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面点做了34年,60余批元首争相品尝,连英国女王、克林顿都为之沦陷! 2018-05-22 08:15
那是1998年6月的最后一天。 正直梅雨季节的上海, 潮湿闷热、酷暑难耐, 中午的气温更是直接飙到35℃。 城隍庙绿波廊酒楼的每个人都坐立难安, 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 流到脖子、胸间、肚脐··· 但没有一颗敢掉出来。 ![]() 上海绿波廊 陆亚明带着厨师帽, 双眉紧蹙。 他不时看看墙上的表, 又不时检查下已经查看无数遍的点心, 支棱起耳朵, 听着外面的动静。 ![]() 陆亚明 “来啦!来啦!” 不知谁大喊了一声, 声音穿过金碧辉煌的前厅, 直贯后厨, 陆亚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但又有种如释重负的快感。 ![]() 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 夫人希拉里、女儿切尔西 以及总统岳母一行, 在结束了上海的直播节目后, 乘车来到豫园游玩、用餐, 午饭就选在陆亚明所在的 绿波廊酒楼廊亦舫包房。 ![]() 这是绿波廊接待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精心布置的餐桌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精美小点,所有的点心,都出自陆亚明之手。 每上一道,服务员都会仔细介绍其名称、原料和寓意。克林顿也乐意侧耳倾听,然后细细品尝。 ![]() 图源 l 淘最厨房 一道晶莹剔透的桂花拉糕, 引起了克林顿的注意。 要知道,为了此次中国之行, 克林顿早在国内 练习了一个多月的捏筷技术, 可碰到这又糯又软的桂花拉糕, 竟然也犯了难! ![]() 桂花拉糕 每咬一口必黏在筷子上, 但吃到嘴里却香滑甜软, 混着淡淡花香、丝丝酒香, 一点也不粘牙, 总忍不住还要来一口! 机灵的服务员看到克林顿筷子黏住了, 赶紧再给他换一双; 就这样,一块小小的桂花拉糕, 克林顿竟换了三双筷子都没停嘴。 ![]() 他还发现新大陆般兴奋地 对身边时任国务卿的奥尔布莱特说: “你不要怕,尝一尝, 非常好吃,非常好吃!” 这便是陆亚明有名的“三不粘”拉糕, (后被称为克林顿拉糕) 粘盘、粘筷、不粘牙。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 跟每个在江南长大的女孩一样, 最爱吃萝卜丝酥饼。 甚至在大块朵颐地享用完自己那份后, 又举着筷子跑到邻桌, (邻桌只有9个人,剩下1只) 把桌上剩的那只也吃了, 还边吃边对宠爱她的老爸说: “这个我也要吃的!” ![]() 克林顿一家, 就这样有说有笑、 开心又满足地品尝着一道道小点。 绿波廊的气氛, 也由开始的紧张压抑, 变得和谐欢快起来。 ![]() 倒是楼下克林顿的保安们, 一个个着急得满头大汗, 原本计划只有20分钟的用餐时间, 竟生生被吃成了1个小时20分钟! 这在接待史上前所未有, 不知上面发生了何事。 原来在极致的美食面前, 再厉害的人物也不过是最简单的吃货。 ![]()
这次接待之后, 绿波廊的点心更加出名, 点心背后的陆亚明也出了名, 而彼时已经做了12年面点、 身为绿波廊面点总厨的他, 却只有28岁, 跟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大。 ![]() 1984年,16岁的陆亚明刚中学毕业,就从苏州来到绿波廊做学徒。 虽然父亲陆苟度那时早已是沪上赫赫有名的苏式点心泰斗,可家传名气带给陆亚明的,没有所谓的方便,只有更多的期待、压力和责任。 ![]() 他跟师兄弟们一起, 住在绿波廊酒店的员工宿舍, 楼上宿舍、楼下作业, 用他的话说: “酒楼就是家,家就是酒楼, 只有上班,没有下班。” ![]() 每天一大早, 陆亚明总第一个爬起来, 一头钻进厨房,围着面团团团转, 一泡就是一整天; 下班了也不肯早回去, 还留在厨房接着练, 等大家都睡了, 才最后一个悄悄摸回床上。 他学徒一年,等于别人练五年。 ![]() 图源 l 纪录片《上海工匠》 面点做出来, 一个个似江南美女玲珑雅致, 而案板上的功夫。 却非得有刚柔并济的铁汉气魄。 几十公斤的面团, 白乎乎一片、 跟它的色彩一样单调乏味, 陆亚明就这样不急不躁、 从鸡鸣揉到夜半, 硬了不行、软了不行, 劲大了不行、力柔了不行, 直至千揉百炼到“刚刚好的境界”。 ![]()
图源 l 纪录片《上海工匠》
每天都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腰也酸、背也痛, 也想过偷偷懒,“差不多得了”, 也曾在苦练刀工割破手时向父亲抱怨, 而父亲总是那句: “切掉三两肉,刀工才能好”。 ![]()
![]()
![]()
图源 l 纪录片《上海工匠》 连鲁迅都说: “哪里有天才? 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 都用在工作上。” 就像作家格拉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 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 和面、擀面、 卷边成型、切胚、包馅··· 30几年来, 陆亚明花费在面点上的时间, 早已远远超过一万个小时。 ![]() “一斤面粉放二两左右的猪油,然后再放四两左右的水。水的温度和天气有关系,天冷的话水温要高点,天热的话就用常温水。揉面时要不断观察它的油分、水分有没有到位。” 这些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门道,在他嘴里娓娓道来,听上去是如此简单随意,背后却不知是多少日夜的咬紧牙关。 1992年, 年仅24岁的陆亚明获得 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中式面点的金牌, 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面点冠军。 ![]() 3年后的上海青工技能大赛, 他又创下1分钟摘145只点心胚的纪录, 每只大小重量丝毫不差! 原本7克面粉, 规定1分钟摘70只胚子, 陆亚明一口气就摘了145只, 平均每秒钟摘2只多, 手速之快、力道之准令评委惊叹不已。 ![]() 当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技术就变成了艺术。 上海滩会做眉毛酥的数不胜数, 而陆亚明的眉毛酥, 却能做到酥层厚薄、间距绝对一致, 边角褶皱分离不差, 堪称“沪上一绝”。 ![]() 简单却不普通的枣泥酥, 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法, 只选用上等马牙黑枣, 清洗、去核、大火煮小火炖, 光枣泥馅准备下来, 也要近10个小时, 只为最地道的老上海味。 ![]() 他设计的“凤尾烧卖”, 在烧卖外面的整体造型上, 加入青菜火腿沫、蛋皮丝等, 最后用虾仁点缀, 连挑剔的英国女王吃了都连连称赞。 ![]()
他为元首夫人们制作的小点, 迷你粽、顺风叶、长寿桃和葫芦酥。 既有江南点心风味, 又有寓意美好的中国传统元素, 匠心独运、内涵深刻,色香味俱全, 夫人们一扫而光。 “表扬我们没有直接听到, 但是从收下来的餐具看,没有剩下的”。 ![]() 赤豆小粽子,扎上13道线,意指汉字“福”的13划笔画,寓意福气来临;用菠菜汁调色的“顺风叶”寓意平安顺利;长寿桃,调的是米苋汁,希望健康长寿;葫芦酥,祝愿吉祥如意。 还有一次 巴黎老佛爷百货的董事长, 来店里吃点心, 有点试探意味地说能否在点心里面 加入百货元素, 从不说“不”的陆亚明跟团队一起苦思冥想, 竟想出了“拎包酥”的妙点子。 ![]()
以LV经典手提包为样式, 棕色的手柄部分, 由可可粉和面粉制成, 正反面则由油酥面做出纹理感, 两侧以白芝麻点缀, 内馅还有蟹粉、椒盐腰果两种不同选择, 活脱脱点心界的LV。 ![]() 34年来, 陆亚明累计接待过 60余批中外元首和政要, 其他各界大人物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陆亚明看来,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 5元一块的“克林顿拉糕”, 38元一套的“夫人套点”, 陆亚明每次为元首们设计的甜点, 也都遵循着“操作方便、 好看好吃、可以长期供应”的原则, “不能招待完贵宾们就束之高阁了, 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吃到。” ![]() 而且最重要的是, “不管是元首还是普通百姓, 谁来绿波廊吃点心都是一样的, 我们点心的精致程度 和制作的品质要求绝不会有所降低。” ![]()
![]()
![]()
他也从不吝啬把自己的手艺, 传承给更多的人。 今天绿波廊扛大旗的面点师傅, 一大半都是陆亚明的徒弟, 而且散布全国、日本、甚至欧洲, 他总说“一个人红不算什么, 要一红红一片, 这才有希望把中国的传统面点发扬出去。” ![]() 所有人前的风光, 都是背后傻傻的不放弃, 所有成功的背后, 都是不为人知的苦心孤诣。 - END -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 《大爱东方》《上海工匠》纪录片、 瞭望东方、淘最厨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