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是燕大校花,被钱钟书写进小说,后半生饱尝艰辛,79岁震惊世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07:56: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她是燕大校花,被钱钟书写进小说,后半生饱尝艰辛,79岁震惊世人                                                                 2025-02-25 06:22                                        发布于:浙江省
   
大揭秘!燕大校花的传奇人生,比电影还震撼

家人们,今天可得好好跟你们唠唠这位传奇人物!她的故事要是拍成电影,那票房肯定能爆火,直接称霸影视圈!她就是燕京大学校花赵萝蕤,一个从风光无限的校园女神,到被生活狠狠折磨,最后却能惊艳全世界的奇女子。她的人生有甜得像蜜的爱情,有苦得令人落泪的遭遇,有绝望到想放弃的时刻,更有令人看了就热血直冒的逆袭,全程没有一点令人想跳过的地方,绝对能把你的目光紧紧抓住!

天才少女的超级升学路,一路火花带闪电。你能想象吗?别的小孩8岁的时候还在为小学数学题绞尽脑汁,脑袋都快想破了,赵萝蕤却像身上装了个超厉害的学习加速器,直接开启了疯狂跳级模式。初一读完,嗖的一下,就跳到高二去了,20岁就风风光光、顺顺利利地从燕京大学毕业了。这速度,快得真的令人不敢相信,坐火箭都没她这么快!

本科毕业之后,她把目标定在了隔壁的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考试成绩一出来,好家伙,英语考了满分,德语却考了个零分。要是换做别人,估计得又哭又喊,觉得自己和清华彻底没缘分了,以后和这所好学校再也没关系了。可清华就好像有一双能看透人的透视眼,一眼就看中了赵萝蕤身上那股独特的、谁都没有的劲儿,大手一挥,直接破格录取,还发了一年奖学金。事实证明,清华这一波操作太对了,赵萝蕤一进清华,就像一颗星星开始发出耀眼的光。

翻译界杀出个超级黑马,直接把文化圈炸翻。刚进清华没多久,赵萝蕤就接到了一个超级大挑战。戴望舒找到她,跟她说:嘿,你来翻译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吧!这《荒原》可太难搞了,里面全是密密麻麻、又生僻又拗口的英文单词,那些单词就像一群张牙舞爪、要吃人似的小怪兽,一般人看了头皮都得发麻,心里直发怵。但赵萝蕤可不是一般人,她就像个身怀绝技、特别厉害的大侠,一点都不害怕。她在书桌前一坐下来,就开始施展她的神奇魔法,把那些英文单词变成了又准确又优美、韵味十足的汉字。这一翻译可不得了,直接在文化圈掀起了一场超级大风暴,就像一颗炸弹在文化圈炸开了花。邢光祖大师都忍不住夸她,说她是中国翻译界花园里最特别的那朵花。就问,还有谁能像她这么牛?

校花的恋爱脑时刻,这择偶标准太绝了。赵萝蕤不光学习厉害,成绩特别好,长得还特别漂亮,是燕大公认的校花,大家都叫她现代林黛玉。在钱钟书遇到杨绛之前,这位大才子也对赵萝蕤心动过,还把她写进了小说《围城》,书里那个娇俏可爱的谭晓芙,原型就是她。

可谁能想到,赵萝蕤的择偶标准和别人完全不一样,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样。她看上的是当时还没什么名气、不怎么被人知道的考古学家、新月派诗人陈梦家,而且还是她主动去追人家的。别人问她为啥喜欢陈梦家,她的回答能把人惊得下巴都掉地上:我最讨厌他的诗了,就因为他长得帅。这理由,直白得令人又想笑又想哭,但又觉得特别真实,就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想法。

她的父母当然不同意这门亲事,嫌弃陈梦家家里穷,没钱没势的,还把她的生活费给停了,不给她钱花了。但赵萝蕤可不是那种轻易就放弃的人,她越被反对就越有干劲儿,越挫越勇,最后在1936年,还是和陈梦家办了一场简单却很温馨、充满爱的婚礼。

战火中的生活,大小姐秒变全能超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萝蕤和陈梦家跟着学校搬到了西南联大。当时西南联大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夫妻不能在同一所学校教书。赵萝蕤觉得妻子就该为丈夫做出点牺牲,于是就回家当起了家庭主妇。这一下子,她从一个连厨房门都很少进、什么家务都不做的大小姐,变成了啥家务都得自己干、什么都会做的全能主妇。

每天天还没亮,外面还是黑的呢,她就得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匆匆忙忙地钻进厨房生火做饭。在那个兵荒马乱、到处都是战火的年代,想安安静静地读完一本书,或者痛痛快快地说一段话,都成了特别奢侈的事儿,真的是想都不敢想。但赵萝蕤这个爱读书的人有自己的办法,烧柴的时候,腿上还放着一本狄更斯的小说,就这么在艰难的生活里,想尽办法挤出时间来读书,一直坚持到1944年。

赴美求学,命运的超级过山车启动。1944年,陈梦家收到芝加哥大学的邀请,去美国教书,赵萝蕤就陪着他一起去了。陈梦家可不是一般的丈夫,他特别支持赵萝蕤的文学梦想,还拿出一部分奖学金,让她继续在美国读博士。1947年,陈梦家先回国内了,赵萝蕤就留在那儿写博士论文。

可到了1948年,她一听说北平马上要解放了,想都没想,一秒钟都没犹豫,就决定放弃第二年就能拿到的博士学位,提前回国了。她满心以为回国以后就能在没有战争的环境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做学问,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更大的苦难还在后面等着她呢,就像一个大陷阱在前面等着她掉进去。

时代的重击,精神崩溃的至暗时刻。回国后,时代的大风暴就来了。赵萝蕤年迈的父亲被拉出去做检讨,她和陈梦家也被不停地盘问、审查。这一连串的打击,就像一记记重重的手,一下一下地打在赵萝蕤身上,把她的精神彻底击垮了。陈梦家本来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像她在黑暗里的一盏灯,可就连这根支柱也倒了,陈梦家实在受不了这些折磨,选择了自杀。

那段日子,赵萝蕤是怎么熬过来的,没人知道。她孤孤单单一个人,没有孩子,还一直被精神疾病折磨着,身体和心里都特别痛苦。但她没有被打倒,而是一头扎进了书籍的世界里,在书里寻找安慰,就像在黑暗里找到了一个温暖的角落。

71岁逆天改命,79岁震惊全球
1983年,71岁的赵萝蕤当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这还不算完,她又干了一件令人惊掉大牙的事儿——决定翻译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的巨作《草叶集》。

在又小又简陋的房子里,她没日没夜地趴在桌子上工作。这一坚持就是12年,整整12年啊,终于完成了这部超级难翻译的巨作。这成果一出来,直接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就像在世界上大声喊出了她的名字。芝加哥大学还专门为她颁发了专业成就奖。79岁的她,再次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她的厉害,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赵萝蕤的一生,就像一场充满了挑战和奇迹的大冒险。她有过令人羡慕得不行的辉煌,是校园里人人都知道的风云人物,是翻译界特别厉害的天才;也有过令人痛心到极点的低谷,精神失常,失去了最爱的丈夫。但不管生活给她出了多大的难题,不管生活怎么折磨她,她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从来都没有熄灭过,就像一盏永远亮着的灯。
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没有她这么大起大落,没有这么多的波折,但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我们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赵萝蕤,她在那么绝望的境地里都能重新站起来,重新开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所以,不管生活给我们出什么难题,都要像赵萝蕤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别害怕困难,也别轻易放弃。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她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成为别人眼中的传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4:34 , Processed in 0.0077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