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毛泽东御用摄影师的真实身份 2018-05-03 19:00
![]()
【侯波】
原来在毛主席的身后,不顾一切举着相机的,是这样一个同样伟大的人。 当一张人物照片呈现到眼前之时, 许多人都把目光放在照片上的人, 却忽略了照片背后的摄影师是谁。 ![]()
1949年10月1日,作为新中国在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大多数人应该都无缘这场开国大典, 但正是因为这张照片的存在, 我们现在才能更加强烈地感受到, 当时毛主席传播出的那份满腔热血。 ![]()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 侯波摄)
而这些照片是谁拍的呢? 并不是想象中的某个健壮男人, 而是一个质朴瘦小的女子, 她叫侯波,被誉为“红墙摄影师”。 ![]()
从左至右:徐肖冰、侯波、毛泽东(1949年 陈正清摄)
当天为了安全,被允许上天安门城楼拍照的记者很少,侯波是唯一一位女摄影师。 她背着相机来回跑各种找角度, 为了能够正面拍到毛泽东讲话, 她不断地把身体伸出护栏墙外, 而一不小心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正在手足无措之时,她身后有人抓住她的衣角说:“你放心大胆地取景,我抓住你。” 她赶紧找好角度,终于在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掐准时机迅速的按下了快门。 待她拍完转身,才发现, 抓住她衣角的人竟然是周恩来。 这温暖的一幕让侯波永生难忘。 ![]()
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一届人代会上(1954年 侯波摄)
侯波于1924年出生于山西夏县, 但其实“侯波”并不是她的本名, 出生时爷爷给她取名“阎千金”。 按老百姓的说法,一个女孩就是一千金。后来,她上中条山参加革命队伍时,当时在中条山工作的孙雨亭给她改名“阎锋”。 再后来到了延安,保安处周兴处长为了去掉侯波身上的那种女孩子气,就让她叫了“侯波”这样一个男孩子的名字。
没想到这一叫竟叫了一辈子, 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 ![]()
侯波六七岁时,就跟着当教师的姑姑去离家30多里的学校念书,侯波家虽然贫寒,但家人和睦,日子也还过得苦中有乐。 直到侯波在太原一个矿上出苦力的父亲,因联合工友跟长期拖欠工人工资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被暗害后,全家人一下子陷入了穷苦的泥沼。 ![]()
悲伤不已的爷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紧接随后奶奶瞎了,母亲也病倒了。 那时日本人已经攻打到了太原, 逃难的人群不断的从村子经过。 侯波告诉奶奶,“日本鬼子要打过来了,我不要当亡国奴,我要去找抗日游击队,为抗日出力!” 奶奶二话没说摸索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四块银元。奶奶说:“孩子,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 就这样,侯波怀揣四块银元, 投奔了中条山革命队伍。 ![]()
不久,她被分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开始在安吴堡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学习,由于她表现得积极上进,14岁时,侯波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青训班学习几个月后,侯波来到延安,先是读边区中学,后又进了延安女子大学,先后上了7年学。 也正是在这个期间, 侯波认识了身为摄影师的徐肖冰, 这也注定了她一生要与摄影结缘。 ![]()
在战争年代诞生的爱情, 没有现在那么多的花前月下, 两人在接触一段时间后, 对彼此的印象都非常好, 于是就两情相悦结婚了。 “我们选了一个晚上,买了些红枣,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馒头切成片,晒干当饼干。大家聚在窑洞里为我们祝贺,就算结婚了。”侯波回忆到。 ![]()
徐肖冰和侯波的结婚照 (1942年 吴印咸摄) 然而这份爱情甜蜜不了多久,在“文革”期间,侯波被江青点名为“坏分子”、“假党员”,下放到山西劳动改造。
天冷了,徐肖冰给侯波寄去棉鞋, 细心的他还在鞋里装上了几块糖果。 那年月,糖果是很稀罕的东西,造反派不仅没收了糖果,还训了侯波一顿。
![]()
虽然没吃到糖果, 但侯波心里依旧美滋滋的。 毕竟那个年代还能怎么爱呢? 他要侯波好好地生活, 要侯波爱惜自己的身体。 这就已经是最暖心的爱了。 解放后侯波被分配进了北平电影制片厂,任照相科科长。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后,侯波开始到中南海摄影。 ![]()
一天,时任毛泽东机要室主任的叶子龙与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找侯波谈话,告诉她组织上决定她担任新成立的中南海摄影科科长,专门负责为国家领导人拍照,以拍摄毛泽东的活动为主。 ![]()
毛泽东和亚非拉青年在一起 (1959年 侯波摄)
在毛泽东生前公开的700多幅照片中,有400多幅是侯波拍摄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侯波通过镜头成了毛泽东“最亲近的观察者”。 她成了毛泽东唯一的私人摄影师。 他和高层商讨国家大事,她要在场。 他上山下乡,畅游长江,她要跟着。 ![]()
毛泽东在武汉横渡长江 (1956年 侯波摄) 1956年5月31日下午2点左右,毛泽东在蛇山脚下、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下了水,一口气游两个多小时,游程达30多公里。 当时坊间正流传小道消息, 说是毛泽东身体染恙病殃。 而侯波这张《毛主席畅游长江》 一夜之间彻底击碎了各种谣言。 而其实在5月下旬广州开会的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要去武汉长江游泳时,旁人都是极力劝止,说是水流湍急,还有水兽。
只有侯波说:“毛泽东主意一定,是谁也劝不住的。”
![]()
毛泽东在十三陵 (1954年 侯波摄)
侯波作为毛泽东的御用摄影师, 对他任何微妙情绪变化的了解, 几乎到了一种细致入微的程度。 侯波知道如果毛泽东晚上没有休息好,他看上去就是气嘟嘟的。这时候,侯波是百分百不敢举相机的。
“不用拿出相机,主席就会冲我发火。” ![]()
毛泽东在北京万寿路住所 (1954年 侯波摄)
但私人摄影师也有跨不过的坎儿, 侯波一直都想拍张毛泽东看书的照片, 可是总是因为个中原因没能实现。 一次,毛泽东的侍卫长李银桥告诉侯波,老人家休息得很好,正在书房看书呢。 然而当侯波扛着摄影器材乐呵呵的走过去时,却听见毛泽东拍着桌子,对一个将军大声叫道:“有下一次,你就不要来见我。” 侯波心想别自找苦吃了,撤。 可是还没来得及等她转身溜走, 毛泽东就已经冲她吼了起来: “干什么!没看见我有客人吗?” ![]()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真、陈毅、邓小平
正在聚精会神看一本古书 (1960年 侯波摄)
侯波其实还捕捉了许多有趣的瞬间, 但因为当时领袖者公开出来的形象, 必须要是严肃、深邃、衣冠楚楚的。 所以下面这张在1958年春拍摄的照片,居然在灰暗的资料库里沉睡了差不多30年。
照片中毛泽东刚从湘江游泳上岸, 赤裸的双腿沾满了湘江的淤泥。 一件条纹的毛巾浴衣, 散漫地裹着他发福的身体。 毛泽东惬意地抽着香烟, 同一个顽童在嬉皮玩笑。 ![]()
毛泽东在农家门口与小孩逗趣 (1958年 侯波摄)
而摁下快门的女摄影师却满身粪土。 当毛泽东在水里怡然自得地嬉水时, 侯波这只旱鸭子在岸上时进时退抓拍, 结果这个只看取景框的女人, 居然不小心掉进了身后的粪坑。 而这种只顾着看镜头取景,而突然掉进什么地方里去的情节,在侯波身上发生了很多很多次。 ![]()
当时经济条件很困难,侯波平时用的相机都很旧,有的还是缴获的战利品。那时候胶卷都是从香港购买,非常稀缺,即使是开国大典当天,一共也只带了8个胶卷。 没有广角镜头的侯波, 只有普通的标准镜头。 但由她拍出来的照片, 同她的人格一样, 简约、忠诚、精确。 ![]() 如果把摄影当做严谨的一门科学, 侯波并不能说出什么准确的理论, 她也从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 若是拿现代的摄影水准去衡量她的作品,无论是从构图还是光效上来看,都不够完美。
但侯波带着那份宗教般的虔诚, 以及她骨子里的温和浪漫情绪, 恰恰却最能深入被拍者的内心。 ![]()
侯波既真实地记录着新中国的历史, 也在工作中印证着自己的精神理念。 她在给领袖们拍照片的时候, 总会考虑领袖的品德、神态和风格, 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和背景, 才能把他们拍得自然而又高大。 很多时候来不及选择最佳位子就得按快门,可即使这样,选择背景的这道程序侯波也从不会省略。 ![]()
毛泽东和韶山中学的师生们 (1959年 侯波摄)
伟人是不知道也不在乎, 什么拍摄角度或背景的, 因为只要是他,就可以了。 可是侯波做了这么多年的摄影工作后, 却突然想到自己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
斯诺访问北京时毛泽东与其合影 (1960年 侯波摄)
她才发现自己的背景, 原来就是“为毛主席”劳动。 当她在为毛主席寻找背景的时候, “为毛主席”就已经做了她的“背景”。 她一直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着, 才能记录下那些历史意义的瞬间, 才能把自己的时效性付出的劳动, 定格在这一个个永恒的形象上。 ![]()
她镜头前的那个人是如此有名。 而她的名字却不允许出现在照片上, 成了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无名摄影师。 而对于历史这样的错爱, 就算她临终之前都没出名, 侯波也不觉得自己有半点委屈, 她反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 ![]()
感谢伟人把巨大的影子, 长久地投射到她的身上。 终于等到21世纪的一天, 侯波从镜头后走了出来, 同她所拍摄的照片一起, 出现在我们公众的视野中。 我们才后知后觉,
原来在毛主席的身后,
不顾一切举着相机的,
是这样一个同样伟大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