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为谁而作,十年之期千古悼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4:42: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为谁而作,十年之期千古悼亡                                         2018-08-13 00:39                                                   

她是苏轼人生第一位结发之妻,她聪慧过人,虽早早地离开人世,却也让苏轼一生都念念不忘,永远记得“小轩窗,正梳妆”的甜蜜。他是什么样的女性能让苏轼这样天才而博学的人、这样智慧而风趣的人,这样经历了生活和人生的起伏跌宕的人,如此柔肠百结,如此肝肠寸断,如此泪水千行?
苏轼在他年轻时欲隐林泉,不愿结婚,不愿出仕,迫于父母之命,才改变初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跟王弗结婚了,苏轼与王弗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不是一对年轻男女强烈感情的产物。以苏轼这样的心态和他倔强的个性还这么自信的人,他能够跟王弗结婚,并且能够在婚后跟她有不错的感情,这只能说明一点他们两情是相悦的。王弗是他的结发妻子,是他的爱情和婚姻的起点。苏轼是个很重情意的人,他跟王弗结婚的时候十九岁,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波折。王弗比他小三岁,当年只有十六岁,同样是天真烂漫。他们一起经历人生青春最美的阶段,就足以使苏轼对她魂牵梦萦。

弗之所以能够引得苏东坡对她如此地想念。首先王弗父亲乡贡进士王方,他出身书香门第之家。 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我们可以想象这样出身的女子和苏轼这样同样有文学修养的人在一起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共同点,能在苏轼的生活和学习中给苏轼不一样惊奇,绝不是像平凡女子那样相夫教子一定有她的优点。用苏轼对她的评价她的个性是“敏而静”也就是聪明张扬。而苏轼个性开朗、率真心中有事不吐不快,她和苏轼是很典型的互补型的伴侣。苏轼刚做官的时候远离父母,经常喜欢迎来送往这个妻子时常幕后听言 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给他提意见告诫他,苏轼当时意气风发很自信,对王弗的这些话不以为然,也可能是姑妄听之,并没放在心上在他等到后来他吃了很多亏之后,他在朝廷朝政的风浪当中摔打了很多次之后,他再想起他这个夫人给他的忠告,他怎么能不思念她呢?苏轼不得不承认,夫人在识人处事判断比他精准得多。王弗时常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苏轼,对苏轼人生而言是不可替代的。

王弗虽然是他的结发妻子,但是他们俩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太短了,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他们在一起只生活了十一年,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儿子。所以王弗去世以后,苏轼在墓志铭里边写道: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意思说“你走了,将来我靠谁呢?”四十岁的苏轼已经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后在他夫人去世十周年时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 这首词九百多年来,在不同的朝代都一直被广为传诵着,也是文学史上众多悼亡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首。当我们了解到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后,再读这首词,那种情感、那种沉痛、那种深切,足以让后人也一样“泪千行”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词的大意是:你离我而去已经整整十年了,我俩一个生者一个死者,处在两个茫茫然的世界中。用不着刻意地去思念和回忆,我自始致终从来都不会忘记您。想起您千里之外( 密州 跟彭县之间相隔千里)的孤坟,这种凄凉的心情真不知何处可以诉说。就算我们两个突然在路上相逢,您可能都认不出我来了,因为此刻的我已是满面风尘、耳边的头发已变得象霜打的一样白。 夜晚来临,在幽幽的睡梦中,我忽然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回到了从前我们恋爱的光阴中。还是你出嫁前的那间闺中小屋,还是那扇小小的窗户,你正在窗前梳妆打扮。我们互相对望着,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只有深情的泪水不停地从你我的脸上淌落。那年年月月让我为之牵挂为之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明月之夜下的那片小松冈,那是我们自由恋爱约会的地方!
苏轼越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坎坷就越发的思念妻子。这是真情的流露是对亡妻的追思,“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来评赞苏轼这首《江城子》。在这首词中寄托了太多苏轼对王弗的思念,那是一种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空的思念。 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致使苏轼柔肠百结肝肠寸断泪水千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0:43 , Processed in 0.0499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