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阀“不倒翁”阎锡山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0:16: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9-7 10:16 编辑

军阀“不倒翁”阎锡山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                        

从清末到历史拐点的1949年,华夏大地上“城头变幻大王旗”,各色军阀、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其统治大多很短命。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大权从未旁落。其间虽然在中原大战失败后,有过短暂一段时间“下野”,但事实上山西的军政大权仍然由其遥控。
他就是长袖善舞的阎锡山,是民国军阀中唯一的“不倒翁”。那么,阎锡山是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的呢?
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为了生计,阎锡山在太原做过清军中的伙夫,当过店员,吃了不少苦头。
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和同盟会的军事核心组织“铁血丈夫团”,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1906年,阎锡山从振武学校结业后入弘前步兵第31联队实习,次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为第6期生。
1909年3月,26岁的阎锡山从日本毕业返国。他探知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协统姚鸿法之父姚锡光在清政府陆军部任左丞,回国时特意绕道北京谒见姚锡光,谎称自己是留日归国学生代表,施展出他阿谀奉承的伎俩,姚锡光于是写信给其子姚鸿法,授意对阎锡山予以关照。这样,阎锡山一回太原,便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三个月后升任监督。
其后,他又在太原的五大衙门大肆活动,晋见抚台、藩台、臬台、学台和道台,拜访咨局议长梁善济等上官,并同梁善济的门生邢殿元订“金兰之交”,以期得到梁善济的青睐。果然梁善济到处逢人说项,对阎锡山赞美有加。标统夏学津是山西巡抚丁宝铨的亲信,阎锡山就设法与夏学津接近,经夏学津介绍成为丁的门生。这年10月,他又参加清政府陆军部门举行的留日归国学生会试,考得陆军步兵科举人,被任为陆军第86标(也称第2标)教练官,相当于副标统,而标统正是夏学津。
当时清廷在山西驻军为一个混成协,辖两个步兵标(即八十五标和八十六标)、骑兵、炮兵各一个营,工兵、辎重兵各一队,归山西陆军督练公所节制指挥,公所总办就是曾任混成协协统的姚鸿法。第二年,由于丁宝铨和夏学津二人被参劾而离晋,阎锡山升为标统。
此时阎锡山一面与清廷权贵勾结,取得朝廷的信任;一面又以同盟会会员和“铁血丈夫团”成员身份,成立了一个核心组织,培植亲信,并结交不少革命党人,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当局害怕起义收走了子弹),未能发难。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当即决定起义。29日晨,该标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攻占巡抚署,起义大获全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9 15:30 , Processed in 0.0072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