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萌翻了:文言文的“之乎者也”换成“哦呢啊呀”后 2017年02月07日 16:17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3:17: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前几日,岳麓君看到一个热帖

内容是说:

如果用“呢”代替“之乎者也”的古文语气词,画风好像突然就不一样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呢!

鱼,我所欲哦,熊掌,亦我所欲哦,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呢!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了呢!

△ 最初来源微博@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这样一来,正儿八经古文的画风就变了

一起来看看萌版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呢。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呢。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啊。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呀。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哦。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啊。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啊。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啦。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呢。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呢。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啊。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呀。

也不是所有的“之乎者也”文言虚词,都能替换为“哦呢啊呀”类的语气词,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相对文言实词(名词、动词等)的范畴,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兼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有些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思你都知道么?
今天先来学习“之”“乎”“者”“也”,满满干货奉上:
【之】
1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2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铿然有声者。
3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宋何罪~有?
4
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的”:赤子~心。
5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6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7
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8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9
动词,“往”“到”:吾欲~南海。
【乎】
1
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2
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3
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4
形容词或副词后缀,“……的样子”:巍巍~。郁郁~。
5
古同“呼”,呜呼。
【者】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的人”:二~必居其一。近塞上之人,有善术~。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也】
1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曹公,豺虎~。
2
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其闻道~固先乎吾。
3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疑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4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陈述或解释:苛政猛于虎~!
5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反诘: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哉?
了解完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思,相信大家阅读古籍时就能扫除一部分障碍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01:46 , Processed in 0.0078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