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神”刘伯承的婚恋传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6:07: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18-6-12 16:10 编辑

“军神”刘伯承的婚恋传奇                                         2018-06-11 08:43                                                   

十大元帅中最长寿的刘帅,号称“军神”。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一目,早年军界有人叫他“刘瞎子”。论战功,刘伯承稍逊于林彪、彭德怀和粟裕,主要是邓小平本事太大了,没给刘帅更多的独当一面的机会。但刘伯承的军事造诣,公认是20世纪一流的。在为人处世方面,则属于能屈能伸的蛟龙。在婚姻爱情里面,则是情深意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原配程宜芝:巧设温情计追到如意郎
1905年,刘伯承13岁,家里给他订了一门娃娃亲,女方叫程宜芝,小他两岁。可是刘伯承不乐意,相亲时故意拖着鼻涕自损形象。程家人向他问话,一连4次答非所问:“不怎个,不怎个!”紧接着,呼地一声抽了一下鼻子,两条“长龙”应声而回,还故意扯着袖管儿去擦鼻孔。即便如此,女方还是看出了他的不凡气质。
刘伯承外出求学,颇有逃婚之意,但程宜芝巧设温情计,感化了伯承兄。1906年年底,在汉西学堂学习的刘伯承回家过春节,帮着父亲在镇上摆红纸摊为各家书写春联,以便赚几个钱添些年货。
腊月二十九日黄昏,刘伯承正准备收摊,突然来了个年近半百的大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家小姐的如意郎君不见了。她想去找他,又怕羞又怕找不着;不去找么,心里却又总惦记着。她特意让我来求副对子,祝她的郎君在外头平安无事。就这么个意思,你看着写吧!”

刘伯承稍加思索,挥笔写道:“剑胆远行,念家国倾危,血性男儿当身许;芳心盼友,祈天神护佑,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婶看后,非常满意,但她执意要刘伯承在对联下边落上大名。刘伯承有些不解:“大婶,春联可不兴落名的。”大婶却说:“我家小姐说了,这副春联一定要落名,落名才能讨到吉利,不然她不要。”
无奈,刘伯承只好在对联下方落了一行小字:“开县贫子刘伯承敬书。”大婶接过春联,掏出一个红纸包塞在刘伯承手里,笑嘻嘻地跑了。刘伯承打开一看,纸内包着10元大洋!他想起写春联及落名之事,突然省悟:“莫不是程家送的?”
是的,正是程家!16岁的程宜芝,送来这10块大洋,也送来了一片痴情。刘伯承终于给感动了。1910年,18岁的刘伯承与16岁的程宜芝结婚,1912年生子刘俊泰。

是年刘伯承入重庆将校学堂,从此投身军旅,音信渐缺。
1916年,刘伯承指挥丰都战役,头中两弹,眼部手术而不施麻药,获得“军神”之誉。1920年,川军团长刘伯承因“千里转战,凌厉无前”而威名大震。疆场厮杀十年,多次负伤,遍体弹痕,乃悟到救国真理。1924年,川军名将刘伯承放弃军阀生涯,走上革命道路,从此“天涯孤旅”,何以家为。
自刘帅离家后的二三十年间,原配程宜芝一直孤守在刘家的几间草屋里,与独子刘俊泰相依为命。由于刘俊泰被烟毒伤害又患精神病,一家生计除了从刘家分得几亩薄田的租人之外,主要靠着程氏的勤耕苦织,将男人女人的担子挑在一肩,才勉强过上了半温饱的生活。
共和国初,刘帅主政西南,托人带口信,希望与程氏一见。程宜芝知其在长征途中与汪荣华结婚,也捎去口信:“你不要回来,我也不去你那里,我对你毫无怨言,也无大困难需要你帮助解决,只望你勤勉国事,挑好老百姓给的千斤重担。我母子已得到政府照顾,成分评了红军家属,每月有五斗米补贴,不劳你分心了。程宜芝于1957年病逝。

第二任妻子吴景春:不知丈夫竟是共产党
1930年,刘伯承回到中央军委任参谋长,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化名“林直木”,以教授身份娶了一位名叫吴景春的妻子。吴景春当时居然不晓得丈夫是个共产党,可见刘帅的兵法韬略真是“做到家了”。
后来吴景春回忆说:“伯承同志在上海,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没有一点安逸的时候。白天,到外面做联络工作,到闸北等地讲军事课,夜晚用黑布罩起灯光,一字一句地翻译俄文,常常干到天亮。”
人们多以外刘帅只是个“武将”,不了解他的“文才”。其实刘帅是中共最早的编译科长,堪称一名优秀的军事翻译家,很多苏联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条例,都是通过刘伯承引进和落实的。是他首先将“伙夫”译为“炊事员”,“马夫”译为“饲养员”,将“杂种旅”译为“混成旅”,将“黑猩猩战”译为“游击战”的。

他一生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著作和190万字的翻译作品,对中国军队正规化出力甚多。不过这也是后来他被批判为教条主义和一些将军对他不大服气的原因。
1932年,刘伯承进入苏区,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后来又任红军总参谋长,于是又跟妻子失去了联系。因为不了解情况,在宁都会议上支持中央的极“左”主张,剥夺了毛泽东的兵权(毛泽东在党史上多次被批判为“右”倾路线和富农路线)。到了长征,他才真正认识到毛泽东的军事天才远在自己之上,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而毛泽东也十分器重他,一直以“帅才”来使用刘伯承。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我有刘伯承,蒋介石不可能不完蛋。”在军事上得到毛泽东如此之高评价的,只有林彪和刘伯承两人。
第三任妻子汪荣华:一见钟情白头到老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际,44岁的红军总参谋长“刘匪伯承”,忽然诗兴大发,给一个从安徽六安参军的名叫汪荣华的19岁女红军大写情书,而且是用毛笔写的蝇头小楷。二人遂于中秋节闪电结婚,属于金庸所说的既“一见钟情”又“白头到老”的理想婚姻。
汪荣华1917年2月4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秋,汪荣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入党。
她曾三过草地,九死一生,跟刘帅结婚后,因战争残酷,也是聚少离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她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和刘伯承元帅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与刘帅相伴终身,共同度过了漫长的革命岁月。他们自得其乐,过得坦诚自然。除了大女儿被敌人暗杀以外,他们的另外6个儿女皆大学毕业,学有专长,为人低调朴素,继承了刘帅的作风。

1960年12月,汪荣华同志开始任刘伯承处秘书,她协助刘伯承处理、承办了大量的文电等工作,同时又精心照料刘伯承的日常生活。
刘伯承晚年身体不好,却正应了俗话说的“病歪歪,活一百”,与世无争,恬淡隐忍,其实落得个清闲与长寿。刘伯承地位虽高,但从不揽权,既不称“刘总”、“刘老总”,连“刘帅”之称亦不喜欢,他最喜欢的称呼是“刘师长”,因为抗战期间他担任120师师长之故也。
毛泽东说刘伯承是江水挡不住的下凡的龙,除了刘伯承属龙之外,还寓意着刘伯承出川以后,就一路腾跃,越活越舒展了。
刘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汪荣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5月27日17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0 21:00 , Processed in 0.0073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