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为粟裕配备的11位副总长 为何只有2个半到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8 06:26: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央为粟裕配备的11位副总长 为何只有2个半到任

2021年05月28日 05:21:56



1954年10月31日,粟裕担任了总参谋长,他是新中国继徐向前之后的第二任正式的总参谋长。应该说,粟裕的能力已经非常之强了,完全能够胜任总参的工作。可是中央同时却又任命了11位副总参谋长,给粟裕当帮手。
有读者朋友可能要问了,是不是有点多了?表面上看着很多,其实真正能够到职到任的仅“2个半”人,也就是说,粟裕只有“2个半”的真正帮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主席对粟裕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粟裕是第一大将,他战功赫赫,足以评为元帅,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吧,只评了大将,但是毛主席对粟裕非常器重,是把他作为元帅使用的。新中国第一任总参谋长徐向前是元帅。

韩先楚名气那么大,为何在志愿军三位副司令员中,排最末位?
徐向前身体不好,由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职务,聂荣臻也是元帅。1951年底,粟裕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协助聂荣臻主持总参的很多工作。从内心来说,粟裕不想到总参工作,他更愿意去部队或者院校,打了半辈子仗,他想静下心来,系统总结一下以往战争的经验,以应对未来的战争。

(粟裕和徐向前)
可是周总理亲自来找他谈,还说毛主席亲自点了他的将。粟裕没话可说了,他必须服从毛主席的命令。到1954年,又是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
这个命令并不突然。因为之前毛主席已经亲自找粟裕谈过话了,谈了中央对他的工作安排,粟裕当时感到很吃惊,对毛主席说,他不能胜任这个职务。毛主席却十分笃定地说,
根据我的了解,你可以胜任!
话说到这个份上,粟裕不好再推辞。从当初担任副总参谋长,到如今担任总参谋长,都是毛主席亲自提名的。当时的粟裕47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只有努力工作,才不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和重托。但同时,毛主席又说,
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你努力干吧。
中央同时任命了11位副总参谋长协助粟裕工作。他们是黄克诚、张宗逊、陈赓、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
11位副总参谋长,竟有8位都不能到任,他们只是挂名
粟裕这个总参谋长,一下子领导了11位副总参谋长,阵容非常庞大,非常华丽呀。因为这11位副总参长,有2位后来和粟裕一样,都是大将,即黄克诚和陈赓,剩下9位全都是开国上将。
戎马一生的粟裕,恐怕还没有带过这么华丽的队伍吧。不过呢,实际上,粟裕并没有那么多帮手,很遗憾,这些副总参谋长中,大部分都不能到总参上班。
比如黄克诚吧,他当时的兼职非常多,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又是第一届国防委员,更为重要的他是军委秘书长,还是国防部副部长。一个军委秘书长就够他忙碌的了。黄克诚还兼任总后勤部长,整天忙得是焦头烂额,他肯定是没有时间到总参上班了。
比如张宗逊,他同时兼任军校部部长,主要精力放在军训和军校工作,张宗逊是黄埔五期的高材生,办军校,搞军训,那是他的专业。下一步,张宗逊还要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也没有时间到总参来上班。

(1957年,总参谋长粟裕和邓华在松花江游艇上)
还有邓华,他兼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前身东北军区),沈阳军区作为一个大军区,管着幅员辽阔的东北三省呢,边界那么长,事情那么多,也是千头万绪,邓华坐镇东北,也不会来总参上班。
彭绍辉当时还在西北工作,他是西北军区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准备来京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也不到总参上班。
杨成武就更不用说了,也很忙,他是北京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还是防空军司令员,兼职非常多,肩负着保卫首都和中央首长安全的重任,暂时也不会到总参上班。
还有王震,他是铁道兵司令员,统领一个大兵种。要想富,先修路,新中国刚刚成立,铁路就是大动脉,迫在眉睫。王震亲率10万大军到施工一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全国各地忙的是不亦乐乎。
许世友在南京,来不了,韩先楚为什么也没来
许世友自然也无法到任,和邓华的情况一样,他兼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镇守华东,责任重大。华东是东南沿海富庶之地,也是边防国防的重点地带,不能有半点闪失,许世友的主要精力当然也是在地方。
许世友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期担任粟裕的部下,却不能进京给老首长当帮手,实在是一种遗憾。那么,旋风司令韩先楚呢?很多网友说,上将中的韩先楚,就相当于大将中的粟裕。
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粟裕能打仗,百战百胜,韩先楚也能打仗,百战百胜,他们都是为战争而生的战将,好像一辈子就会打仗,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果韩先楚到总参谋部来给粟裕当帮手,两大名将在一起工作,那一定会碰撞出不少火花,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发生,也是总参谋部的无上光荣,空前盛事。

很遗憾,韩先楚也来不了。有读者朋友要说了,和许世友的情况一样,韩先楚在福州军区当司令员呢,所以来不了。错了,福州军区在1956年才成立呢,韩先楚在1957年才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司令员。
当时的韩先楚在哪呢?和许世友一样,他也在南京,在军事学院学习呢。军事学院成立,院长刘伯承希望高级将领能到战役系学习,韩先楚报名去了,因为文化水平低,他太需要学习了。
进入军事学院,韩先楚学习非常认真,也非常刻苦,一直到1957年才毕业。被中央任命为副总参谋长,韩先楚是在军校里学习。被授开国上将,韩先楚还是在军校里学习。
1957年韩先楚毕业了,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的位置那么重要,他更不可能留在总参谋部上班了。惜乎!韩先楚没有留在粟裕身边一起工作。
张爱萍来报到了,彭老总却让他搬到四楼,把他“借走”了
现在的情况是,11位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张宗逊、邓华、彭绍辉、杨成武、王震、许世友和韩先楚等8位,都无法到职。那为什么还要任命他们为副总参谋长呢?
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单位里,可以多从总参谋部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当然了,如果总参开会,需要他们到会,他们肯定要来,需要他们去做什么工作,他们也必须去做。
8位副手来不了,还剩3位。李克农到任了,他是搞情报工作的,到总参谋部上班,粟裕仍然让他分管情报工作。有一个情况我们也都清楚,李克农的身体很不好,抗美援朝后期,他负责和美方谈判,就是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的。
1957年,李克农不小心摔倒,不幸得了脑溢血而住院。虽然经过治疗,稍微好转,其实他帮粟裕分担不了多少工作。1962年,李克农不幸病逝,享年只有63岁。

(粟裕的身后是张爱萍)
张爱萍也到任了,不过比较晚,1954年的张爱萍正在浙东前线,负责指挥解放一江山岛。那是一次多种兵种配合的登陆作战。张爱萍是在1955年才来总参谋部报到的。
粟裕让张爱萍分管军务动员和行政管理。遗憾的是,张爱萍也不能常在粟裕身边帮忙。当时总参谋部和国防部在一个楼上办公,国防部长是彭老总,他在四楼办公。
而张爱萍曾经是彭老总红三军团将领。粟裕经常让张爱萍直接向彭老总汇报工作,彭老总也经常找张爱萍研究一些问题。为了工作的方便,彭老总就让张爱萍搬到四楼,和自己一层楼办公,反正那一层楼他也用不完。
你瞧,张爱萍就这样被彭老总“借走”了。
陈赓只能来“半个人”,两位大将成莫逆之交
不得不说,粟裕这个总参谋长,真是好孤单啊。别急,还有陈赓呢。陈赓和粟裕是最为著名的两位大将,也是最能打仗的两位大将,他们两位非常惺惺相惜。不过,陈赓只能来半个人。
他也很忙,陈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兼职,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这个军校是陈赓一手负责筹建的,凝聚着陈赓的大量心血,也为共和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军事工程学院在东北的哈尔滨,陈赓这个院长当然要经常到军校里去。

(粟裕和陈赓)
军校之外的时间,陈赓才能去总参谋部上班。所以,陈赓只能来“半个人”。粟裕非常器重陈赓,陈赓也非常尊敬粟裕,他们两位私交不错。粟裕就让陈赓分管最为重要的作战工作。这也是陈赓最为擅长的。
陈赓担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就是粟裕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推荐的。在总参谋部,陈赓和粟裕有一段共同工作的美好经历,他们几乎无话不谈,成为莫逆之交。粟裕外出期间,就让陈赓代理自己的职务。
所以说,粟裕这个牡丹,虽然有11位绿叶相扶,其实真正能帮他分忧却寥寥无几。那一段时期,是粟裕一生非常忙碌的时期,也是总参谋部历史比较辉煌的一段时期。毛主席没有看错人,粟裕完全可以胜任总参谋长的职务,粟裕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总参谋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8:23 , Processed in 0.0077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