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追念的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流人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0:18: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追念的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流人物?                                         2018-08-05 07:00                                                   

                  

文 | 青风若凡

来源|青风若凡(ID:qfrf2018)

0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词人苏轼,在他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下这首词,怀念周瑜。

在戏剧中有句话深入人心,“既生瑜何生亮”。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了,这实在违背历史,其实诸葛亮和周瑜没有多少交集。至于诸葛亮劝说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诸葛亮与周瑜的交锋。

周瑜,字公谨,人称周郎或周公谨,长得非常好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男神一枚。周瑜祖上也是当官的,他的叔父是丹阳太守。周瑜的爷爷周景和他叔父周忠都做过太尉,都是大官,家世就强人一等。

周瑜讲义气重感情,为人慷慨大方,智勇双全,智谋和郭嘉相当,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帅才。

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但他的功劳,却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局面。假如不是周瑜死的早,那很可能是吴魏争霸了。

要想全面了解周瑜,应该分为两个时期,孙策时期和孙权时期。当然,周瑜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当属赤壁之战,充分展现了周公瑾的帅才。


02

说周瑜是重情重义的汉子,必须要有案例来说,这个完美的男神,做了哪些事值得我们如此评价呢?

吴主孙权的父亲孙坚,兴义兵讨伐董卓,为了解决后顾无忧,将家眷安置在了舒县。孙权的哥哥孙策与周瑜年龄相当,周瑜同孙策交谊深厚。周瑜将大路南面一所大宅院让与孙策居住,还经常去后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各种生活所需两家共用。

这放在一般人可就没这么慷慨大方,哪能一处大宅,说给就给呢,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周瑜还经常去拜见孙策的母亲,难怪后来孙权他老娘说,我一直把周瑜当儿子看待。

后来周瑜想看望在丹阳当官的叔父,正巧碰到孙策打算东渡长江,到了历阳,孙策派人送信告知周瑜,周瑜看到信后,就领兵前来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地说:“我得到了你,大事就顺利了。

于是周瑜跟随孙策前往攻打横江、当利,全都攻克。随即又渡江进击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军曲阿,刘繇逃走,此时孙策的军队已扩展到几万人。孙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会两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还是回军镇守丹阳,去镇守丹阳。

就凭孙策对周瑜说的“你来了,大事就顺利多了”这句话,可见周瑜对孙策能顺利攻下那么多地盘功不可没。

孙策可是个厉害人物,江东的基业是由孙策奠定的。而在孙策还是袁术手下的将军时,周瑜就跟着孙策干了,这可不仅仅是讲义气重感情那么简单。


03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当时江东并不稳定,周瑜和张昭扶孙权上位,而且第一个向孙权行上下礼仪。这看似简简单单的礼仪,却实实在在为孙权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奠定了威仪,其他人也纷纷跟着效仿,稳定了江东。

以周瑜当时的威望,要想篡夺了孙权的位置,估计也是轻而易举,但周瑜没有这样做,反而不遗余力扶保孙权。因此在周瑜死后,孙权常常怀念周瑜,也优待周瑜的后人,感念周瑜的美德。

周瑜的智谋,主要体现在三件事中:一是赤壁之战,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充分体现了周瑜军事才能。二是软禁刘备,分散关张二将的政治权谋。三是图谋四川,欲实现与曹操争夺天下的宏伟大志。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攻打江东。由于东吴和曹操的实力悬殊太大,谋臣们都非常惧怕。曹操不仅兵多将广,而且当时曹操已得到了刘琮的水军,东吴长江天险的优势也不存在了。包括扶孙权上位的重臣张昭在内,都主张投降。

在东吴危亡的关键时刻,唯有周瑜反对投降。周瑜分析当时的形势如下:

一、曹操是篡汉的,名不正,言不顺,不得人心;二、孙权也是个雄主,手下有名将和精锐水军,战力不可小觑;三、曹操后方不稳,有马超和韩遂之患;四、曹操在冬季粮草补给困难。

这四点都是兵家大忌,而曹操逆势而行,必然无法获得胜利。于是孙权采纳了周瑜的主张,决定迎战曹操。

当时恰逢刘备被曹操打败,企图南撤渡过长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共商抗曹大计,才有了后来的孙、刘联军共抗曹操,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周瑜与黄盖诈降,用火烧了曹操舰船,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局,导致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不得不退守北方。周瑜又和程普进发南郡,隔着大江与曹仁对峙,吓退曹仁。

此一战,以孙权一方胜利告终,彻底让孙权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这主要是周瑜的功劳。


04

赤壁之战胜利后,周瑜建议软禁刘备,孙权未能采用。但这个计谋,肯定是正确的,因为郭嘉也曾经给曹操提议过软禁刘备。

周瑜上奏说,刘备以枭雄的姿态,且有关羽、张飞熊虎般的猛将,他一定不会长久屈身为他人所用。依我之见,现在最好的计策是把刘备迁置到吴郡,为他修建最豪华的宫室,多给他一些美女和他喜好的东西,以此满足他的享受。再把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这样的人钳制他们,让他们与我们一道作战,大事即可成功。

如今迁就他割让土地来资助,让这三个人聚在一起,又都安放在边界疆场,恐怕是蛟龙得到云雨,终非池中所容纳得了的。

周瑜这个计谋很完善。囚禁刘备,消磨他的志向。历史上的权谋家,多数用此种手段来消磨有能力的人,最后为自己所用。今天领导想用这一套路来使用有能力的人,同样是能奏效的。

可惜周瑜这样一个计谋,没有被孙权采用,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05

再来说周瑜图四川的大智谋。当时刘璋正任益州牧,北面有张鲁为寇相侵,周瑜于是到京口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受挫折,正担心自己内部发生变乱,未能与您对阵作战。请允许我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进军攻取蜀地,得蜀后再吞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将军在那里固守,以便与马超结援呼应,我再回来与您一起占据襄阳进击曹操,这样攻取北方就有希望了。”

这是周瑜为孙权献上争霸天下的计划,智勇双全的周瑜,也想实现自己的大志,为孙权统一天下。


06

奈何天妒英才,天不遂人愿,周瑜的宏图大志未及实现,就因病英年早逝。据《三国志》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其他更多的关于这位三国帅才的死因并没有更多历史资料可考。

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因嫉妒生病最终不治,皆为历史演义。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青风若凡解读三国人物,皆以史为据,在此不作演绎杜撰。

周瑜的智谋可以说和鬼才郭嘉持平,既通晓战略又精通战术,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物。

《三国志集解》评价周瑜: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

假如周瑜没有过早病逝的话,他图谋四川的大计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刘备的蜀国也可能不会建立。再加上周瑜软禁刘备的大谋略大智慧,可以说是孙吴版的“隆中对”,如果能够有效实施,三国历史结局,或许真未可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英年早逝的三国豪杰周公瑾,留给历史的是遗憾。每当我们读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怀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0:42 , Processed in 0.0199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