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小平匿名批评3纵7纵,陈锡联对杨勇悄声私聊:人要有自知之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5 17:26: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邓小平匿名批评3纵7纵,陈锡联对杨勇悄声私聊:人要有自知之明                                                         2021-06-01 08:57                    

陇海路战役后蒋介石气急败坏,刘邓大军敢“引火”自然有歼敌妙计
1946年6月底,在完成了充分的内战准备之后,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了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晋冀鲁豫解放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薄弱的开封、徐州进军,发动了陇海路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6万余人,解放了砀山、虞城、开封等地。
图: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

得知自己“后方失火”之后。蒋介石气急败坏,迅速改变原定的进军计划,他急忙命令准备支援的3个整编师按兵不动,随后又急忙从淮北抽调2个整编师进入晋冀鲁豫战场。8月下旬,14个整编师的国民党军队聚集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等地,蒋介石的军队意图十分明确:夺取晋冀鲁豫解放区所占领的菏泽、济宁等重要城市,从而占领鲁西南,花费3周的时间打通津浦铁路、平汉铁路等重要交通要道,从而控制整个华北解放区。为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亲自前往前线督战,并且还狂妄地叫嚣说:“即使不能消灭刘伯承的部队,也要对其进行有力打击,使其从此之后不敢在陇海线东段随意进出!”
图:陇海战役中缴获的榴弹炮

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有力支援,使得山东解放区所受到的压力得以减轻,但他们的“引火”战术,却导致晋冀鲁豫解放区陷入蒋介石14个整编师、30余万人的重重包围之中,鲁西南的上空顿时笼罩着一片战争的阴云之下。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盯着地图眉头紧皱:“蒋介石、刘峙要逼刘邓大军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决战!”
图:邓小平在冀鲁豫地区演讲

当然,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刘邓大军既然敢“引火”,自然有歼敌妙计。在此时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主要负责人也在充分研究敌情。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走到地图前分析说:“从津浦铁路北上的三个国民师,其中两个都是蒋介石手里的‘王牌部队’,他的新5军和11师都是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很强,很难对付;而从西边来的敌人,虽然人数很多,但战斗普遍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到了两个计划:其一,暂避锋芒,将我军主力撤到黄河以北进行休整,尽管这一方案对我部队有利,但这就会导致陈赓、李先念所部压力的增大,从全局上来看并非最佳方案;其二就是顶着压力,咬紧牙关继续打一仗,只要能够打赢,那么陈赓、李先念那边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了!我的建议是用第二套方案。”
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点头说:“我也同意你的意见。蒋介石的战术不就是‘饭桌子’战术吗?上次送了一桌,我们还没吃饱,结果他又送过来一桌,这不是逼着你吃吗?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蒋介石这么大方,我们也就不要客气了!”刘伯承幽默风趣的话语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图:定陶战役示意图

经过充分商议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一致认为,应该首先歼灭位于郑州附近的整3师,然后看情况继续攻打国民党整74师。在起草电文的时候,邓小平感慨说:“别看我们刘邓大军名气大,但其实我们家底真没有多少东西,兵力不足5万,再加上几门山炮、迫击炮,而且这些武器也很缺弹药。而现在,我们部队上的战士们都是翻身当家做主的农村子弟兵,在陇海路战役的时候伤亡5千多人,还没有来得及补充,眼下要拿这批部队打硬仗,着实有些心疼啊。”
眼见胜利在望,刘峙开始飘飘然:刘伯承不过如此
说起刘峙,他也算得上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将领,但他的愚蠢和贪婪也是众人皆知的。如今,他手里有着14个整编师30余万人部队的指挥权,向来贪功冒进的他面对刘邓大军这支“孱弱”的对手,又怎能放弃邀功的机会?于是8月28日,刘峙下令国民党军队全线出击,国民党军队的5个整编师就像是五个手指头一样,向着定陶、曹县方面迅速包围过来。
图:我军指战员正在攀过村圩投入战斗

按照之前预定好的作战计划,8月31日,晋冀鲁豫解放军以少量兵力牵制整47师,而将最终歼灭整3师的战场预设在定陶以西的韩集一带。国民党整3师,是一支全部美式装备的王牌队伍,曾经经受过美军上将史迪威的特训,还在抗日战争时期远征过缅甸。整3师师长赵锡田,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又是顾祝同的外甥,他根本不把刘邓大军放在眼里,还经常吹嘘“两周之内占领鲁西南”。当他气势汹汹向刘邓大军席卷而来时,有记者提醒他说:“如此孤军深入,一旦被刘邓大军包围可怎么办?”赵锡田却信心满满地宣称:“我奉蒋委员长调遣,前往冀鲁豫地区追剿,因此41师、47师必须随时支援我。”他不但不把自己的对手放在眼里,就连自己的同僚甚至也不屑一顾。
9月2日战役打响之后,刘邓大军按照之前的计划准备将整3师这头“野牛”诱敌深入,时任六纵司令员的王近山抽调两个主力团,对整3师进行运动防御,边打边撤,因此整3师非常顺利的就占领了几个城镇。对此,赵锡田得意洋洋,马上给刘峙发报:“刘伯承、邓小平没什么大不了的,过不了多久我就把他们赶上太行山了。”
图:北伐时期的刘峙

虽然刘峙比较蠢,但毕竟还是和刘伯承交手过多次,对于这些短暂的胜利,他一开始还半信半疑。但此时,蒋委员长从庐山给赵锡田发来了嘉奖令,还命令刘峙前往前线慰问赵锡田,在经过现场的视察之后,刘峙也开始对赵锡田充满了信心。眼看定陶、曹县就要落入自己的手中,刘峙开始有些飘飘然起来:人说“用兵如神”的刘伯承也不过如此,他甚至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几天之后就要成为全国瞩目的大人物了……
大杨湖血战,王近山立下庄重誓言
9月3日下午,赵锡田的整3师进入了大杨湖地区,这是刘邓大军事先选好的伏击点,由6纵担任主力围歼任务。当晚11点30分,天空之中闪过耀眼的信号弹,我军开始向整3师发起了猛烈进攻,整3师的噩梦在半夜时分悄然降临。
图:定陶战役中我军缴获的坦克

然而,整3师毕竟是配备了美式装备、经历过缅甸战场的精锐之师,大杨湖这个只有200多户人口的小村落,整3师59团在不到1天的时间里就构筑了一系列复杂的防御工事,导致6纵官兵伤亡很大,两昼夜过去之后,负责主攻的6纵全体官兵十分疲惫。此时,敌军重兵正从四面八方支援而来,若再不能拿下大杨湖,后果自然是极其严重的。
在这种情况下,5日夜间,刘伯承、邓小平前往6纵司令部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上邓小平首先发言:“同志们,6纵已经攻击两天了,6纵的伤亡很大,也很疲惫,但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休息。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这两天进攻效果不大的原因,其一是部分部队行动太慢,其二就是各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差,导致真正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并充足。我们必须在战术上集中足够的兵力,才能够打垮装备上比我们精良的敌人。眼下,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歼灭固守在大杨湖附近的59团,只要59团被歼灭,20旅的退路就会被切断,整3师的部队就会成为瓮中之鳖。”随后,刘伯承开始重新调整战斗部署:“下一步,依然以王近山的6纵为主力,一定要坚决,迅速地消灭该处的敌军……”从两位首长的眼中,各纵队司令员看出了对他们的热切期待和必胜的信念。
图:蒋军精锐部队

作为被首长点了名的王近山,这次攻打赵锡田,他自然卯足了劲头。当他前进到距离大杨湖不足1公里的地方上,他亲自给刘邓司令部打去了电话,立下庄重誓言:“报告首长,我们6纵坚决完成歼灭整3师的作战任务,即使全6纵打的只剩一个团、一个连,我也要当团长、连长,绝不放弃战斗!我要求战士们必须把所有的子弹、手榴弹全部用光,最后就算是用牙齿咬,也要咬死敌人!
秉承着这样的作战信心,王近山将所有部队投入了战斗,此时被包围的赵锡田惶惶不可终日,立刻命令59团向村落西南突围,然而他们的突围道路却被6纵的54团牢牢扼守着。此时已经穷途末路的敌人一口气对54团所驻守的大土围子发动了9次猛烈冲击,但都被6纵战士们顽强击退。
图:定陶战役大杨湖战斗中,我军的防空哨兵

6日凌晨,王近山将后勤人员、机关干部人员组成的总预备队全部投入战斗,小小的村西南角落顿时厮杀成一片。混战之中,双方早已经分不清官和兵,只有生与死、胜与负的抉择。危急时刻,支援54团的6纵其它各团纷纷赶到,敌军59团终于在清晨7时被彻底歼灭。
定陶战役大捷,赵锡田被生俘,毛主席传令嘉奖刘邓大军
59团被全歼,20旅自然也跟着完蛋,此时我军2纵在大黄集一带、第3、7纵在周集、小杨湖一带各歼灭整3师一部,并且迅速逼近整3师师部。9月7日,无路可退的赵锡田终于被生俘。解放军的战士们认出了这位躲在汽车下面企图蒙混过关的国民党中将,于是将他送到了6纵政治委员杜义德的面前,杜义德就开玩笑说:“前几天你不是一直追着想见我,现在你满意了吧。”
图:被俘虏的蒋军伤兵

不久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收容所之中见到了这位昔日赫赫有名的整3师师长,此时的赵锡田十分狼狈,穿着一件破棉袄,裤子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破了几个大洞,蓬头垢面得像极了乞丐。邓小平心直口快地开口说:“赵先生的这幅行头是换来的吧,看样子赵先生还想跑啊。”而刘伯承则关切地对他说道:“赵先生这些年来东奔西跑,还负了伤,已经很疲惫了。以后,你可以在我们解放区安心休养,生活上我们会尽力关照你,还跑个啥子哦。
这番话让赵锡田深受感动。由于赵锡田是解放战争之中我军俘虏的第一位国民党高级军官,他被俘之后的第六天,就给全体国民党官兵写了一封公开信,对瓦解敌军斗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定陶战役,刘邓大军竟然将一个整编师全部歼灭了,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他大为恼火:“刘经扶(刘峙的字)真是个饭桶!”9月15日,蒋介石命令陈诚、顾祝同立刻前往开封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将刘峙撤职查办。
图:定陶战役后,大批俘虏被押下战场

而毛主席得知刘邓大军定陶大捷的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他一边将定陶战役的作战经验通报给全军,另一方面致电刘邓:“祝贺你们歼灭整3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嘉奖。”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名为《蒋军必败》的社会评论文章,其中指出:“定陶大捷是继‘中原突围’、‘苏中大捷’之后第三次大规模的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定陶大捷后,邓小平召开“不握手会议”,匿名批评3纵7纵
9月9日,刘伯承、邓小平按照“老规矩”去附近的解放军部队转了转,邓小平同志迅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在一个月之内打了两次大胜仗,一些纵队指挥员就开始滋长了骄傲自满的问题,行为也开始自由散漫,部分部队的军民团结出现了问题。由此,一些地方上的同志和群众还找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诉苦”,这让邓小平的眉头越皱越紧。
回到司令部之后,邓小平就对刘伯承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在前不久在陇海线战役之中,我就发现我们部队内部有个别同志有不遵守群众纪律的,并为此批评过7纵。当时我就想召集各纵开个会,将这些问题好好解决一下,因为当时老蒋追得紧,没有来得及。现在,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再不及时解决,必定会给人民解放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图:邓小平与刘伯承

对此刘伯承表示同意:“嗯,是应该好好抓一下了。”
于是邓小平就对周围的参谋人员说道:“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在这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开会!”
接到开会的有3纵司令员陈锡联、6纵司令员王近山以及7纵司令员杨勇等等,他们接到去“野司”开会的命令之后,心中就开始想了:今天(9月10日)可是中秋佳节,最近我们连续打了好几个漂亮仗,这次请我们过去,应该是想好好犒劳一下我们。
结果到了会场之后,他们却发现会议现场庄严肃穆,就连端茶倒水的工作人员,脸上都是一脸肃穆的表情,陈锡联心里有些发毛,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庆功宴,倒像是一个“检讨宴”。
图: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首长

不久之后,开会的时间到了,邓小平、刘伯承和副政委张际春、李达等进入会场。按照惯例,参会的纵队首长们都要和他们惯例握一下手,但还没有等到各位纵队司令把手伸出去,邓小平就挥手制止了他们:“这次我们开的是‘不握手会议’。”一时之间,王近山、陈锡联和杨勇等人都面面相觑,搞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会议刚开始,邓小平就抛出了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今天,我把你们请过来,不是欢度佳节,也不是庆祝胜利,而是要开一个‘不握手会议’,我们不要总以为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你好我好,我们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我们从邯郸出发以来,我们的群众工作做得怎么样?官兵团结有没有搞好?群众纪律怎样?部队的指挥和战斗存在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这次会议之中,王近山同志作为6纵司令员也到会了,他在这次大会上是受表扬的,因此邓小平的话说的是谁他们自然心中有数,分明是匿名批评3纵和7纵。
图:邓小平与刘伯承正在开会

会议开到下午1点暂时休会,听说敌第5军和11师又向晋冀鲁豫解放区逼近了,但此时邓小平就是不散会。趁着休会的时候,陈锡联找到了杨勇,悄声私聊说:“人要有自知之明,今天如果我们两个人不做自我批评,恐怕谁都下不了台!”于是杨勇就对陈锡联悄声说道:“这庆功宴咋变成了‘鸿门宴’?这样吧,回去我先做检讨。”
两人刚刚回到开会的地方之后,杨勇首先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7纵军民关系没有搞好,仗也没有打好,所有的这些问题,我全部负责,我回去好好整顿7纵,争取提高大家的斗志。”随后陈锡联也站了起来:“我们3纵发生的问题,全部由我一个人负责……”
看到两位爱将承认了错误,邓小平立刻站起来宣布:“好,今天会议就开到这里。散会。”
图:刘邓首长在讲评部队

按照常理来说,部队打了胜仗,邓小平应该表扬大家才是,但是邓小平同志却深知“慈不掌兵”的道理,刚见面就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不和他们握手便是对他们最严厉地批评。邓小平同志始终认为,军队的纪律就是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违反了群众纪律就应该受到批评,打胜仗也不应该以牺牲部队作风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代价,如果是那样的话,党的部队就会失去民心;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邓小平同志对于手下的几位爱将们也是充满信心的,他也相信他们的觉悟,既然能够认识到错误在哪里,那么就一定会勇于克服并且加以改正,这才是他宣布散会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6 21:20 , Processed in 0.0080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