要种的种子,有自己要走的道路。

你是绽放的花朵,就不必艳羡直耸云霄的大树。

你是奔腾的河流,就不必在意沉寂不语的山峦。

这世上唯一的尺,是你的心之所向。

步伐有多远,人生篇章就有多宽阔。

愿我们都能遵循心之所向,活出精彩绽放的人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3-10 02:21:27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 10:32 , Processed in 0.0100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