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景德四年(1007),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其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老来得子。 但欧阳修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剩下他和母亲两人,后来便到湖北随州去投奔其叔父。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其母郑氏常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天圣八年(1030年)经过两次考科举失败之后,欧阳修终于在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中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倡导改革失败,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庆历新政”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晚年的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住于安徽阜阳,以游玩写诗为乐。于1072年9月22日在家中逝世。 欧阳修的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诗词欣赏
![]()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玉楼春 宋·欧阳修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 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 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
浪淘沙令 其一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来源:曾国藩读书会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