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提醒:别轻易招惹胡琏,许世友哼了一声,下令全军猛扑过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8:5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粟裕提醒:别轻易招惹胡琏,许世友哼了一声,下令全军猛扑过去                                                                 2025-01-29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1977年6月22日深夜,国民党一级上将
胡琏
突发心脏病在台北去世。
这位以擅使谋略著称的一代名将,曾在1943年率中国守军在石牌保卫战中,以弱胜强大败日军,
毛泽东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猛将,心中却藏着一个不敢提及的对手。
据胡琏家人说,晚年的胡琏潜心研究近代历史,留下许多著作,但是却对一个人只字不提,
这个人就是粟裕

为什么粟裕在胡琏心中有着这样的位置?到底是哪一段往事让他不堪回首呢?事情要从1947年一场关键的阻击战讲起。
一、让人头疼的老对手
1947年,解放战争局势逐渐进入反转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
陈毅和粟裕
的领导下,取得了
莱芜战役
的胜利,这次战役共
歼灭敌军5.6万余人。

成功打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
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很快展开了报复
,调集重兵,再次发起对鲁中地区的进攻。
当粟裕拿到国民党主将名单,一个名字刺入眼帘,正是整编十一师师长
胡琏

这是一个打过交道的老对手,作战的风格粟裕很熟悉。
胡琏是蒋介石麾下一员有勇有谋的战将,当年他率领的11师辗转在中原和华东两路战场,给刘伯承,粟裕,陈毅的部队造成很大麻烦,
这个人打起仗敢拼命,又擅于谋略,很难被抓住狐狸尾巴。

1946年胡琏曾与粟裕有过一次交手的经历。
当时的胡琏与
戴之奇
联手,率领11师与整编69师一同追击粟裕,企图在宿迁一带围堵粟裕部队主力,不想
粟裕使了一招诱敌深入,把戴之奇的68师就地全歼。
然而胡琏的11师却毫发未损,原来
胡琏一直跟在戴之奇的身后观察战况
,他每一步都是百般提防,
生怕进了粟裕的圈套。

就是
当时胡琏的谨慎小心,让粟裕产生了轻敌的想法
,他感觉11师不过如此,这送到嘴边的“肥肉”怎么能不吃?
粟裕派出的叶飞先遣部队绕过11师背后搞突袭,想包圆胡琏主力,谁想这一次直接捅了贼窝,
叶飞一炮打进了胡琏的指挥所,不知敌情如何的胡琏赶紧指挥后退。
然而这件事让粟裕很是后怕
,要知道当时胡琏部队距离戴之奇的68师还有一公里的距离,他只是派出一部分兵力佯装与68师齐头并进,
如果叶飞当时乘胜追击很可能被胡琏打一个反包围,这让粟裕惊出一身冷汗。

粟裕的后怕不是没道理,
在后来的南麻战役中他又见识了胡琏的真正实力。
1947年7月的一天,
毛泽东对着桌上粟裕发来的一大堆捷报,眉头慢慢皱起来
,他预感到这样势如破竹的胜利不一定是好事情。
仔细分析了战况之后,他迅速发出撤退的指令
,而此时的粟裕正兵临南麻城下,城中胡琏已经死磕四天,一旦攻进城去就又是一次孟良崮级别的胜利。

然而毛泽东的担心没有错,
这果然是胡琏的一个陷阱!
胡琏采取了诱敌深入,两面包抄的做法,暗中部署邱清泉的第五军与黄百韬的25师协同作战,准备给粟裕包个饺子。
要不是毛泽东及时发出撤退的命令,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经过几次交手,粟裕对胡琏这个对手的狡猾凶猛有了深刻的认知,
当这个名字又一次出现在对手的名单里,粟裕顿时感觉头疼不已。

然而此刻面对蒋介石布下45万大军,誓要碾压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的架势,粟裕和陈毅计划派出1纵,3纵,10纵侧击泰安,先吸引并吃掉整编75师和整编85师两个弱旅。
然而这两个师却迟迟不肯出手,就在两军僵持不下的时刻,
华野指挥中枢却被胡琏这个老狐狸盯上
,他率部从沂蒙山区一路赶来,
这一招围魏救赵让我军局势一下子被动起来,必须把胡琏拦住,
眼下要如何迎敌?
粟裕在作战图上找到了执行任务位置最佳的纵队,华野九纵。

而这司令员不是别人,正是他当年的老上级,许世友。
二、大刀团长遇上老狐狸
许世友,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人物。
许世友为人性格豪爽骁勇善战。年幼家贫的许世友随高僧上了少林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练就了他一身侠肝义胆,因为许世友经常一刀下去让敌人身首异处,
人送外号“大刀团长”。
不过
许世友有个世人皆知的特点,那就是他的爆竹脾气
,发起火来不得了,在部队人人怕他也敬他。

粟裕和许世友关系可不一般,世人多传他俩关系不好。其实不然,
据说粟裕老母亲晚年在南京都是许世友帮忙照顾的,可见他们的革命情谊匪浅。
然而在战场上,许世友对粟裕一直不服,因为红军时期许世友曾经是当时主力军的军长,而粟裕只是个三千人的参谋长,
在军级上许世友也算是个上级了。
到了解放战争,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许世友作为纵队司令员要听命调遣,心中多少有点不甘。
当时许世友率领的华野九纵,也正是华东野战军手里的王牌主力,非重要时刻不会轻易出手。

4月18日,刚刚吃过午饭的许世友照例和战友们研究局势,突然一个勤务兵匆匆递上一份紧急电文,正是粟裕命令九纵许世友部队要在19日赶到蒙阴城
白马关
一线,阻击整编11师,以策应我军泰安方面作战。
时间急任务重,接到任务许世友立刻准备动身投入战斗,然而出
门前却接到野司专门打来的电话,特地传达粟裕司令的提醒“千万不要轻易招惹胡琏”,这句好意叮咛却让许世友那股子牛脾气蹭地窜起来,他哼地一声挂断电话。
粟裕的担心不是没有来由,许世友想要完成任务面对着几个困难。

首先,白马关距离他的队伍有一百二十里地,而离胡琏只有二十多里,而
白马关是胡琏去到蒙阴的必经之路,是我军阻击胡琏部队的战略要隘,所以动作要快。
其次,胡琏手里的是全美机械化部队,凭借这一手看家的行头,整编11师也被冠以“救火队长”的美誉,这飞机对大刀,谁能占据上风还不好说。
最让粟裕担心的就是胡琏这个人的作战风格狡猾诡诈,他怕许世友轻敌上当。
然而这位大刀团长也是粗中有细,他明白现在时间就是战局致胜的关键,便
派遣刘涌的27师作为第一梯队先行出发,一定要赶在胡琏前赶到白马关。

三、神行太保许世友
当胡琏提到白马关战役失利一事,曾经这样给自己找台阶下:
“我这次的对手是神行太保许世友,一夜奔袭123里,我们哪个做得到?”
他说的没错,在白马关阻击战中,许世友派出的先行部队要疾行120里地,才能到达白马关,然而当时胡琏距离此地只有20里地,
这意味着刘涌的部队要以六倍的速度赶到作战地点,在胡琏眼里,许世友的部队就是传说中的“神行太保”。
其实刘涌率领的27师也不是神,他们之所以兵贵神速,用的就是我军一向克敌制胜的法宝——
钢铁意志。

刘涌接到任务的时候,许世友曾经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许世友的脾气他是了解的,
既然接了这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豁了命也要完成的。
许世友一向喜欢接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他的老部下,刘涌又怎么能辜负许世友的信任?
他身先士卒带头一路狂奔,更是第一个跳下湍急的河水给战士们做表率
,而将士们也不敢懈怠,跟着刘涌向前冲。

与此同时,胡琏的队伍正不紧不慢地往蒙阴赶。
依仗着自己手里的全美机械师,胡琏已经是胜券在握
,他知道我军在火力上是远远不及他11师的,白马关势在必得。
当刘涌的部队冲上白马关的最高点,正是早上7点多钟,
一夜没合眼的刘涌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汗水,就要安排手下找岩石作为掩体,准备战斗。
此时整编11师也赶到了山脚下,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四、白马关阻击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白马关地处沂蒙山山梁之上,是个去往蒙阴的必经关卡,刘涌派出的26师77团4连战士与19日凌晨闪电般抵达了白马关,随后刘涌的主力部队也赶来利用岩石部署好防御工事。
此时得知白马关已经被我军占领的胡琏,开始了他猛烈的火力攻击。
胡琏的作战套路是,
先集中优势火力猛攻,再派出旅团部队轮番冲锋。
通过观察,
胡琏断定我军驻扎在白马关的火力单薄,很容易就能撕开口子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像他想象那么乐观。

在26军驻守的阵地,炮弹就像下饺子一样噼里啪啦的落下,整个山梁被炸的颤抖,而26军的战士们,从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爬起来,端起刺刀就和冲上来的敌人肉搏,双方纠缠近身战,
胡琏的大炮也不管用了,在这个空当,刘涌派遣部队向山下的敌人冲去。
就这样,
刘涌的26军成功的抵抗住了胡琏11师的狂轰滥炸和轮番冲锋,牢牢守住白马关。
胡琏眼看自己的套路没有奏效,便开始计划夜袭我军。
不想大刀团长早有部署。
许世友向刘涌发出指示,要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夺取战略主动权。

当天夜里,刘涌派出两个团的小分队,悄悄摸进敌人驻扎在黑山的营地。
与此同时,胡琏也在组织兵力准备偷袭26师,然而
我军先行一步在他们集结的营地附近展开攻击,这一招打的敌人猝不及防
,乱做一团,26师趁机夺取黑山。
黑山失守的胡琏恼羞成怒地向黑山展开又一轮轰炸,这时候
许世友下令刘涌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把敌人引到不利地形中,使其火力施展不开。

没想到一向狡猾的老狐狸居然也上了当
,他看见黑山失而复得,更是自负地断定白马关我军驻守力量薄弱,想着乘胜追击一举拿下,看着敌人一步一步进入我军包围圈,
刘涌一声令下关门打狗,侧翼76团把敌人打的晕头转向,退下山去。
就这样在许世友的指挥下,胡琏的11师四天都未能攻下白马关
,成功为泰安围攻的华东野战军形成策应,4月26日,泰安被我军攻占,而被挡在白马关的胡琏也只能铩羽而归。
这次白马关阻击战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胡琏的嚣张气焰,而
胡琏这只老狐狸也让大刀团长狠狠地揪了一把尾巴。

结语
白马关阻击战是许世友与胡琏第一次交锋,就
让胡琏这个老谋深算的悍将摔了一个大跟头。
经此一役,胡琏也被许世友安上一个
“狐将熊兵”
的美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这场战役中已经可以看到国民党的最终命运,全副武装,
火力全开的美械装备也没能让胡琏越过一个小小的白马关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哀兵必胜,绝路逢生,在许世友的9纵将士身上,我们看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这勇来源于他们对必胜的信仰。

参考资料:
华小勇.粟裕与胡琏的战场争锋[OL].人民网,2017-07-06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蒋介石内战中用人3大失误[OL].新华网,201703-24
贾晓明.“大刀团长”许世友[OL].人民网,2017-09-29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1:32 , Processed in 0.0089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